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中醫外科> 丹毒

丹毒簡介

相關問答

  丹毒是皮膚及其網狀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發於下肢和麵部。其臨床表現為起病急,局部出現界限清楚之片狀紅疹,顏色鮮紅,並稍隆起,壓之褪色。皮膚表麵緊張熾熱,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燒灼樣痛。伴高熱畏寒及頭痛等。丹毒雖以“毒”命名,卻並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真皮炎症。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多由皮膚或粘膜破傷而侵入,但亦可由血行感染。

  丹毒多突然而起,發無定處。多因火毒邪風感於肌膚鬱蘊而突發。或因發於頭部者名曰抱頭火丹,或因發無定處者命名為赤遊丹,或因發於下肢者又稱為流火。辨證尚需注意:發於上部者多為風熱化火;發於下部者或係濕熱化火;或有因外傷感染而引起者。初起,患部鮮紅片,邊緣清晰,灼熱,痛癢間作或並見,多迅速蔓延擴大。患者頭痛口渴,惡寒壯熱。甚者高燒,神昏譫語,煩躁不安,惡心嘔吐等,此即毒邪內攻之險證。

  丹毒治宜清熱解毒,涼血化瘀之法。具體用藥當辨其證候而施治。一般對抱頭火丹者可選用普濟消毒飲,流火則宜選用龍膽瀉肝湯之類,重症之有內陷者,宜參內陷證施治,或選用蘭葉散、消丹飲之類加減。

  外治多用複方黃連膏,或選四色散敷貼。亦可以赤小豆一升為細末,或以榆樹根白皮為細末,用雞子白合如泥狀,遍塗丹處。若局部焮熱赤痛明顯者,可用金花散敷之,亦可用升麻榻湯外洗。即溶血性鏈球菌引起之皮膚炎症。

【詳情】

01丹毒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丹毒的病原菌為A族B型溶血性鏈球菌,偶有C型或c型鏈球菌所致。多由皮膚或黏膜的破損處而侵入,也可由血行感染,故鼻部炎症、摳鼻、掏耳、足癬等因素常成為丹毒的誘因,病原茵可潛伏於淋巴管內引起複發。其他如營養不良、過分酗酒、丙種球蛋白缺陷及腎性水腫等皆可為丹毒的促發因素。

  中醫認為丹毒多因血分有熱,更兼火毒侵襲,或皮膚黏膜破損,邪毒乘隙而入,火熱邪毒鬱於肌膚,經絡阻塞,氣血壅遏而成。發於頭麵者,多挾風熱;發於胸脅者,多挾肝火;發於下肢者,多兼濕熱,發於新生兒者,則多由胎毒內蘊,外邪引動而發。

02丹毒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丹毒一般可自愈,較少並發其他疾病。嬰兒和年老體弱的患者,如治療不及時,常可發生腎炎、皮下膿腫及敗血症等並發症,應引起臨床醫生和患者的高度重視。

03丹毒有哪些典型症狀

  丹毒的好發部位為下肢和麵部。發病前常有活動期足癬、鼻、口腔內感染病灶及皮膚外傷史,皮損出現前常有惡寒、發熱、頭痛、惡心、嘔吐等全身症狀,嬰兒有時可發生驚厥,潛伏期一般為2~5天。

  皮疹初起為紅腫發硬的斑片,後迅速向周圍蔓延而成為大片猩紅色斑狀損害,表麵緊張灼熱有光澤,稍微高起,境界清楚,以後皮損向外擴延,中央紅色消退為棕黃色並有輕微脫屑,觸痛明顯。皮損部出現含有漿液或膿性分泌物的水皰或大皰時稱水皰或大皰性丹毒症狀極嚴重時患部可以迅速發生壞疽成為壞疽性丹毒。此情況多見於新生兒,多由臍部或生殖器部開始,後迅速擴延,病情凶險,易引起敗血症和腹膜炎甚至死亡。

  丹毒損害也可向他處蔓延(遊走性丹毒)或在原發損害部位屢次發生(複發性丹毒)。多次複發者稱慢性複發性丹毒,局部往往繼發淋巴性水腫。可發生於任何部位,以小腿、顏麵、前臂、手足及嬰兒腹部多見。其他部位也可發生。局部淋巴結腫大。附近淋巴結常腫大、足癬或血絲蟲感染可引起下肢丹毒的反複發作,有時並可導致淋巴水腫,甚至發展為象皮腫。全年均可發病,但常見於春、秋兩季。

04丹毒應該如何預防

預防丹毒的有效措施包括:

  1、禁忌一切發物、助濕食品及酒類、辛辣物,多飲開水

  2、加強個人防護,防外傷

  3、日常飲食以清淡為主,如牛、羊肉及海鮮等偏熱的食物及辛辣的食物在發病時都不能吃

  4、多休息,不要過於疲勞過度勞累,能耗傷人體的氣血,機體抵抗能力下降應勞逸結合,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5、戒煙、戒酒要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為防止接觸性傳染,不與家人共用潔具,每天要用溫水洗腳,切忌用太熱的水燙腳

  6、紫外線照射平素應用養成勤洗腳的良好習慣,保持下肢清結衛生,應勤曬襪,有條件者可以經常更換鞋襪

  7、在全身和局部症狀消失後,尚須繼續用藥數日,不宜過早停藥,以防複發

  8、本病痊愈後,往往在原發部位有反複再發的傾向,應保護原發部位,防止意外撞傷、蟲叮、蚊咬或用力搔抓

05丹毒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丹毒患者血常規檢查可見白細胞總數或中性粒細胞增多,血沉加快,抗鏈球菌溶血素增多。

  組織病理顯示真皮高度水腫,毛細血管及淋巴管擴張,結締組織腫脹,中、小動脈內皮細胞腫脹。管腔為纖維蛋白栓塞,真皮及擴張的淋巴管中有彌漫的炎性細胞浸潤(以中性粒細胞為主),有時可見鏈球菌,水腫劇烈者可見表皮內水腫或大皰。

06丹毒病人的飲食宜忌

  丹毒患者的飲食宜忌如下:

  1、多吃蔬菜、水果。

  2、多飲茶水或清淡飲料。

  3、宜涼血解毒食物。綠豆、粳米、黃瓜、苦瓜、馬齒莧、綠茶等。

  4、忌煙、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5、忌肥膩、油煎、黴變、醃製食物;忌公雞、鵝等發物;瘙癢嚴重時忌海鮮及刺激、致敏食物;潰瘍、出血忌溫熱性食物:羊肉、韭菜、薑、胡椒、桂皮等。

07西醫治療丹毒的常規方法

  患丹毒後應臥床休息,將患部抬高,並多飲白開水,避免用手抓摸患處。

  首選青黴素或頭孢類藥物治療,應保證用藥劑量,用藥時間需2周左右,青黴素或頭孢類藥物過敏者可選大環內酯類藥物,如紅黴素或阿奇黴素等。

  中藥對治療丹毒也有很好的療效。宜用清熱解毒,涼血瀉火之藥方,如銀花、連翹、公英、地丁、大青葉、黃芩、赤芍、野菊花等,高熱者加生石膏,發生在頭部者加菊花,發生於下肢者加牛膝。對於慢性丹毒,要用些理氣活血軟堅的藥,如乳香、沒藥、桃仁、紅花、當歸等。

  局部治療在急性期可用硫酸鎂溶液或0.1%雷夫諾爾溶液濕敷,或用中藥公英、馬齒莧煎水冷卻後濕敷,每日換藥3~4次,待皮膚水皰幹燥,紅腫消退後即可停用。

  夏秋季皮膚暴露較多,病原微生物容易通過微小皮損處引起感染,丹毒就是易感染的疾病之一。所以,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皮膚清潔,提高肌體免疫力,治療原有的皮膚感染灶(如癤腫或足癬)是預防丹毒的最好方法。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