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精神分裂症與成人的精神分裂症一樣,病因還不清楚,目前認為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遺傳因素本症患兒家族中有精神病遺傳史的發生率較高。
2、器質性因素本症患兒有圍生期損害史較為常見。神經係統發育成熟延遲、神經係統檢查有軟體征和腦電圖異常亦較多見。頭顱CT掃描、磁共振影像(MRI)等研究結果,提示額葉、基底節、顳葉損害與精神分裂症密切相關。
3、心理社會因素兒童受到的強烈精神創傷,如父母離異、親人死亡、升學未成等生活事件誘發精神分裂症者較為常見,而且心理社會因素對於病程的延續及預後也有重要影響。
4、病前性格特征本症患兒病前性格多為內向,在性格偏異或不健全基礎上,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增加發病的危險性。
5、生物化學因素這方麵在兒童精神分裂症研究較少,一般認為本症與去甲腎上腺素能功能不足有關。有些研究發現本症患兒血漿多巴胺β-羥化酶增高,而膽堿能係統受抑製。
兒童精神分裂症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治愈,到了疾病的晚期則逐漸變為精神衰退,此時病者變成整日無所事事的徘徊或獨坐,對任何人任何事物均不感興趣,漠不關心,不與親人來往,學習工作上毫無要求,甚至連生活上必需要的吃飯、喝水、個人衛生等均需別人照料。除了患者本人健康受到了很大損失以外,還給親人帶來了精神及經濟上的負擔。
兒童精神分裂症的起病形式緩慢,隨年齡增長,急性起病逐漸增多。
早期症狀
兒童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狀主要為情緒、行為改變,如睡眠障礙、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困難等。部分病例早期出現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
基本症狀特征
臨床症狀與年齡因素密切相關,年齡小者症狀不典型,青少年患者基本症狀逐與成人相近似。
1、情感障礙:大多表現孤僻、退縮、冷淡、恐懼、焦慮緊張、自發情緒波動等症狀。
2、言語和思維障礙:年小的病例常表現言語減少、緘默、刻板重複、言語含糊不清、思維內容貧乏;年長患兒可有病理性幻想,內容離奇古怪,並常有被害、罪惡、疑病和非血統妄想。
3、感知障礙:感知障礙多較生動、鮮明,恐怖性和形象性為特征,可有幻視、幻聽(言語性或非言語性),尤以少年患兒為常見。
4、運動和行為異常:常表現興奮不安、行為紊亂、無目的跑動或呈懶散、無力遲鈍、呆板少動,或出現奇特的動作或姿勢,常有模仿動作或儀式性刻板動作。少數患兒表現緊張性木僵和興奮、衝動、傷人和破壞行為。
5、智能活動障礙:主要見於早年起病的患兒,大多病例一般無明顯智能障礙。
兒童精神分裂症與成人的精神分裂症一樣,病因還不清楚,但是與遺傳、環境等因素有很大關係因此,該病的早發現、早治療為主要的防治措施
兒童精神分裂症所需做的實驗室檢查包括腦電圖檢查、頭顱CT掃描、磁共振影像(MRI)檢查,主要是排除腦器質性改變引起的精神障礙。
兒童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的患兒不知饑飽,一次進食量較多,因此,飲食應定時、定量,按食譜供應。
1、木僵、違拗者應勸食:必要時給鼻飼流食,如奶類、豆漿、稀飯、果汁、菜汁等。並在床頭備好適量飯菜,以備無人在場時,起床食用。
2、被害妄想拒食者:除勸食外,應提供密閉包裝食品,有條件的可讓家屬提供符合口味的飲食。但應按醫囑調配,達到合理供應。
兒童精神分裂症的療法基本與成人相似,主要采取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教育訓練相結合。治療的選擇,除了根據主要臨床症狀之外,還要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如年齡、軀體發育、營養狀況加以全麵考慮。
1、藥物治療原則
宜從小劑量開始,遞增至療效滿意的治療量,持續1月左右再漸減至維持劑量(相當於治療量的1/4~1/3),通常維持治療半年以上。
2、常用口服抗精神病藥
常用藥物有氯丙嗪、奮乃靜、舒必利、氯氮平、甲硫達嗪、氟呱啶醇等,顯效率5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