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中醫內科> 麵遊風

麵遊風簡介

相關問答

  麵遊風是一種因皮脂分泌過多所引起的慢性、亞急性炎症性皮膚病。因其多發於麵部,表現為皮膚瘙癢、脫屑,故稱之為麵遊風。《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麵遊風》雲:“此證生於麵上,初發麵目浮腫,癢若蟲行,肌膚幹燥,時起白屑c》次後極癢,抓破,熱濕盛者津黃水,風燥盛者津血水,痛楚難堪。由平素血燥,過食辛辣厚味,以致陽明胃經濕熱受風而成。癢甚者,宜服消風散;痛甚者,宜服黃連消毒飲,外抹摩風膏緩緩取效。”本病以皮膚鮮紅色或黃色斑片、表麵覆以油膩性鱗屑或痂皮、常有不同程度的瘙癢為臨床特征。多見於青壯年或嬰兒,男性多於女性。好發於皮脂腺較多的部位。相當於西醫的脂溢性皮炎、皮脂溢出症。

【詳情】

01麵遊風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平素血燥之體,複感風熱,鬱久轉而化燥,肌膚失去濡養;甚或風邪鬱久,耗血傷陰,血虛陰傷,肌膚失於濡養則生風化燥。兩者互為因果,以致皮膚粗糙,表現以幹燥型者為多。或過食辛辣、肥甘、酒類,以致脾胃運化失常,生濕生熱,濕熱蘊積肌膚而成,表現以濕性皮損為主。

02麵遊風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麵遊風多發於皮脂豐富部位,如頭皮、前額、眉弓、鼻唇溝、胡須部,並可自頭皮開始,向下蔓延至頸後、腋窩、胸部、肩胛部、臍窩、腹股溝等部位。

  1、幹性型皮損為大小不一的斑片,基底微紅,上有片狀白色糠秕狀鱗屑,在頭皮部可堆疊很厚,頭皮瘙癢劇烈,梳頭或搔抓時頭屑易於脫落而呈白屑紛飛狀,毛發幹枯,伴有脫發。

  2、濕性型多為皮脂分泌旺盛,皮損紅斑、糜爛、流滋,有油膩性痂屑,常有臭味。在耳後和鼻部可有皸裂,眉毛因搔抓折斷而稀疏,頭部損害早期出油,或頭屑多,瘙癢,繼而頭發細軟、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脫落、禿頂。嚴重者泛發全身,成為濕疹樣皮損。

  3、病程緩慢,常有急性發作。

03麵遊風有哪些典型症狀

  多發生在皮脂腺豐富的頭皮、臉麵、眉弓、鼻唇溝、耳前後、腋窩等處。並叮自頭皮開始,向下蔓延,嚴重者泛發全身。皮損形態多樣,有幹、濕兩個類型。幹性者為大小不一的斑片,基底微紅,上覆以糠秕狀或油膩性鱗屑,在頭皮部可堆集很厚,梳發或搔抓時鱗屑易於脫落,而白屑紛飛,且毛發幹枯,伴有脫發。濕性者多皮脂腺分泌旺盛,皮膚異常油膩,多為紅斑、糜爛、流滋,有油膩性的脫屑和結痂,常有臭味,在耳後和鼻部可有皸裂,眉毛往往因搔抓折斷而稀疏,嚴重者皮損泛發全身,或為濕疹樣皮損。自覺程度不同的瘙癢。病程緩慢,常有急性發作。

04麵遊風應該如何預防

  麵遊風相當於西醫的脂溢性皮炎、皮脂溢出症其特點是皮膚鮮紅色或黃色斑片,表麵覆以油膩性鱗屑或痂皮,常有不同程度的瘙癢應與慢性濕瘡、白疤、白禿瘡相鑒別肺胃熱盛證,治宜清熱止癢,方用枇杷清肺飲加減;脾虛濕困證,治宜健脾滲濕,方用參苓白術散加減;血虛風燥證,治宜養血潤燥,方用當歸飲子加減外治可酌情選用白屑酊、側柏葉酊、痤瘡洗劑、顛倒散洗劑、脂溢洗方等

  1、忌食辛辣,少吃油膩甘甜食品,少飲濃茶,忌煙酒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暢

  2、不要用刺激性強的肥皂洗浴

  3、保持心情舒暢,精神愉快,避免情誌內傷

05麵遊風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麵遊風多發生在皮脂腺豐富的頭皮、臉麵、眉弓、鼻唇溝、耳前後、腋窩等處。先關的輔助檢查應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定奪檢查事項。

06麵遊風病人的飲食宜忌

 1、宜食入富含維生素A、B2、B6、E的食物:因維生素A、B2、B6對脂肪的分泌有調節和抑製作用。維生素E有促進皮膚血液循環、改善皮脂腺功能的作用。富含上述維生素的食物有動物肝、胡蘿卜、南瓜、土豆、卷心菜、芝麻油、菜子油等。值得注意的是要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尤其是維生素A的食物要適量多吃,豬肝、胡蘿卜、蛋黃等,以糾正毛囊皮脂角化異常,防止毛囊堵塞。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因刺激性食物可影響機體內分泌,從而造成皮膚刺癢,影響治療。辛辣刺激性食物有辣椒、胡椒麵、芥末、生蔥、生蒜、白酒等。

 3、忌食油膩食物:油膩食物主要是指油脂類。這類食物攝入過多會促進皮脂腺的分泌,使病情加重。同時,還要注意少吃甜食和鹹食,以利於皮膚的康複。

07西醫治療麵遊風的常規方法

  一、內治法

  1、肺胃熱盛急性發病,皮損色紅,並有滲出、糜爛、結痂、癢劇;伴心煩,口渴,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滑數。

  辨證分析:肺胃熱盛,熏蒸肌膚,故急性發病,皮損色紅,並有滲出、糜爛、結痂、癢劇;熱擾心神則心煩;肺氣不宣,腸腑不通則大便秘結;津液不布則口渴;舌紅、苔黃、脈滑數為肺胃熱盛之象。

  治法:清熱止癢。

  方藥:枇杷清肺飲酌加知母、苦參片、徐長卿、天花粉等。

  2、脾虛濕困發病較緩,皮損淡紅或黃,有灰白色鱗屑;伴有便溏;舌淡紅,苔白膩,脈滑。

  辨證分析:脾虛運化失職。生化之源不足,可致陰血虧虛,肌膚失養,故皮損淡紅或黃,有灰白色鱗屑;脾壺水濕不運,流注腸腑則大便溏泄;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為脾虛濕困之象。

  治法:健脾滲濕。

  方藥:參苓白術散加減。

  3、血虛風燥皮膚幹燥,有糠秕狀鱗屑,瘙癢,頭發幹燥無光,常伴有脫發;舌紅,苔薄白,脈弦。

  辨證分析:血虛生風化燥,肌膚失養,故見皮膚幹燥,有糠秕狀鱗屑;風盛則癢;發為血之餘,血虛發失所養,故頭發幹燥無光,常伴有脫發;舌紅、苔薄白、脈弦為風燥之象。

  治法:養血潤燥。

  方藥:當歸飲子加減。

  二、外治法

  1、幹性型發於頭皮部者,用白屑風酊或側柏葉酊外搽,每天3次。

  2、幹性型發於麵部者,以痤瘡洗劑或顛倒散洗劑外搽,每天2次。

  3、濕性型,用青黛膏搽後,撲三石散;或用脂溢洗方(蒼耳子30g,苦參15g,王不留行30g,明礬9g,煎水)洗頭。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