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中醫內科> 2型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

2型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簡介

相關問答

  2型糖尿病性神經病是糖尿病的代謝障礙及血管病變所致的周圍及中樞神經係統損害。其並發率過去統計認為約5%。但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及腦誘發電位的檢查發現早期、輕微神經係統改變的發生率可高達92%-96%。主要與糖尿病引起的糖、脂肪、磷脂等代謝障礙及由於周圍神經等的滋養血管的動脈硬化、中外膜肥厚、玻璃樣變性甚至閉塞等血管性障礙有關。致使神經纖維節段性脫髓鞘性變化,軸索膨脹變性、纖維化及運動終板腫瘤等。病變主要見於周圍神經、後根,亦可見於興奮髓後索及肌肉。

  其臨床表現除有糖尿病的多飲、多食、多尿、消瘦、疲乏、血糖升高及糖尿等症狀外,神經係統可表現為:周圍神經病變。以多發性神經炎最多見,顱神經受累者較為少見,植物神經常可受累。肌電圖呈神經原性改變,神經傳導速度減慢。在治療上首先應控製飲食,控製血糖,糾正體內代謝紊亂,這是糖尿病性神經病治療和預防最根本的措施。其次可以使用大劑量B族維生素、菸酸等藥物促進神經功能的恢複。

【詳情】

012型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2型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的發病原因尚未完全闡明,現在認為主要與糖尿病引起的糖、脂肪、磷脂等代謝障礙及由於周圍神經等的滋養血管的動脈硬化、中外膜肥厚、玻璃樣變性甚至閉塞等血管性障礙有關。致使神經纖維節段性脫髓鞘性變化,軸索膨脹變性、纖維化及運動終板腫瘤等。病變主要見於周圍神經、後根,亦可見於興奮髓後索及肌肉。

  研究顯示12%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患者血清抗GM1抗體陽性,且與遠端對稱性多發性神經病有關。88%的患者抗磷脂抗體陽性,而無神經並發症的糖尿病患者僅32%有該抗體陽性。表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的發病機製與自身免疫有關。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的主要病理特征為軸突變性和節段性脫髓鞘同時存在,且伴有明顯的髓鞘再生和無髓纖維增生。有關坐骨神經、腓腸神經和迷走神經病變的空間分布特點研究顯示,軸突變性和脫髓鞘均呈逆向性變性改變,即神經軸突遠端變性較重,近端相對較輕。多發性節段性髓鞘脫失可以是原發性,也可以是繼發性。部分患者有肥大神經病的病理特點,表現為施萬細胞增生形成洋蔥頭樣結構,可見膠原纖維增生伴膠原囊形成。

  臨床表現為痛性神經病患者的腓腸神經活檢可見選擇性細有髓纖維缺失,伴無髓纖維軸突發芽。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的屍檢病理觀察有時還可以發現後根節細胞和脊髓前角細胞脫失以及神經根和後索的神經軸突變性。

022型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糖尿病的所有並發症,都可能與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同時存在,糖尿病最常見的是與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微血管並發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

  隨著糖尿病治療的不斷改進,死於糖尿病急性並發症者已大為減少,患者的生命明顯地延長,然而糖尿病的各種慢性並發症,包括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率卻明顯增高。還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成年人低視力和盲的主要原因。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延緩其進展至關重要,可使絕大多數患者保存有用的視力。共同構成糖尿病三聯症,嚴重影響糖尿病人的生活質量。其他如糖尿病性腦血管病、它是糖尿病患者易發的腦血管疾病,其臨床特點是腦梗塞、腦血栓形成等缺血性病變多見,而腦出血較少。

  另外在糖尿病腦血管病變中,中小動脈梗塞及多發性梗塞多見,椎-基底動脈係統比顱內動脈係統多見。還有泌尿生殖係統感染、皮膚感染也較常見。可因糖尿病性血管病變,並發腦血栓形成,尤其是多發性腔隙性腦梗死和癡呆。

032型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有哪些典型症狀

2型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的臨床表現主要有兩種類型。

  1、在對稱性周圍神經病上:

  (1)遠端原發性感覺性周圍神經病:最常見的類型。多起病隱匿,首先累及下肢遠端,表現為肢體遠端對稱的多發性周圍神經病,自下向上進展,很少波及上肢。粗有髓纖維受累時主要表現為深感覺障礙,出現行走不穩,易跌倒等感覺性共濟失調症狀。細有髓纖維受累時表現為痛性周圍神經病或痛溫覺缺失,出現發自肢體深部的鈍痛、刺痛或燒灼樣痛,夜間尤其。雙下肢有襪套樣的感覺減退或缺失,跟腱和膝腱反射減退或消失。嚴重的感覺神經病時可累及軀幹下半部分的腹側,為糖尿病軀幹多神經病。

  (2)自主神經病:幾乎見於所有病程較長的糖尿病患者,交感和副交感纖維均可受累。心血管係統可有心律失常、體位性低血壓;消化係統為糖尿病胃輕癱症、腹瀉、便秘;泌尿生殖係統可有陽痿、尿瀦留。還可有排汗異常、瞳孔改變、糖尿病足等其他自主神經症狀。

  (3)慢性進行性感覺運動自主神經病:慢性進行性運動、感覺自主神經病:少數患者除有四肢遠端感覺障礙外,還同時合並遠端肌無力和肌萎縮,腱反射減低或消失,也可同時合並自主神經功能損害。

2、表現在非對稱性神經病上:

  (1)急性或亞急性近端型運動神經病:又稱為近端糖尿病神經病和糖尿病性肌萎縮:急性、亞急性或隱襲起病,可與遠端運動感覺型神經病先後發生。早期為一側下肢近端肌無力和肌萎縮起病,約半數逐漸累及雙下肢近端骨盆帶肌,表現為起立、行走和蹬樓梯困難,常伴有大腿深部和腰骶區銳痛。

  (2)腦神經單神經病:動眼神經麻痹最為常見,其次為展、滑車、麵神經和三叉神經。有時可表現為多發顱神經損害。多為驟然起病,可為單側或雙側。也可反複多次。

  (3)單神經病和多發性單神經病:起病較急,表現為受累的神經支配區突發疼痛或感覺障礙,肌力減退。以股神經、坐骨神經、臂叢神經和正中神經受累多見。其次為腓腸神經、尺神經、崗上神經和胸長神經。

  (4)嵌壓性神經病:腕管綜合征、肘管綜合征和跗管綜合征。

042型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應該如何預防

  2型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糖的真正發病機製尚未完全闡明,因此,糖尿病性神經病的診斷與治療重在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可以降低糖尿病性神經病的發病及發展

1、“早”重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糖尿病的發病率迅速攀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的慢性並發症之一,隨著時間的延長,有9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被診斷合並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很多人因此病情惡化致殘甚至喪失生命所以,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糖尿病初期的患者一定要加強認識,因為即使在血糖得到較好控製後,仍然有較大比例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發生,同時還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預防或減緩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生如果及早重視,防患於未然,把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控製在糖尿病初期,使其預後良好,就能使糖尿病患者依然享受到與正常人同樣高質量的生活

2、“早”發現

  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常出現在糖尿病早期,起病隱匿、進展緩慢,臨床表現變異很大,神經小纖維病變初期無症狀或症狀輕微,甚至采用肌電圖方法亦不能發現異常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體現症狀包括:肢體麻木、對稱性下肢疼痛、燒灼樣疼痛、針刺樣疼痛、感覺異常、冷熱交替感、感覺過敏,所有症狀都有夜間加重的傾向體征包括痛覺、溫度覺和震動覺都降低、小肌肉廢用性萎縮、少汗、足背靜脈擴張早期發現是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治療良好預後的重要前提,包括定量感覺功能測定、皮膚活檢與表皮間神經末梢密度測定、角膜共聚焦顯微鏡等新技術的應用

3、“早”治療

  對於診斷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首先必須嚴格平穩地控製血糖,因為血糖代謝的紊亂會加速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的惡化但血糖控製藥物的應用並不能完全杜絕並發症的發生和發展,所以在配合飲食治療、運動治療和血糖調節治療基礎上,越早進行針對性藥物幹預治療,越有利於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病情的好轉和康複甚至有專家提示,隻要確診為糖尿病,不管有無症狀,都應該積極的選擇藥物進行治療,以預防周圍神經病變的出現

052型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2型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根據臨床表現,血糖、尿糖、尿酮體等檢查及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測定等可以診斷。

電生理檢查:神經傳導速度減慢和末端運動潛伏期延長,反映周圍神經脫髓鞘性損害,也可以發現H反射和F波的異常。肌電圖檢查見動作電位波幅下降,反映軸突變性。

腦脊液檢查:66%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可有蛋白升高,平均0.6g/L,很少超過1.2g/L,以球蛋白升高為主。

  目前臨床上2性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的檢查方法有很多,神經傳導速度檢查是診斷2型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的多種方法中比較客觀、敏感、可靠的方法,但需要專科醫生操作,費時、費力和成本高,而且不能檢查無髓鞘的小神經纖維,故不能作為2性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早期診斷的常規檢查手段。

  定量感覺檢查可以用來評估有髓鞘的大神經纖維、有髓鞘或無髓鞘的小神經纖維功能以及鑒別有無痛覺過敏和感覺減退,可以作為一個早期診斷2性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的有效檢查方法,但也費時、費力,而且操作複雜,重複性亦受很多因素影響。10g尼龍絲檢查、溫度淺感覺檢查及振動閾值檢查相對費用低、操作容易、便於攜帶,便於廣泛應用,但其對2性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診斷價值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062型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病人的飲食宜忌

  2型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患者在飲食上注意控製飲食,使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是治療和預防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的根本原則。

不宜吃的食物有:

  1、易於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白糖、紅糖、冰糖、葡萄糖、麥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餞、水果罐頭、汽水、果汁、甜飲料、果醬、冰淇淋、甜餅幹、蛋糕、甜麵包及糖製糕點等。

  2、易使血脂升高的食物:牛油、羊油、豬油、黃油、奶油、肥肉,對富含膽固醇的食物,更應特別注意,應該不用或少用,防止動脈硬化性心髒病的發生。

  3、不宜飲酒。因為酒中所含的酒精不含其他營養素隻供熱能,每克酒精產熱約7千卡(294焦),長期飲用對肝髒不利,而且易引起血清甘油三脂的升高。少數服磺脲類降糖藥的病人,飲酒後易出現心慌、氣短、麵頰紅燥等反應。注意,胰島素的患者空腹飲酒易引起低血糖,所以,為了病人的安全還是不飲酒為佳。

適宜吃的食物:

  大豆及其製品:這類食品除富含蛋白質、無機鹽、維生素之外,在豆油中還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既能降低血膽固醇,又能降低血甘油三脂,所含的穀固醇也有降脂作用。

  粗雜糖:如蓧麥麵、蕎麥麵、熱麥片、玉米麵含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B和食用纖維。實驗證明,它們有延緩血糖升高的作用。可用玉米麵、豆麵、白麵按2:2:1的比例做成三合麵饅頭、烙餅、麵條,長期停用,既有利於降糖降脂,又能減少饑餓感。

  應少吃或不吃水果。因水果中含有較多的碳水化合物,並且主要是葡萄糖、蔗糖、澱粉。食後消化吸收的速度快,可迅速導致血糖升高,對糖尿病病人不利。所以糖尿病一般不宜多吃水果。但是由於水果中含有較多的果膠,果膠有延緩葡萄糖吸收的作用,因此,在病情穩定時可以少吃一些水果。

  吃水果時,要以含糖量低為選擇原則。同時,還要根據其含糖量,計算其熱能。換算成主食,減少或扣除主食的量,以保持總熱量不變。不宜每餐都吃水果,一般認為在兩餐之間(血糖下降時)少量服用較為合適。有考營養成分表,根據病情酌情選用。

  糖尿病病人還應限製飲食中膽固醇的含量。因糖尿病病人病情控製不好時,易使血清膽固醇升高,造成糖尿病血管並發症,不病性冠心病等。所以糖尿病病人飲食中要限製膽固醇的進量,一般主張膽固醇的限量為每日低於300毫克。故臨床應不用或少用肥肉和動物內髒,如心、肝、腎、腦等,因這類食物都富含較高的膽固醇。而就多吃瘦肉和魚蝦等,此屬高蛋白低脂肪食物。

  嚴格控製飲食是治療糖尿病的先決條件,也是最重要的一環。醫生在臨床實踐中發現,患者往往因為飲食控製不好而藥物不能發揮應有的療效。

飲食控製原則如下:

  1、打破“多吃降糖藥可以多吃飯”的錯誤觀念。

  2、少吃多餐。既保證了熱量和營養的供給,又可避免餐後血糖高峰。

  3、碳水化合物食物要按規定吃,不能少吃也不能多吃,要均勻地吃(碳水化合物是指糧食、蔬菜、奶、水果、豆製品、硬果類食物中的糖分)。

  4、吃甜點心和鹹點心沒有區別,均會引起血糖升高。

  5、吃“糖尿病食品”的量與吃普通食品的量要相等。“糖尿病食品”是指用高膳食纖維的糧食做的,如:蕎麥、燕麥。盡管這些食物消化吸收的時間較長,但最終還是會變成葡萄糖。

  6、所謂“無糖食品”實質上是未加蔗糖的食品,某些食品是用甜味劑代替蔗糖,仍然不能隨便吃。

  7、以澱粉為主要成分的蔬菜應算在主食的量中。這些蔬菜為土豆、白薯、藕、山藥、菱角、芋頭、百合、荸薺、慈姑等。

  8、除黃豆以外的豆類,如紅小豆、綠豆、蠶豆、芸豆、豌豆,它們的主要成分也是澱粉,所以也要算作主食的量。

07西醫治療2型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的常規方法

  2型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屬祖國醫學中消渴證的範疇,飲食不節,情誌失調,房勞傷腎,先天稟賦不足,或過服溫燥藥物等,是發生本病的重要因素。本病的基本病理是陰虛為本,燥熱為標。消渴日久,傷津耗血,氣血虧虛而致氣滯血淤,不能濡養肢體肌肉筋骨,故見肢體萎軟無力,麻木不仁,甚至疼痛難忍。

  中醫治療主要以益氣養陰活血通絡為法,選用補氣養血,活血理氣,化淤通絡的中藥治療,或用針灸理療等中醫外治法處理,均取得了比較滿意的療效。

①氣血虧虛

  證見:四肢麻木疼痛,抬舉無力,可見肌肉瘦削,麵色萎黃無華,唇甲淡白,汗或少汗,神疲倦怠,少氣懶言,心慌氣短頭暈,舌質淡苔白,脈細弱。

  選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黃芪30g、桂枝10g、白芍15g、當歸12g、秦艽10g、桑枝10g、牛膝15g。

②氣滯血瘀

  證見:四肢麻木伴有鬱脹疼痛,或痛如錐刺,按之則舒,肌膚甲錯,麵色晦暗,口唇發紫,舌質可見紫色瘀斑、舌苔薄偏幹,脈澀。

  選用四逆散合桃紅四物湯加減:柴胡10g、枳殼實各10g、白芍15g、甘草6g、地黃15g、川芎15g、當歸12g、桃仁10g、紅花10g、丹參30g。

③肝腎虧虛

  證見:四肢麻木或酸痛,或有肌肉瘦削,或有顫抖,筋惕肉?,步履踉蹌,伴腰酸腿軟,頭目眩暈,爪甲枯脆,齒搖發脫,舌紅少苔,脈沉細。

  選用虎潛丸加減:龜板10g、黃柏10g、知母10g、熟地12g、當歸10g、白芍15g、鎖陽10g、木瓜30g、虎骨12g、狗脊15g、牛膝15g。

④濕熱阻絡

  證見:下肢麻木伴有灼熱疼痛感,或局部?CA66?紅腫脹,患肢捫之發熱,甚則兩足喜踏涼地,舌質黯、苔黃白而膩,脈弦或濡數。

  選用加味二妙散加減:蒼術10g、黃柏10g、牛膝15g、當歸12g、防己10 g、薏仁30g、龜板10g、黃芩10g、茯苓15g、澤瀉10g、秦艽10g。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