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在五行中屬土,在五髒陰陽中屬陰中之至陰。脾主運化,統血,升清,輸布水穀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人體出生後,各髒腑組織器官皆依賴脾所化生的水穀精微以濡養,故稱脾為“後天之本”。其與胃、肉、唇、口等構成脾係統。素體脾虛或飲食不節、情誌因素、勞逸失調,藥、食損脾或慢性腎病患者濕邪久居,損傷脾氣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虛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幾乎所有的胃腸道疾病都可出現或伴有脾虛。
1、食欲不振或者進食後自覺胃脘脹滿,疲憊,四肢乏力,氣短,或者活動後容易喘、出汗。
2、因為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如果長期飲食不佳、消化不好,還會導致麵色萎黃,口唇、指甲色淡。
3、脾能運化水穀,水液運化失常會出現水腫,可表現在下肢、顏麵,舌淡胖,有齒痕。還可能會出現便溏、完穀不化等。
1.脾氣虛:腹脹納少,食後脹甚,肢體倦怠,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形體消瘦,或肥胖浮腫,舌苔淡白。
2.脾陽虛:大便溏稀,納少腹脹,腹痛綿綿,喜溫喜節按,行寒氣怯,四肢不溫,麵目無華或浮腫,小便短少或白帶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氣下陷:如久瀉、脫肛、子宮脫垂等。
4.脾不統血:多見於慢性出血的病證,如月經過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見脾氣虛弱的一些症狀。
脾虛應該如何預防?
脾胃是人體納運食物及化生氣血最重要的髒腑,對脾胃病患者來說,食療亦不可缺少,但必須根據病人平素的體質和病情不同來選擇飲食,即所謂“辨證施食”,若平素脾胃虛寒的人,或寒證的胃痛、腹痛、泄瀉等,應多食性味辛熱的蔥、薑、韭、蒜、胡椒等,若脾胃虛弱的人,宜食用紅棗、山藥、扁豆、芡實、蓮子肉等若胃熱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幹寒生津之品;若氣機阻滯的病人,宜多食蘿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調料,茲將與脾胃病有關者,擇要敘述一、藥點藥飯 藥點、藥飯是將穀物與某些食物和藥物一起製作成飯、糕、餅、包子、饅頭等主食或點心,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
脾虛是中醫概念,中醫根據問診和切脈來辨別是否屬脾虛。一般問診中容易乏力,沒有精神,麵色無華,少氣懶言,消化不良,容易拉稀,便中帶有未消化食物殘渣,容易出血,藏器脫垂等都屬於脾虛的表現;切脈時,有手關部細、弱、沉都屬於脾虛的表現。
宜食食物:具有補脾益氣、醒脾開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秈米、鍋巴(焦鍋)、薏米、熟藕、粟子、山藥、扁豆、豇豆、牛肉、雞肉、兔肉、牛肚、豬肚、桂魚、葡萄、紅棗、胡蘿卜、馬鈴薯、芡實、龍眼、人參果、香菇等。
忌食食物:性質寒涼,易損傷脾氣的食品,如苦瓜、黃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莧菜、茭白、萵筍、金針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綠豆、豆腐、蓧麥等。
味厚滋膩,容易阻礙脾氣運化功能的食品,如鴨肉、豬肉、甲魚肉、牡蠣肉、牛奶、芝麻等。
利氣消積,容易耗傷脾氣的食品,如蕎麥;山楂、蘿卜、香菜等。
脾虛嘔吐
【症見】飲食稍有不慎即易嘔吐,時作時止,胃納不佳,食入難化,脘腹痞悶,口淡不渴,麵白少華,倦怠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濡弱。
【病機病理】脾虛嘔吐為脾髒虛弱,胃氣上逆所致。
【治法】健脾和胃止嘔。
脾虛泄瀉
【症見】大便時溏時瀉,遷延反複,完穀不化,飲食減少,食後脘悶不舒,稍進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增多,麵色萎黃,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
【病機病理】脾虛泄瀉由脾虛失運,濕注腸道所致。
【治法】健脾滲濕止瀉
脾虛水腫
【症見】身腫,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複,脘腹脹悶,食納減少,麵色不華,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質淡,苔白滑,脈沉緩。
【病機病理】脾虛水腫由脾虛水停,泛溢肌膚所致。
【治法】溫脾利水消腫。
脾虛出血
【症見】便血紫黯,甚則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氣短聲低,麵白無華,頭暈,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無力。
【病機病理】脾虛出血乃脾氣虛弱,血失統攝為罹。
【治法】健脾益氣攝血。
脾虛帶下
【症見】帶下綿綿,量多色淡黃或色白如涕唾,無臭,並且麵色淡黃,精神疲倦,不思飲食,腰酸腹墜,或下肢浮腫、便溏等。
【病機病理】脾主運化水濕,脾虛則運化無能,聚濕下注,傷及任、帶二脈而致。
【治法】健脾益氣,升陽除濕。
【方劑】完帶湯,或用白扁豆20克,向日葵瓤25克,水煎服。
脾虛經閉
【症見】經閉,常兼見飲食不振,痞滿,大便不實等症。
【病機病理】多因脾胃虛弱,健運失職,複為飲食所傷,飲食日見減少,導致生化之源不足,無血下達衝任胞宮而致經閉。
【治法】補脾胃、養氣血。
脾虛多涎
【症見】神疲,麵色萎黃,涎多清稀。
【病機病理】《證治準繩·幼科》:“小兒多涎,由脾氣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
【治法】補益脾氣
脾虛生風
【症見】以手足微搐,肢冷,昏睡露睛,口鼻氣微主證。
【病機病理】脾虛引動內風,多由吐瀉或藥、食損脾所致。《張氏醫通·諸風門》:“若體倦神昏不語,脈遲緩,四肢欠溫者,脾虛生風也。”
【治法】補脾祛風。
脾虛如球
【症見】目之上下眼胞腫脹,虛起如球,無赤痛,喜按。
【病機病理】因脾虛挾濕或氣血不足,虛火壅於氣分所致。眼部五輪理論:脾屬土曰肉輪,為上下胞瞼,脾在此指胞瞼。
【治法】以補脾益氣為主,輔以祛邪之藥。
脾虛生熱
【症見】麵色萎黃,神疲倦怠,目之上下眼胞腫脹,舌淡苔黃膩,脈細數無力,煩渴不能多飲,皮屑增多,言語無力,小便短赤,耳鳴遺精。
【病機病理】因脾虛所至內濕停滯,久而生熱,無養氣血,水濕不化,陰虛陽盛。
【治法】以健脾益氣、養氣血為主,輔以清虛熱,滋腎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