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首頁 > 疾病大全 > 中醫內科 > 腎疳

腎疳簡介

相關問答

  腎疳是五髒疳之一。出《小兒藥證直訣》。又名骨疳、急疳。多表現為麵色發黑、骨瘦如柴、牙齦出血或潰爛、口中氣臭、潮熱盜汗、腰膝痿軟、行走乏力,發育遲緩、智能低下、飲食減少、大便滑瀉等,多由於患兒先天腎氣不足,或肥甘不節,乳食失調,脾胃虛弱,化源不足,後天失養,複加積滯化熱,耗傷腎之陰精而引起,治宜補腎健脾、益陰填精,可選用異功散合六味地黃丸化裁,藥用黨參、白術、茯苓、陳皮、山藥、熟地、山茱萸、牡丹皮、澤瀉、枸杞子、龜板、知母、炙首烏、大棗等。中成藥可選用健兒膏,六君子丸配合杞菊地黃丸,左歸丸等。

【詳情】

01腎疳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多因先天不足,稟賦虛弱,患有解顱、鶴膝、五遲等病;複因嗜食甘肥,不知節製,以致髒腑伏熱,津液耗傷,日久腎陰枯涸而成。

02腎疳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由於本病患者也具有明天的消瘦,故體質抵抗容易合並細菌感染,最常見的是呼吸道的感染,患兒可並發支氣管炎,以及支氣管肺炎等並發症。其次由於皮下脂肪的減少,患兒攝入不足可誘發低血糖的形成,對於小嬰兒常因低血糖在黎明前悄悄死去,應引起臨床醫生重視。

03腎疳有哪些典型症狀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症見“上熱下冷,寒熱時作,齒?生瘡,耳焦腦熱;手足逆冷,吐逆滑泄;下部生瘡,脫肛不收,夜啼饒哭,漸成困重,甚則高骨乃敗。”

04腎疳應該如何預防

  腎屬水,色黑主骨,患此疳者,初必有解顱鶴膝齒遲行遲腎氣不足等證,更因甘肥失節,久則漸成腎疳,故見麵色黧黑,齒齦出血,口中氣臭,足冷如冰,腹痛泄瀉,啼哭不已之證,先用金蟾丸治其疳,繼以九味地黃丸調補之,若稟賦不足者,調元散主之

05腎疳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腎疳的診斷除了依靠臨床表現外,相關的輔助檢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常用的檢查方法如下:體溫測量,尿常規,血常規,便常規。

06腎疳病人的飲食宜忌

  1、健脾湯水:白術、土茯苓、雲苓、茨實、淮山(幹品)、太子參、元肉、紅棗、蟲草花、五指毛桃。

  注意:以上藥材、食材的使用分量均為10克,每次選用1-2種,加上魚或雞、豬骨、鵪鶉煲湯或煲粥均可。在高溫多雨的天氣裏,寶寶容易暑濕相夾,則可多選用炒扁豆煲湯。

  2、山楂煲二芽:每周一次用穀芽、麥芽各10克,山楂5克煲水給寶寶喝。

  注意:寶寶在喝山楂水的那一兩天,盡量少吃肉類。

  3、白蘿卜粥:白蘿卜1個,洗淨切片,先煮30分種,再加大米50克同煮,至米爛湯稠,加紅糖適量,煮沸即可。

07西醫治療腎疳的常規方法

  1、金蟾丸

  幹蝦蟆(五個)胡黃連黃連(各三錢)鶴虱(二錢)肉豆蔻(煨)苦楝根白皮雷丸蘆薈(生)蕪荑(各三錢)上為末,麵糊為丸,綠豆大,雄黃為衣,每服十五丸,米湯化下。

  2、九味地黃丸

  熟地茱萸肉(各五錢)赤茯苓澤瀉牡丹皮山藥(炒)當歸川楝子使君子肉(各三錢)上為細末,煉白蜜為丸,如芡實大,用滾白水研化,食前服。

  3、調元散

  人參茯苓白術(土炒)山藥(炒)川芎當歸熟地黃茯神黃(炙)甘草(炙)白芍(炒)引用薑、棗,水煎服。【方歌】調元散治稟賦弱,參苓白術幹山藥,芎歸熟地共茯神,黃甘草同白芍。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