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的病因有上百種病,按照病變部位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周圍性眩暈和中樞性眩暈兩大類。中樞性眩暈是由腦組織、腦神經疾病引起,比如聽神經瘤、腦血管病變等,約占眩暈病人總數的30%。周圍性眩暈約占70%,多數周圍性眩暈與我們的耳朵疾病有關,發作時多伴有耳蝸症狀(聽力的改變、耳鳴)和惡心、嘔吐、出冷汗等植物神經係統症狀。
1.周圍性眩暈(耳性眩暈)是指內耳前庭至前庭神經顱外段之間的病變所引起的眩暈。症狀重,病情輕。
(1)梅尼埃病:以發作性眩暈伴耳鳴、聽力減退及眼球震顫為主要特點,嚴重時可伴有惡心、嘔吐、麵色蒼白和出汗,發作多短暫,很少超過2周。具有複發性特點。
(2)迷路炎:多由於中耳炎並發,症狀同上,檢查發現鼓膜穿孔,有助於診斷。
(3)內耳藥物中毒:常由鏈黴素、慶大黴素及其同類藥物中毒性損害所致。多為漸進性眩暈伴耳鳴、聽力減退,常先有口周及四肢發麻等。水楊酸製劑、奎寧、某些鎮靜安眠藥(氯丙嗪、呱替啶等)亦可引起眩暈。
(4)前庭神經元炎:多在發熱或上呼吸道感染後突然出現眩暈,伴惡心、嘔吐,一般無耳鳴及聽力減退。持續時間較長,可達6周,痊愈後很少複發。
(5)位置性眩暈:病人頭部處在一定位置時出現眩暈和眼球震顫,多數不伴耳鳴及聽力減退。可見於迷路和中樞病變。
(6)暈動病:見於暈船、暈車等,常伴惡心、嘔吐、麵色蒼白、出冷汗等。
中樞性眩暈
2.中樞性眩暈(腦性眩暈)指前庭神經顱內段、前庭神經核及其纖維聯係、小腦、大腦等的病變所引起的眩暈。症狀輕,病情重。
(1)顱內血管性疾病:椎一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鎖骨下動脈偷漏綜合征、延髓外側綜合征、腦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腦病和小腦出血等。
(2)顱內占位性病變:聽神經纖維瘤、小腦腫瘤、第四腦室腫瘤和其他部位腫瘤等。
(3)顱內感染性疾病:顱後凹蛛網膜炎、小腦膿腫。
(4)顱內脫髓鞘疾病及變性疾病:多發性硬化、延髓空洞症。
(5)癲癇。
以上疾病可有不同程度眩暈和原發病的其他表現。
其他原因的眩暈
(1)心血管疾病:低血壓、高血壓、陣發性心動過速、房室傳導阻滯等。
(2)血液病:各種原因所致貧血、出血等。
(3)中毒性:急性發熱性疾病、尿毒症、嚴重肝病、糖尿病等。
(4)眼源性:眼肌麻痹,屈光不正。
(5)頭部或頸椎損傷後。
(6)神經症。
(7)椎動脈型頸椎病
眩暈症易導致多係統並發症,對心理和生理都造成危害。
1.前庭係統功能損害:眩暈患者發作期會出現旋轉、嘔吐,同時還會造成迷路、前庭、耳蝸器官損害,造成耳蝸毛細胞死亡和前庭功能喪失,進而引起耳鳴、耳聾、共濟失調等危害性。
2.神經係統並發症:中老年患者,多次發作可影響腦血管調節機能及大腦微循環,加重腦供血不足,誘發腦梗塞等症。如不及時治療很容易引起"思維下降、頭痛癡呆、腦血栓、腦溢血、半身不遂、中風偏癱,甚至猝死。
3.社交障礙:影響交際,生活圈縮小,精神壓力大等。
4.意外傷害:坑邊、井邊、過馬路、旅遊登山等正常活動由於擔心眩暈突然發作,都成為危險活動,可能導致摔傷、骨折等危險。
真性眩暈有明顯的自身或他物旋轉感、傾倒感或視物搖晃不穩。症狀發作呈陣發性,伴有眼震、平衡失調、站立不穩、指物偏斜及惡心、嘔吐、麵色蒼白、出汗、脈搏血壓改變等植物神經症狀。頭昏常為頭重腳輕、眼花等,並無外境或自身旋轉的運動幻覺,可由心血管係統疾病、全身中毒、代謝性疾病、眼病、貧血等疾患引起。
中樞性或外周性眩暈症狀表現有差別,一般前庭外周性眩暈的植物神經症狀明顯、眼震多為水平性眼震、無神經係統體征,而中樞性的植物神經症狀輕或不明顯,多有腦幹、小腦或頂顳葉損害的症狀。
頭暈多伴發其他症狀,如耳鳴、聽力下降,惡心、嘔吐,共濟失調,眼球震顫等。耳源性眩暈常伴有耳鳴和聽力減退,常見於美尼埃病、急性迷路炎、內耳損傷、鼓膜內陷或受壓及耳石和前庭終末感受器病變(如顱腦外傷、噪音性損傷、藥物中毒及椎一基底動脈缺血引起的半規管壺腹的退行性變等);小腦橋腦角病變伴有Ⅴ、Ⅶ、Ⅸ、Ⅹ腦神經和錐體束等症狀;前庭神經元炎多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誘因,而無聽力改變;椎一基底動脈短暫缺血發作多因頭位改變誘發,同時伴有複視、視物變形、頭麵和肢體麻木感、暈厥、猝倒等症狀;眩暈性癲癇發作時,可伴有意識喪失、癲癇大發作或其它癲癇症狀占位病變、炎症、變性和脫髓鞘病變所致中樞性眩暈,常伴有腦幹、小腦或頂顳葉損害體征。
眩暈症的預防措施包括:
1.患者應保持心情舒暢;醫生應多做解釋工作以消除患者緊張情緒及顧慮
2.發作時應臥床休息,室內宜安靜,空氣要通暢,光線盡量暗些避免刺激性食物及煙酒,飲食宜少鹽
3.發作間歇期不宜單獨外出,以防事故
對有眩暈症狀的病人,應詳細了解病史和作全麵的體格檢查,必要時應做聽力檢查、眼底檢查,並適當選做腦脊液檢查、頭顱或頸椎正、側、斜位等X射線攝影、心電圖、腦電圖及顱腦CT掃描及磁共振成像檢查、腦血流圖檢查等以查出病因。變溫試驗、指物偏向、直流電試驗、位置試驗及眼震電圖等前庭功能檢查有助於眩暈症的定位定性診斷。
前庭功能檢查:
(1)診室或床旁前庭功能檢查:包括直立傾倒試驗、原地踏步試驗、扭頸試驗等;
(2)眼球震顫
(3)眼震電圖
(4)平衡姿勢圖
聽功能檢查:純音聽閾測試、聲導抗檢查、聽性腦幹反應、耳聲發射、多頻穩態反應、耳蝸電圖等。
影像學檢查:頭顱CT、MRI等以明確有無頭部占位、缺血性或出血性疾患。
其他內科檢查:包括血壓、心電圖、生化檢查等。
眩暈症病人需要進行飲食調養,飲食應以富有營養和新鮮清淡為原則。要多食蛋類、瘦肉、青菜及水果。忌食肥甘辛辣之物,如肥肉、油炸物、酒類、辣椒等。營養豐厚的食物,可補充身體之虛,使氣血旺盛,腦髓充實。
對因貧血、白細胞減少症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所引起的眩暈症,尤應以營養調理為主。肥甘辛辣之品,能生痰助火,會使眩暈加重。患高血壓病的人應當慎用肥甘辛辣之物。眩暈由高血壓、動脈硬化引起者,要經常測量血壓,保持血壓穩定,控製飲食及血脂,飲食宜清淡。
在眩暈症的急性發作期,應適當控製水和鹽的攝入量。現代醫學認為,這樣可減輕內耳迷路和前庭神經神經核的水腫,從而使眩暈症狀緩解或減輕發作。眩暈由貧血引起者應適當增加營養,可應用食物療法及輔助藥物治療。
1、一般治療:
急性眩暈發作的病人,應靜臥,避免光刺激,解除精神緊張。
2、病因治療:
有明確病因者,應積極對因治療。
3、對症治療:
可選用以下藥物
①鎮靜劑和安定劑:魯米那、地西泮等。
②抗組織胺藥物:鹽酸異丙嗪、鹽酸苯海拉明、撲爾敏等。
③止吐劑:氯丙嗪、胃複安等。
④抗膽堿藥物:氫溴酸東莨菪堿、阿托品。
⑤血管擴張藥物:煙酸、654-2、地巴唑等。
4、手術治療:
內耳病變聽力已喪失而久治不愈者,可行迷路破壞手術或前庭神經切斷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