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動脈栓塞是指來自於心髒、近端動脈壁,或者其他來源的栓子隨動脈血流衝入並栓塞遠端直徑較小的分支動脈,繼而引起此動脈供血髒器或肢體的缺血壞死,多見於下肢,嚴重者將最終導致截肢。栓子的來源有心源性和非心源性2大類:
1、心源性
周圍動脈急性栓塞80%~90%來源於心髒病,2/3合並房顫,常見的心髒病有風心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充血性心衰以及心髒人工瓣膜置換術後,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和心髒腫瘤(心房黏液瘤)等。
(1)器質性心髒病中以風心病和冠心病最為常見,前者病人多較年輕,男女比例為1:2;後者以老年病人居多,男女發病率相仿,據統計,20世紀60年代以前,風心病是動脈栓塞最主要的病因;而60年代以後,則以冠心病為主,目前冠心病占70%以上,風心病則不到20%,合並房顫是周圍動脈栓塞的高危因素,周圍動脈栓塞的患者約77%合並房顫,另據統計,慢性房顫並發急性動脈栓塞每年為3%~6%,而陣發性房顫,合並動脈栓塞發生率要低很多,陳舊性心梗也是動脈栓塞的危險因素,有研究表明,無論是否合並房顫,長期的抗凝治療[主要是口服華法林和(或)阿司匹林]不但可以有效地降低腦卒中的發生率,也明顯地降低周圍動脈栓塞率。
(2)在心律失常型心髒病中,病態竇房結綜合征(SSS)約16%,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約1。3%並發動脈栓塞,其他較少見的可以並發動脈栓塞的心髒疾病有細菌性心內膜炎和人工心髒瓣膜置換術後等,細菌性心內膜炎(SBE)的栓子常栓塞末梢小動脈,如手掌,蹠,趾動脈,除了造成動脈栓塞和組織缺血外,還使炎症播散,是細菌性心內膜炎的嚴重並發症,發生率為15%~35%;人工心髒瓣膜置換術後,將有25%的患者發生1次以上的動脈栓塞,而且80%栓塞在顱內,其中10%是致命的,多見於未能堅持終身抗凝治療者,左心房黏液瘤瘤體部分脫落可導致周圍動脈栓塞,但非常少見。
2、非心源性
非心源性動脈栓塞較少見,主要包括動脈瘤,動脈粥樣硬化合並潰瘍或狹窄,動脈移植物,血管損傷,腫瘤及靜脈血栓形成等。
(1)動脈瘤的附壁血栓是僅次於心髒病的動脈栓塞的重要來源:合並動脈栓塞的動脈瘤有腹主動脈瘤,股動脈瘤,膕動脈瘤和鎖骨下動脈瘤,其中以膕動脈瘤(25%),鎖骨下動脈瘤(33%)並發動脈栓塞最為多見。
(2)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合並血栓:常發生在主動脈或髂動脈,形成的血栓塊較大,栓塞的動脈管徑亦相應較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表麵潰瘍,膽固醇晶體進入血液循環,也能導致動脈栓塞,栓塞管徑為200~900μm的末梢動脈,特點是栓子小,數量多,栓塞後不僅堵塞末梢血管,而且膽固醇結晶溶入管壁後,還會成為炎性肉芽腫,誘發血管周圍炎,加重組織缺血,粥樣硬化膽固醇結晶栓塞,常在動脈造影或腔內治療後發生,多累及腎動脈,視網膜動脈,下肢末梢動脈等,表現為持續性高血壓,腎功能不全,以及“藍趾”症或肢體青斑,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藥物溶栓可能有效。
急性動脈栓塞的並發症,多發生在嚴重缺血的肢體做動脈重建(包括取栓和旁路術)後,主要是缺血再灌注損傷。患肢出現明顯腫脹,並可能伴有骨筋膜室綜合征表現。並發症的全身表現包括代謝性酸中毒、高血鉀症、心肺功能不全、急性腎功能衰竭等急性肢體動脈栓塞是常見的血管外科急診,如未及時處理,常導致壞疽或肢體殘疾、全身中毒及重要器官的功能衰竭,甚至造成生命危險的。對於應用球囊導管取栓法治療的病人,需要注意引起並發症的可能,下麵專家介紹此用球囊導管取栓法治療引起的並發症。
1、損傷了動脈內膜甚至穿破動脈,因此手術時動作應輕巧,不施過分牽引,需要隨時調整囊內壓力,不至於引起動脈破裂。
2、可引起動脈繼發血栓形成,尤其是在動脈硬化病例,當部分動脈內膜被摘出時,內膜遠側斷麵常被血流翻轉而引起血管狹窄、阻塞或血栓形成。因而取栓時球囊不宜過大。用力不應過猛。
3、由於取栓時,均由導管穿過栓子、血栓後才被牽引而摘出。因而不能用粗或相對粗的導管(與動脈管徑比較)。否則不僅取不出栓子,反而其推向遠側動脈。一旦發生此種情況,必須用小號取栓管或加遠側切口取栓。
4、操作時導管折斷或球囊脫落。
急性動脈栓塞而又無側支循環代償者,病情進展快。表現為疼痛、蒼白、厥冷、麻木、運動障礙和動脈搏動減弱和消失是急性動脈栓塞典型的症狀。症狀的輕重取決於栓塞的位置、程度、繼發性血栓形成多少,以前是否有動脈硬化性疾病引起動脈狹窄,以側支循環情況。
1、疼痛
急性動脈栓塞的患者大多主訴患肢劇烈疼痛,疼痛部位主要取決於栓塞的部位,一般是急性動脈栓塞以遠平麵的患肢疼痛,活動時疼痛加劇。隨著繼發性血栓的形成及延伸,疼痛平麵可向近端發展。
2、麻木、運動障礙
由於神經組織對缺血相當敏感,因而在急性動脈栓塞早期,即出現患肢感覺及運動障礙。表現為患肢遠端存在襪套形感覺喪失區,其近端有感覺減退區,再近端可有感覺過敏區,感覺減退區平麵低於動脈栓塞平麵。此外,患肢有肌力減退、麻痹及不同程度的手足下垂,當最終出現肌肉壞死而表現運動功能完全喪失時,提示患肢即將出現不可逆轉的改變。
3、蒼白、厥冷
可見蒼白皮膚間散在的青紫斑塊。肢體嚴重缺血,因此皮膚厥冷,肢端尤為明顯。需要指出的是通常患肢皮色、皮溫發生變化的平麵要比栓塞部位低一掌寬至兩個關節平麵。
4、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
栓塞及動脈痙攣,導致栓塞平麵遠側的動脈搏動明顯減弱或消失。
高脂血症,高血壓,吸煙,糖尿病,肥胖和高密度脂蛋白低下等,是本病的易患因素,因此在預防上亦是重點,嚴格地控製這些危險因素,可以有效地達到預防的目的起到減少急性動脈栓塞發病的幾率
動脈栓塞指栓子從心髒或近心端動脈臂脫落,被血流推向遠動脈,阻塞動脈血流,導致肢體、髒器、組織等缺血的急性病變。動脈栓塞以下肢的發生居多,其臨床征象不盡一致。那麼,急性動脈栓塞的確診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下麵專家介紹得了急性動脈栓塞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項目。
1、皮溫測定:能精確測定皮溫正常與降低交界處,從而推測栓塞發生部位。
2、超聲波檢查:多普勒超聲波檢查能測定動脈血流情況,能更精確地作出栓塞的定位,而且可以提供供血不足基線,便於術前和術後比較,達到了解血管重建情況和監測血管返暢等。
3、動脈造影檢查:造影是栓塞定位最正確方法,大多數病人根據臨床症狀和體征以及多普勒超聲就能做出診斷,僅在診斷上有疑問,或在取栓術後必須了解動脈是否通暢才進行動脈造影。
確定診斷後,相應作胸片,心電圖,心髒X線和超聲心動圖檢查,了解是否有心率不齊和新近心肌梗塞,達到進一步查明引起動脈栓塞的原因,以便及時處理和控製病因。
急性動脈栓塞患者在飲食上需要采取低鹽低脂飲食,避免吃過多的鹽分、鹹菜、肥肉、植物油脂和動物脂肪等食物。還需要注意避免熬夜,避免抽煙喝酒。
急性動脈栓塞患者飲食上宜采取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注意每天適當的多攝入一些五色的蔬菜和水果,尤其是注意適當的多吃一些綠色的和黑色的蔬菜和水果為宜。
急性動脈栓塞是指來自於心髒、近端動脈壁,或者其他來源的栓子隨動脈血流衝入並栓塞遠端直徑較小的分支動脈,繼而引起此動脈供血髒器或肢體的缺血壞死,多見於下肢,嚴重者將最終導致截肢。早期積極治療很重要,下麵專家介紹急性動脈栓塞的治療方法。
1、非手術治療
主要適用於早期,肢體功能障礙較輕,栓塞不完全的患者,或者作為手術的輔助治療。由於急性動脈栓塞基礎上可繼發血栓形成,因此可以使用肝素、華法林等藥物抗凝治療,防止血栓形成加重病情。抗血小板治療抑製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釋放反應。解除血管痙攣治療,積極處理原發病如房顫、心梗等。肌腎代謝綜合征治療,高血鉀、酸中毒、肌紅蛋白尿以及少尿、無尿,必須及時處理,否則會出現不可逆腎功能損壞。
2、手術治療
是治療急性動脈栓塞的主要手段。肢體缺血壞死的時間一般在4~8小時,因而手術時間越早越好。否則截肢率隨著動脈栓塞時間的延長而上升。
(1)手術取栓是治療下肢動脈栓塞的重要方法,取栓時應爭取在6小時內進行,一般不超過12小時。應為首選。
(2)溶栓治療目前,介入下動脈導管溶栓是溶栓治療的主要手段,栓塞發生14d內,行導管溶栓是很有效的。相對於手術治療好處在於可以溶解細小動脈內血栓、逐漸開放側支減少缺血再灌注損傷、創傷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