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1、周圍血管閉塞性動脈硬化是全身動脈硬化的一部分,其病因和危險因素與其他部位的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相似,年老、高血壓、血脂異常和糖尿病為主要病因。在衰老過程中,動脈內膜在損傷因子作用下,內皮細胞損傷剝離,在此基礎上反複血栓形成,同時伴有大量脂蛋白等滲入淤滯,加上內皮細胞增生、纖維形成、引起動脈硬化。
二、發病機製
1、本病的發生機製現在尚難以一種學說闡明,但可以是各種因素引起血管內皮損傷學說、脂質滲入學說、血栓形成學說等結合解釋。分子生物學研究證明,血管壁的細胞與血液中有形成分相互影響在發病中起主動作用。如內皮損傷、血漿中含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量增高並滲入內膜中,而後刺激平滑肌從動脈中層向內膜遷移、增生,是最重要的發病因素。
2、病理表現為病變呈節段性,累及大的和中等動脈。動脈內膜下層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內膜中結締組織基質增加和類脂質沉積,引起內膜細胞增生,管腔狹窄。當內膜破壞,斑塊壞死和潰瘍,引起血栓形成,導致管腔閉塞,造成肢端缺血。血栓機化後再通,並在閉塞的兩端產生側支循環。此外,管壁鈣質沉積,少數病例因動脈擴張成為動脈瘤。
3、閉塞性動脈硬化多見於腹主動脈下端、髂動脈和股動脈,上肢動脈較少受累,偶爾可發生在鎖骨下動脈近端和尺動脈。有些老年或伴有糖尿病的患者,病變可先發生在較小的動脈,如脛前和脛後動脈。病變後期動脈常擴張、變硬,呈條索狀或不規則扭曲。
4、患肢的缺血程度取決於動脈閉塞的部位、程度、範圍、閉塞發生的速度,以及側支循環建立的代償程度。臂部動脈循環閉塞時,因為頸部、肩胛帶和肘部的豐富側支網可能足以防止缺血症狀。臂部的症狀通常由靠近主動脈弓的鎖骨下動脈和頭臂動脈的阻塞性病變所致。血管狹窄不到75%通常不影響肢體靜息時的血流,血管狹窄≥60%在運動時才會發生肢體缺血。患肢組織缺血後皮膚萎縮變薄,皮下脂肪消失而由纖維、結締組織所替代,骨質稀疏,肌肉萎縮,並出理缺血性神經炎。後期可出現壞疽,壞疽常從患肢的末端開始,可以局限在腳趾,也可擴展到足部或小腿,但很少超過膝關節,糖尿病患者易導致壞疽和組織的感染。
1、血管性陽痿,又稱血管源性陽痿,係因陰莖局部動脈血液供應和靜脈血液阻斷障礙所致的一種陽痿病症。
2、急性微循環栓塞(Acutemicrocirculatorythrombosis)簡稱AMT,是多種疾病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種嚴重的病理生理狀態和並發症,是一種獲得性出血綜合征。
3、動脈瘤分為真性,假性和夾層動脈瘤,多為動脈硬化或創傷所致,梅毒性少見,可發生在頸動脈、鎖骨下動脈、腋動脈,肱動脈、橈動脈、髂動脈,股動脈和膕動脈等部位,以股動脈和膕動脈為好發部位。
1、男性多於女性,平均發病年齡在60歲,並發糖尿病者發病較早,病變主要發生在彈力型和肌型動脈,如主動脈,髂動脈,股動脈,冠狀動脈,腎動脈及主動脈的其他分支,並常是在其血管分支開口的內側,或血管固定於周圍組織的部位發病,由動脈病變引起管腔狹窄或閉塞,致使病變遠端血供不足,其嚴重性隨閉塞部位,程度,範圍以及側支循環建立後的代償程度和肢體缺血的發展速度等而不同,動脈粥樣硬化係一種全身性動脈疾病,若四肢動脈受累,往往以下肢症狀為嚴重,當病變進展較快,側支循環難以及時建立而代償功能又有限時,患者即開始出現典型間歇性跛行和肢體休息時的疼痛症狀,間歇性跛行是在運動時肌肉痙攣性疼痛,緊張或乏力,休息後迅速緩解,再次行走又複發生,另一重要症狀是休息痛,係末梢神經滋養血管病變,引起血供不足而致的缺血性神經炎的結果,這種疼痛的特點是晚上加重,下垂或受冷時減輕,腹主動脈下端或髂動脈病變,間歇性跛行症狀出現在臀部和下肢;股動脈或膕動脈病變,症狀出現在小腿腓腸肌部,由於在運動時,腓腸肌活動較多,即使是腹主動脈-髂動脈病變,也可引起間歇性跛行症狀,缺血的其他症狀是患肢特別是趾部冷感,感覺異常,蒼白或青紫,缺血程度雖輕而持續存在,則引起皮膚和皮下脂肪組織萎縮,汗毛脫落,趾甲變形和骨質稀疏等,如缺血顯著,則趾,足或小腿發生幹性壞疽或潰瘍,另外,病變遠端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血壓降低或消失,在狹窄區聽到血管收縮期吹風樣雜音。
2、患者可伴發高血壓,糖尿病或眼,腦,心,腎和腸係膜等的動脈粥樣硬化症狀,淺動脈如顳動脈硬化則呈索狀或不規則的扭曲。
診斷閉塞性動脈硬化症需要具備以下幾點:
1、男性病人多見,年齡在中年以上
2、病灶處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可聽到血管收縮期吹風樣雜音
3、間歇性跛行、休息痛、趾部感覺異常或麻木等症狀
4、患處及遠端毛發脫落、趾甲變形、皮下或肌肉組織萎縮,以及肢體遠端潰瘍、壞死等
1、血脂測定,血中三酰甘油和膽固醇常增高,脂蛋白分型顯示90%以上患者為Ⅱ或Ⅳ型高臘蛋白血症。
2、血糖,尿糖和糖耐量試驗檢查常有陽性發現。
3、節段性動脈壓測定:節段性動脈壓測定是指測量肢體各平麵的動脈收縮壓,包括末端的指,趾收縮壓,經計算上下肢收縮壓的比值,從而判斷下肢缺血的範圍和程度,現多采用多普勒超聲診斷儀,也可用鍾型聽診器聽診測定。
(1)踝部血壓測量法:袖帶環繞踝部後,用多普勒儀測脛前動脈或脛後動脈踝區血流,也可用聽診器聽診踝/臂指數(Ankle/Brachialindex,A/B指數):A/B指數是指測踝部脛後動脈壓與同側上臂肱動脈壓之比值,正常值≥1.0,測A/B指數的臨床意義在於:
①判斷下肢缺血的嚴重程度,指數降低的程度一般與下肢缺血的嚴重性是一致的,如間歇跛行時A/B指數為0.5~0.8,靜息痛與壞疽時指數
②觀察動脈旁路移植後的效果。
(2)節段性動脈壓絕對值測定:測定節段性動脈收縮壓絕對值的臨床實用價值為:
①判斷缺血性壞疽的趨向,一般踝動脈壓>8.0kPa(60mmHg),肢體存活率為86%;踝壓
②選擇截肢平麵參考,動脈壓>6.7kPa(50mmHg)可膝下截肢;未探到動脈血流時,應選膝上截肢。
③節段性動脈壓同時測相應段血壓差,或兩側肢體對稱部位血壓差>2.7kPa(20mmHg)時,提示測定局部的近端動脈狹窄或閉塞。
4、經皮氧分壓測定通過測定局部組織的氧分壓,可間接了解局部組織血流灌注情況,可在靜息狀態,體位改變及運動反複檢測對比分析,有助於間接了解局部供血情況,指導臨床確定截肢水平,判斷手術傷口愈合趨向及旁路手術後效果。
5、多普勒超聲檢測彩色多普勒超聲可直接觀察肢體動脈管徑大小,血流情況以及動脈搏動傳導時間變化等,從而確定病變的部位和嚴重程度。
6、磁共振顯像檢查MRI可清晰顯示主動脈及髂動脈部位凸入腔內的粥樣硬化斑塊,管腔的狹窄和阻塞,以及做血管手術後的並發症,如血管瘤,動脈擴張等,但較難顯示股動脈以下較小分支的狹窄病變,也難顯示鈣化的斑塊,因此,MRI尚不能完全代替手術前的血管造影。
7、周圍動脈造影經皮穿刺股動脈插管可按需要達腹主動脈的腎動脈分支以上,作雙側或單側下肢動脈造影,動脈造影能明確病變部位,範圍和嚴重程度,是確定需否,能否和如何手術治療的依據,但血管造影不能對局部組織的灌注做出定量分析,因此臨床需根據局部動脈壓和氧分壓等檢測結合起來,才能做出更準確的判斷。
8、眼底檢查直接觀察有無動脈硬化,並確定硬化程度和進展速度。
1、閉塞性動脈硬化食療方:(1)大蒜粥:粳米100克,紫皮大蒜30克。蒜去皮後,置沸水中煮1分鍾後撈出,將粳米入蒜水中煮成稀粥,再入蒜,同煮為粥。每日晚間食用。本方具有溫陽活血化瘀之效,用於陽虛寒凝、瘀血阻絡者,瘀熱阻滯者慎用。
2、楂梨膏:肥山楂、甜梨各10千克。均去核,共搗取汁,入鍋煎熬,加煉蜜120克收膏。任意服之。本方用於各證型之閉塞性動脈硬化。
3、赤小豆粥:赤小豆適量,浸泡半日後,同粳米100克,煮粥。每日1次。
4、蘿卜粥:新鮮蘿卜250克,粳米100克。將蘿卜切碎,同粳米同煮成粥。每日1次。
5、烏杞湯:首烏、枸杞、澤漆各30克。每日煎水至300毫升,每日2次,每日1劑。本方具有滋陰補腎之效,用於腎陰陽俱虛或腎陰不足者。
6、人參銀耳湯:人參5克,銀耳10~15克。先將銀耳用溫水浸泡12小時,洗淨。人參切成小片,用文火煮熬2小時,再入銀耳煮熬1小時。分早晚2次服。本方具有益氣補血之效,用於氣血兩虛者。
7、桃仁粥:桃仁10克,粳米50~100克。桃仁煮熟去皮尖,取汁和粳米同煮粥食。每日服1次。本方具有活血化瘀之效,用於瘀血阻絡者。
8、雙耳湯:黑木耳、白木耳各10克,紅棗15枚。用溫水泡發洗淨後放入碗中,加水和少量冰糖,隔水蒸1小時,連湯服食本,日2次。方具有涼血活血之功,用於瘀血阻絡,瘀熱阻滯者。
9、拔粥:薤白10~15克,蔥白2莖,白麵粉100~150克。混勻後調入沸水中煮沸即成。分2次服。本方具有溫補腎陽之效,用於腎陽不足者。瘀熱阻滯者慎用。
10、閉塞性動脈硬化飲食要求:
(1)低脂飲食少食動物油,可用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植物油炒菜,成年人每人每天攝入脂肪所產生的熱能,應占全天總熱能來源的20-25%,每人每天食油量隻要達到25克即可滿足人體需求。少吃蛋黃及肝、腎等動物內髒。
(2)低糖飲食少吃精製糖、含糖甜食和飲料。糖可在人體內轉化成脂肪積蓄,既能增加體重,又會增加血糖、血脂及血液粘滯度,對動脈硬化的恢複極為不利。
(3)低鹽飲食動脈硬化病人通常合並高血壓,正常的成年人每人每天食鹽總量最好在6克左右;動脈硬化和高血壓患者應更低些。為避免鹽放少了而影響食欲,可在炒菜時加一些食醋、番茄醬或芝麻醬。食醋除可以調味外,還能促進消化和吸收,芝麻醬含鈣量高,經常食用可補鈣,鈣離子能增加血管內皮的致密性,對防止腦出血有一定好處。
(4)控製熱量攝入的熱量必須與消耗的熱量相平衡,最好把這種平衡保持在標準體重範圍內。若超重或肥胖,不但要“管住嘴”,而且還要加強體育活動,增加能量消耗。
(5)飲食應避免膏粱厚味。主食應粗細搭配,忌煙酒、濃茶及咖啡。肥胖者應配合減肥治療,要適當進行運動鍛煉,以利於機體的氣血運行,如氣功、太極拳、健身操等活動。平時應注意保暖,尤其要特別小心避免肢體外傷感染,否則小小的外傷會造成肢體壞疽。膳食調理可根據寒凝阻絡型及熱盛傷陰型辨證用膳。寒凝阻絡型可常服桃仁粥、黑木耳飲、二子山藥燉雞(菟絲子、枸杞子)。熱盛傷陰型可常服雪梨漿、西瓜嫩皮煎地黃粥、山楂煎等食物,以降低血脂,舒通血管。
一、中醫藥治療
1、中醫認為閉塞性動脈硬化是濕痹瘀阻絡道為因,治宜祛濕通痹、活血化瘀。藥用虎杖、茵陳、澤瀉、槐花、小薊、薟草、當歸、紅花、丹參、失笑散等。可佐以毛冬青、玉竹、生山楂、刺烏等降壓藥。亦可用“熄風通絡湯”(蟬蛻、地龍、牛膝、生牡蠣、當歸、僵蟲)治療。正氣虛損、痰淤凝結者:以益氣活血熄風化痰通絡。原湯如黃芪、桂枝、附子、白芥子、巴戟天、淫羊藿、川芎。肝腎不足、痰淤阻絡者:治以育陰潛陽熄風通絡湯。原湯加生地、白芍、元參、丹參、金銀花。痰淤久凝、熱毒蘊結:濕熱重者加益母草、玉米須、黃柏、澤瀉、虎杖、算盤子、赤小豆、車前子。毒熱重者加金銀花、元參、山甲、蚤休、蒲公英、生甘草。
2、一般治療用降脂、降壓及擴張血管藥物。如靜滴低分子右旋糖酐、川芎嗪、脈絡寧等,對早期間歇跛行可緩解症狀。
3、溶栓治療對病變範圍大而廣的病例,常因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後繼發前向及後向的血栓形成。因此需先做血栓溶解治療後再做血管成形術,才能取得理想效果。溶栓方法有:
(1)鏈激酶(streptokinase)治療:將導管插入栓塞的血管內,每間隔5min注鏈激酶2500U,平均2。5h(1~7h),即刻再通率75%,發生出血傾向為4。2%。
②阿替普酶(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治療:阿替普酶(rt-PA)能產生快速溶栓作用,並特異作用於凝血塊而不引起全身性纖維蛋白溶解,故無出血不良反應。且生物半衰期短,無抗原作用,是較理想的溶栓劑。動脈滴注阿替普酶(rt-PA)0。1ms/(kg??h),持續1~6。5h,產生溶栓作用達92%(23/25)。
4、介入治療經皮腔內血管形成術(pere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對髂動脈病變初期成功率為96%,遠期(1~7年)暢通率為90%,可與血管重建術媲美。因此對髂動脈阻塞的治療,PAT應屬首選。
(1)激光血管成形術(laserangioplasty):激光血管成形術治療股動脈狹窄,初期有效率約為52%。因激光治療存在一些斑塊吸收激光劑量的計算等問題,尚待進一步改進。
(2)經皮穿刺血管腔內支架植入術:經皮穿刺血管腔內支架植入術是將一能自動擴張的金屬支架,經動脈導管穿刺植入病變處後,支架自動擴張,建立通道。20世紀90年代已應用於臨床。此法適用於不能做手術的老年靜息痛病人。
5、手術治療血管重建術是通過重建動脈通道,增加血流灌注。
(1)血管旁路移植術:用自體大隱靜脈優於人造血管。
(2)動脈血栓內膜切除術:適用於髂動脈病變。
(3)大網膜移植術:適用於不能做旁路移植術的脛腓動脈病變。
二、預後
預後與其病情發展、缺血程度、年齡及是否並發其他重要髒器損害等有關。缺血程度雖輕而持續存在,則引起皮膚和皮下脂肪組織萎縮、汗毛脫落、趾甲變形和骨質稀疏等;如缺血顯著,則趾、足或小腿發生幹性壞疽或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