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焦慮症主要與心理社會因素及遺傳因素有關。患兒往往是性格內向和情緒不穩定者,在家庭或學校等環境中遇到應激情況時產生焦慮情緒,並表現為逃避或依戀行為。部分患兒在發病前有急性驚嚇史,如與父母突然分離、親人病故、不幸事故等。如父母為焦慮症患者,患兒的焦慮可遷延不愈,成為慢性焦慮。家族中的高發病率及雙生子的高同病率都提示焦慮症與遺傳有關。
兒童焦慮症控製不理想的時候是會出現明顯的自主神經係統功能紊亂的情況,而此症狀的出現又會加重焦慮症的情況,從而出現惡性循環的情況。兒童焦慮症還可以出現軀體或心理的疾病情況,甚至表現為明顯的不適症狀而就醫,這個情況就需要及早明確做好對症治療為宜。
兒童焦慮症的主要表現是焦慮情緒、不安行為和自主神經係統功能紊亂。不同年齡的患兒表現各異。幼兒表現為哭鬧、煩躁;學齡前兒童可表現為惶恐不安、不願離開父母、哭泣、輾轉不寧,可伴食欲不振、嘔吐、睡眠障礙及尿床等;學齡兒童則上課思想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不願與同學及老師交往,或由於焦慮、煩躁情緒與同學發生衝突,繼而拒絕上學、離家出走等。自主神經係統功能紊亂以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係統功能興奮症狀為主,如胸悶、心悸、呼吸急促、出汗、頭痛、惡心、嘔吐、腹痛、口幹、四肢發冷、尿頻、失眠、多夢等。
根據起病形式、臨床特點和病程臨床上可分為驚恐發作與廣泛性焦慮症。驚恐發作為急性焦慮發作,發作時間短,表現為突然出現強烈的緊張、恐懼、煩躁不安,常伴有明顯的自主神經係統功能紊亂。廣泛性焦慮症為廣泛持久性焦慮,焦慮程度較輕,但持續時間長,患兒上課緊張、怕被老師提問、怕成績不好等,也有自主神經係統功能紊亂表現。
根據發病原因和臨床特征分為分離性焦慮、過度焦慮反應和社交性焦慮。分離性焦慮多見於學齡前兒童,表現為與親人分離時深感不安,擔心親人離開後會發生不幸,親人不在時拒不就寢,拒絕上幼兒園或上學,勉強送去時哭鬧並出現自主神經係統功能紊亂症狀。過度焦慮反應表現為對未來過分擔心、憂慮和不切實際的煩惱。多見於學齡期兒童,擔心學習成績差、怕黑、怕孤獨,常為一些小事煩惱不安、焦慮。患兒往往缺乏自信,對事物反應敏感,有自主神經係統功能紊亂表現。社交性焦慮患兒表現為與人接觸或處在新環境時出現持久而過度的緊張不安、害怕,並試圖回避,恐懼上幼兒園或上學,有明顯的社交和適應困難。
父母和家庭環境是對兒童焦慮症影響最大的因素,因此,父母應該為兒童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1、不要對孩子要求太高
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應該看到,孩子準備考試已投入了很多,即使達不到理想的成績,隻要盡力就行了千萬不要對孩子嘮嘮叨叨,嘲諷挖苦,或者板著臉不搭理,這樣會使孩子感到壓抑,或是出於逆反心理而對抗,加重孩子的焦慮
2、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孩子整體素質的基礎,是從小在父母身邊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熏陶要想把孩子培養成自信、豁達、活潑、開朗的人,家庭環境一定要整潔、樸實、條理、明快;家庭成員之間要和睦、民主、互敬、互助
3、積極的引導
在孩子入園之前要讓孩子知道幼兒園是個有趣的地方,有很多小夥伴在一起玩遊戲,老師阿姨還會和大家一起做很多有意義的活動,可以學本領,使孩子對幼兒園留下一個好印象,並且產生向往與期待
4、降低親子依戀強度並形成新的依戀關係
因為孩子將父母作為自己安全的港灣,所有的事情都依靠父母來完成,所以在父母離開時便會產生這種分離焦慮,因而降低親子依戀程度,是首先要考慮的事情分離焦慮主要是孩子失去了所依戀的人,出現了不安全感要讓孩子不產生焦慮,適應父母不在的環境,就要讓孩子與老師建立新的依戀關係家長平時要對孩子多誇獎老師的和氣、漂亮;告訴孩子老師會講很多故事,會唱歌,會帶你們做遊戲;在送孩子入園和接孩子回家時,可以刻意的在孩子麵前與老師友好的交流,讓孩子覺得老師是爸爸媽媽的好朋友
近年來,兒童焦慮症的病發率一再升高,給越來越多的兒童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分離焦慮則是比較頻繁的一種,大多都是由於過重的學習壓力以及教育方式導致,因此我們要將兒童焦慮症扼殺在搖籃之中但是,如果你家孩子已經患上了兒童焦慮症,那麼,你也不用擔心,平慮解迫安神劑可以有效消除孩子的煩惱,遠離疾病的折磨,健康幸福的生活!
兒童焦慮症可根據臨床特點、起病形式、病程和患兒的情緒體驗對以下兩種疾病類型作出診斷。
一、驚恐發作的DSM-Ⅳ診斷標準
一段時間的極度害怕或不舒服,有以下4種以上症狀突然發生,並在10min內達到頂峰。1、心悸、心慌或心率加快;2、出汗;3、顫抖;4、覺得氣短或胸悶;5、窒息感;6、胸痛或不舒服;7、惡心或腹部不適;8、感到頭暈、站不穩、頭重腳輕或暈到;9、環境解體(非現實感)或人格解體(感到並非自己);10、害怕失去控製或將要發瘋;11、害怕即將死亡;12、感覺異常(麻木或刺痛感);13、寒顫或潮熱。
二、廣泛性焦慮症的DSM-Ⅳ診斷標準
1、至少在6個月以上的多數日子裏,對不少事件和活動呈現過分的焦慮和擔心;2、發現難以控製住自己不去擔心;3、這種焦慮和擔心都伴有以下6種症狀之1項以上:坐立不安或感到緊張、容易疲倦、思想難以集中或頭腦一下子變得空白、激惹、肌肉緊張、睡眠障礙;4、這種焦慮和擔心不僅限於某種軸Ⅰ精神障礙上;5、此障礙並非由於某種物質(如藥物)或一般軀體情況(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所致之直接生理性效應),也排除心境障礙、精神病性障礙或廣泛性發育障礙的可能。
和焦慮症患者一樣,兒童焦慮症患者同樣宜多吃富含以下成分食物:
1、維生素B。對調節神經係統有幫助。可以多食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如:小麥、馬鈴薯、番茄、牛奶等。
2、維生素C。常見於瓜果蔬菜。如:橘子、菠蘿、草莓等。
3、膳食纖維:有改善腸胃功能的作用。如:燕麥、玉米、牛蒡等。
4、鈣質。主要包括乳製品、豆製品、骨頭以及海產品等食物。
對兒童焦慮症主要以綜合治療為原則,以心理治療為主,輔以藥物治療。首先了解並消除引起焦慮症的原因,改善家庭與學校環境,創造有利於患兒的適應過程與環境,減輕患兒壓力,增強自信。對於10歲以上的患兒予認知治療可取得良好效果。鬆弛治療可使生理性警醒水平降低,以減輕緊張、焦慮情緒,但年幼兒對此治療理解與自我調節有困難,不易進行,而遊戲和音樂療法可取得一定療效。對於有焦慮傾向的父母,要幫助他們認識到本身的個性弱點對患兒產生的不利影響,他們必須同時接受治療。對於嚴重的焦慮症患兒,應予抗焦慮藥物治療,如應用丁螺環酮、苯二氮卓類藥物如地西泮、勞拉西泮、阿普唑侖以及抗抑鬱藥如多慮平、西酞普蘭、舍曲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