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腫瘤(25%)
很多惡性腫瘤可以產生ADH,從而引起SIADH。肺燕麥細胞癌是最常見的引起SIADH的惡性腫瘤(有資料顯示,約80%的SIADH由肺燕麥細胞癌引起)其他如胰腺癌、前列腺癌、胸腺瘤、淋巴瘤等也可引起SIADH一般來說,
在SIADH出現時原發腫瘤的表現已很明顯。但有時SIADH可為腫瘤的首發表現,即SIADH出現時腫瘤的原發灶尚不清楚。對絕大多數腫瘤性SIADH來說,其根本原因是腫瘤組織產生過多的ADH釋放到血液中。但也有研究顯示,有時在切除的腫瘤組織中檢測不到ADH,說明部分腫瘤性SIADH並非因腫瘤產生的ADH而引起,這類SIADH從本質上說屬於異位內分泌綜合征。這類SIADH的形成機製可能為:①腫瘤組織產生一些ADH樣物質,它們具有ADH的活性但與ADH無免疫交叉性;②腫瘤組織產生某些介質刺激垂體ADH的分泌;③腫瘤通過某種機製使中樞ADH釋放的滲透調定點下降,使得正常的(甚至低於正常的)細胞外液滲透壓也引起ADH釋放。
藥物因素(20%)
藥物是引起SIADH的另一重要原因不同藥物引起SIADH的機製也不相同:升壓素及其類似物通過直接的效應引起SIADH;氯貝丁酯、長春新堿、環磷酰胺、三環類抗抑鬱藥和單胺氧化酶抑製劑主要通過促進ADH的分泌發揮作用;氯磺丙脲和卡馬西平不僅促進ADH的分泌,同時也增強腎髒對ADH的反應。
肺部疾病(20%)
不少肺部疾病可引起SIADH,如急性呼吸衰竭(特別是有明顯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者)、肺炎、肺結核、機械通氣等。肺部疾病引起SIADH的詳細機製尚不清楚。有人通過生物檢測法在結核性肺組織中發現ADH樣活性,說明在某些情況下肺組織可產生ADH或ADH樣物質。
手術因素(15%)
各種手術均可引起SIADH,往往出現於術後的3~5天,機製未明。在此期間,如給予低張液體(如右旋糖酐)可引起低鈉血症,給予等張液體(如生理鹽水)則不產生低鈉血症。
神經-精神疾患(15%)
很多神經-精神疾患都可引起SIADH,如卒中創傷、感染、腫瘤躁狂症等。上述疾病引起SIADH的機製尚不很清楚,推測可能係影響下丘腦功能而使得ADH的分泌不受正常機製的調控。合並有精神性煩渴的精神疾病由於病人有強迫性飲水,使體液稀釋,更易引起SIADH。
二、發病機製
從理論上說,ADH可增加腎集合管對水的通透性,使腎髒對遊離水的清除減少,於是水被保留在體內,造成體液低滲、血鈉濃度降低。那麼,ADH過多是否足以引起以低鈉血症為主要特征的SIADH呢?早在1953年(當時還沒有SIADH的報道),Lear等人就對此進行了研究。他們向正常人注射長效神經垂體提取物,結果發現,如受試者飲水較少,則體重、血鈉濃度及尿量並無變化;如受試者大量飲水,則導致體重增加、血鈉濃度進行性下降,但並不出現水腫。一旦停止注射ADH製劑,即使受試者繼續大量飲水,上述異常亦迅速糾正。這說明僅有ADH產生增加尚不足以引起SIADH,ADH產生增加同時攝入過量的低張液體才導致SIADH。
在上述實驗中,受試者的飲水量是預先設定的。如果受試者的飲水量由其意願決定,那麼結果如何呢?Kovacs和Robertson等人對此作了進一步的研究,他們給予健康誌願者足量的DDAVP而不限製其飲水(受試者可自由飲水)。結果顯示,在DDAVP的作用下受試者尿滲透壓增加、尿量降低,同時體重輕度增加、血鈉濃度輕度降低。但是,受試者的飲水量也不斷減少,數天後與水的排泄量保持平衡。此後,受試者體重不再增加,血鈉濃度不再下降。目前,對水攝入減少的機製尚不很清楚,推測可能與DDAVP使機體出現輕度水過多(overhydration)有關。水過多不僅使機體不思飲水(甚至厭水),而且對其他液體也有厭惡感。在上述實驗中,給予受試者DDAVP達14天之久,也沒有出現低鈉血症。這一實驗進一步說明,當ADH過多時,雖然腎髒對水的排泄減少,但水的攝入也減少,因此仍然難以形成低鈉血症。但如果因某種原因病人飲水過多,或者補給低張液體過多,則可形成低鈉血症。低鈉血症可使細胞外液滲透壓下降,從而引起腦細胞水腫,產生相應的神經係統症狀。
ADH過多可通過腎的瀦水作用而引起細胞外液容量增加,於是醛固酮分泌減少,腎髒的瀦鈉能力隨之減弱,尿鈉排出遂增加,這是形成低鈉血症的另一機製。細胞外液容量的增加還引起心房利鈉肽分泌增加,使得尿鈉排出增多,進一步加重低鈉血症和體液的低滲。SIADH一般不出現水腫,乃因心房利鈉肽分泌增加使得尿鈉排出增多,水分不致在體內瀦留過多。由於過多ADH的持續作用,雖然細胞外液已處於低滲狀態,但尿液仍被不適當地濃縮,故尿滲透壓大於血液滲透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