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驗室檢查
一旦考慮敗血症,應盡可能在全身抗生素應用前做實驗室檢查。
1.非特異性檢查
(1)周圍血象
新生兒周圍血象的白細胞總數波動很大,白細胞總數可高可低,因此隻有在明顯增高(>20×109/L)並出現杆狀核細胞≥20%時才具有診斷意義;而白細胞總數減少(<5×109/L)伴杆狀核細胞增多則意義更大,有核左移和中毒顆粒。貧血和BPC總數減少(<50×109/L)也提示敗血症的可能性。
(2)血沉
血沉加快。
(3)急相反應物
包括C-反應蛋白(CRP)定量法>8~10µg/ml時,有助於診斷,反映炎性反應的存在。觸珠蛋白、a1-酸性糖蛋白增高。
2.病原菌檢查
(1)血培養:
血培養和病灶分泌物培養查到同一細菌,更具有臨床意義。細菌培養應同時作藥敏,以指導治療。多部位采血與多次血培養有助於提高細菌培養的陽性率;應用特異性抗生素中和血培養瓶貯血增敏,也能有效提高陽性率。
(2)塗片及其他部位細菌培養:
①直接塗片找細菌
出生後感染可取臍分泌物等直接塗片找到細菌。如疑有宮內感染,於出生後1h內取外耳道內液體或胃液作塗片找細菌,若陽性表示宮內羊水被汙染,但小嬰兒不一定發病。
②尿液以及腦脊液細菌培養:
可用恥骨聯合上穿刺法取尿液做細菌培養,以及腦脊液做細菌培養,如細菌培養結果與血培養結果一致,對診斷最具可靠性。
(3)血棕黃層塗片:
細菌被中性粒細胞吞噬後,可在塗片染色後檢出。
3.其他血清學診斷
(1)檢測細菌學的特異抗體:
用對流免疫電泳和乳膠凝集試驗,檢測細菌學的特異抗體,包括特殊細菌的單克隆抗體對細菌抗原的檢測。
(2)早期診斷指標
最近國內外已有人研究提出細胞間黏附分子(cICAM-1)增高,纖維結合蛋白(Fn)下降,NO水平及血清腫瘤壞死因子(TNF)的增高均可作為其早期診斷的指標。
二、輔助檢查
1、影像學檢查
胸部X線檢查在有呼吸係統症狀的患兒均應進行,主要表現為肺部浸潤性改變、胸腔積液、腸壁囊樣積氣症以及腹腔遊離氣體。
2.頭顱B超和CT的檢查
可以幫助診斷腦室炎、腦膿腫等診斷。
3.放射性核素腦掃描
對多發性腦膿腫有價值。
4.磁共振(MRI)
對多房性及多發性小膿腫價值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