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敗血症一般治療
一、西醫治療
1、抗生素
新生兒敗血症在未獲得血培養結果之前即要選用抗生素治療,以後根據血培養結果及細菌藥敏試驗選用抗生素。通常聯合應用一種青黴素類和一種氨基糖甙類抗生素作為初選藥物。因為這二種抗生素的配伍具有較廣泛的抗菌譜並能產生協同作用。在嚴重感染的病例可選用第三代頭孢菌素和青黴素類聯合應用。
(1)大腸杆菌敗血症
一般認為脂膜早破,產程延長,產時感染以及生後3d內發病的以大腸杆菌感染為主,可選用氨苄青黴素加用慶大黴素或丁胺卡那黴素。氨苄青黴素為新生兒期細菌感染的常用藥物,不僅對球菌具有強大的抗菌作用,對新生兒感染常見病原菌如大腸杆菌、流感杆菌等革蘭陰性杆菌具有較高的抗菌活性。劑量:日齡≤7d,用50mg/(kg·d)分2次靜脈滴注;日齡>7d,用75mg/(kg·d),分三次靜脈給藥。慶大黴素劑量:<1500g:3mg/(kg·d),1dl次,1500~2500g,3mg/(kg·d)分為12hl次,>2500g:5mg/(kg·d)分為每8hl次。由於慶大黴素有耳毒副作用,使用時應作血藥濃度的監測。因大腸杆菌各菌株的藥敏差別較大,應以藥敏試驗結合臨床選用抗生素。對上述抗生素耐藥或臨床療效不佳,可改用第三代頭孢菌素。第三代頭孢菌素治療各種革蘭陰性和陽性需氧菌所致的敗血症療效滿意。尤其是對革蘭陰性細菌,療效更為突出,有效率達84%~97%。如頭孢氨噻肟和頭孢三嗪除有明顯的殺菌作用外,還能透過有炎症的血腦屏障。上述二種頭孢菌素的劑量:頭孢氨噻肟:日齡:<7d 100mg/(kg·d),分2次靜脈給藥:>7d:150mg/(kg·d)分3次靜脈給藥。頭孢三嗪:50mg/(kg·d)分1~2次靜脈應用。治療的療程為2~3周左右。
(2)金黃色葡萄球菌敗血症
新生兒皮膚、粘膜有化膿性感染,以及醫院出生且住院較長者常常以金葡菌感染為主。治療可選用青黴素,但金黃色葡萄球菌大多數對青黴素耐藥,故常用耐酸青黴素,如苯唑青黴素、鄰氯青黴素、雙氯青黴素,或用萬古黴素加上述耐酶青黴素。上述3種耐酶青黴素的劑量:<2000g:日齡為0~7d,50mg/(kg·d)分2次應用,>7d 100mg/(kg·d)分3次應用;>2000g:日齡為0~7d,75mg/(kg·d)分3次應用,>7d 150mg/(kg·d)分4次應用,均用靜脈途徑。萬古黴素的劑量:孕37周以下早產兒每次15mg/kg每12hl次,足月兒每次10~15mg/kg,每8hl次均靜脈應用。療程為7~10d。亦可用第二代頭孢菌素如頭孢呋肟,劑量為50~100mg/(kg·d)分2次靜脈給藥。
(3)鏈球菌敗血症
B組鏈球菌敗血症早期的臨床表現和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相類似,不易區別,治療上用大劑量青黴素20萬~40萬U/(kg·d)分2~3次靜脈給藥。
(4)厭氧菌敗血症
近年來出現新生兒厭氧菌感染在逐漸增多,常見於胎膜早破,手術後並發症。治療上以甲硝唑(滅滴靈)為首選藥物。劑量:日齡≤7d 15mg/(kg·d)分2次靜脈應用。>7d 30mg/(kg·d)分2~3次靜脈給藥。治療療程為7~10d。
(5)際內感染所致敗血症
住院後有入侵式治療(臍靜脈插管、氣管插管等)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病房擁擠等都易發生院內感染。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引起的院內感染敗血症應選用萬古黴素,劑量同上所述,療程為7~10d。
革蘭陽性細菌引起的院內感染敗血症選用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如慶大黴素,劑量同上。但慶大黴素的耐藥性很普遍,而丁胺卡那黴素的耐藥性較低,常被選用。丁胺卡那黴素劑量:<1500g:10mg/(kg·d)1d1次;>1500g<2500g:10mg/(kg·d)分為12hl次;>2500g:20mg/(kg·d)分為12hl次,靜脈給藥。由於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共同的副作用是有耳毒作用和腎髒毒性作用。因此需監測血清藥物濃度。
2、一般治療
注意保暖,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及補充熱卡,及時糾正酸中毒及缺氧,局部感染灶如臍部及皮膚的處理等。
3、對症治療
有抽痙時用鎮靜止痙藥,有黃疸給於照藍光治療,有腦水腫及時給於降顱壓處理。
4、支持治療
少量多次輸血或輸血漿以增加機體的抵抗力。
5、免疫療法
新生兒出生時免疫係統發育不完善,特別是低出生體重兒更明顯,生後對各種抗原的刺激反應不敏感,感染後更削弱了自身免疫力。因此免疫治療可提高新生兒的免疫力,增強抗感染能力。
(1)免疫球蛋白治療
早產兒因免疫球蛋白水平低,生後極易發生低免疫球蛋白血症而致嚴重感染,敗血症的發生率和病死率均較成熟新生兒為高,足月兒雖無明顯的低免疫球蛋白血症,但也可因母體產生的免疫球蛋白缺乏某些特異性抗體如大腸杆菌、沙門菌抗體而不能控製這類感染。靜脈用丙種球蛋白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和特異型抗體,因此可用於敗血症的輔助治療。國內外資料推薦劑量:每次0.2~0.5g/kg每周1次共用4周。
(2)白細胞的輸入
重症敗血症患兒,若血中中性粒細胞數降低而骨髓儲備白細胞又不能補充粒細胞的缺乏時,輸入從正常成人血液中分離出來的多形核白細胞,可增強白細胞對病菌的吞噬功能和殺菌活性,從而降低病死率。
(3)交換輸血
重症敗血症患兒可通過換血除去血液中的細菌、毒素和酸性代謝產物;清除異常血凝物質,糾正異常血凝過程,供給大量新生兒所缺乏的抗體、補體以及吞噬細胞等,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交換輸血主張用新鮮全血,換血量為160ml/kg,但要注意換血後可能發生的並發症如電解質平衡紊亂、感染、移植性抗宿主反應等。換血療法適應於經抗感生素治療無效的重症新生兒敗血症。
二、預後
我國新生兒敗血症的病死率為10%~20%,其中早產兒尤其極低體重兒可達30%以上。預後的相關因素除與出生體重、地區差別有關以外,還與病原菌的耐藥性明顯有關,特別是院內獲得性感染的多重耐藥機製是造成感染擴散與死亡的重要原因。感染擴散的最重要與最易獲得的係統為中樞神經(腦膜炎);其嚴重結果往往為多髒器功能障礙綜合征(multiple organs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
新生兒敗血症辨證論治
三、新生兒敗血症中醫治療
一】、辨證治療
新生兒敗血症早期正盛邪實,治療應以祛邪為主,病情進展,正氣漸虛,治疔當以扶正祛邪,回陽固脫。
1.正盛邪實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方藥:黃連解毒湯合犀角地黃湯加減。水牛角、生地、丹皮各9g,赤芍、黃芩、黃柏各6g,梔子、甘草各3g,黃連1.5g。黃疸重加茵陳、柴胡;抽搐加鉤藤、石菖蒲;衄血、便血加白茅根、仙鶴草。
2.正不勝邪
治法:益氣溫陽祛邪。方藥:四逆湯加減。生地、敗醬草各6g,人參、炙甘草各3g,附子2g,幹薑1.5g。出血明顯加阿膠珠、白芍;額出冷汗加黃芪。
二】、專方驗方
1、清宮粉:
廣鬱金30g,生山梔30g,寒水石30g,黃芩30g,黃連3g,玳瑁30g,琥珀1.5g,朱砂1.5g,冰片9g。共研極細末,過篩為散。每服3g,每日2次。適用於本病見驚厥者。
2.火府丹:
生地1Og,木通6g,黃芩1O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適用於本病高熱者。
3.銀翹生脈散:
銀花6g,連翹6g,人參6g,陳皮3g,麥冬4g,五味子4g。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適用於本病由肺炎引起者。
4.茵陳茅根湯,
茵陳1Og,白茅根15g,茯苓6g,車前草6g,豬苓5g。水煎服,每日1劑,分3~4次服。適用於本病伴黃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