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骨母細胞瘤檢查
病理學表現:
1、大體標本
所見軟骨母細胞瘤的表麵看不像源自軟骨。切開後,可見中度反應性新生血管與增生。包囊薄而容易穿破。進入病變就有暗紫色的組織溢出。這種組織很脆弱,並有明顯沙礫感。結節處於軟骨樣組織內,它與其他組織混雜在一起,以致其軟骨起源並不明顯。大的囊性區含有陳舊血液,血腔排空後很像動脈瘤樣骨囊腫。
2.鏡下所見
組織學檢查顯示病變內含有軟骨母細胞。這些細胞與纖維基質混雜在一起。細胞間有少量疏鬆間質,有時呈明顯的軟骨樣基質。其特征是細胞周圍有鈣化,呈網格狀,故稱為“格子樣鈣化”。細胞呈圓形而飽滿,有活性,僅有少量的不成熟基質,在其中散布著大的多核巨細胞。有時其功能類似破骨細胞,有時類似巨噬細胞。因其有明顯特征,因此,軟骨母細胞瘤是少數可經冰凍得出診斷的腫瘤之一。
3.X線檢查
相當典型,尤其當腫瘤位於骨骺部位時。軟骨母細胞瘤的溶骨區開始位於骨骺,傾向於越過生長軟骨,向幹骺端蔓延。在身體生長停止或即將停止時,生長軟骨已經消失或即將消失時,如連續攝X線片,可清楚地看到腫瘤破壞和越過仍存在的生長軟骨。軟骨母細胞瘤是一小或中度大小的腫瘤,直徑從1~2cm到6~7cm。骨骺的溶骨常為中心性或偏心性。當腫瘤起源於肱骨大結節時,溶骨常位於肱骨近端,偏心性,圓形或輕度多環。其X線可透性不很強,可見雲翳狀或稀薄的弱的不透X線顆粒。軟骨母細胞瘤的界限明確,有時標以骨硬化細線,很有特征性。在偏心性和較膨脹的病例中,皮質骨可膨脹至幾乎消失。軟骨母細胞瘤可侵蝕全部的軟骨下骨,在幹骺端皮質的部位,很少或沒有骨膜反應。
通常病變發生於長骨的骨骺內,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2~4cm低密度陰影,邊緣清晰,周圍有反應骨形成硬化緣,某些病灶可見點狀鈣化,相對應的骨幹可見連續的骨膜反應。有時病變可伴有動脈瘤樣骨囊腫,X線片會顯示膨脹。成軟骨細胞瘤的X線表現的特點是在骨骺或骨性突起處有一位於中心或者偏心的溶骨性病變,其大小通常在5~6cm,病變界線清楚呈圓形或卵圓形。腫瘤周圍有一很細的硬化邊緣可將腫瘤與正常組織分開。臨近的軟骨可以變薄或受到侵蝕。腫瘤可擴展至軟骨下骨,但很少進入關節間隙。有30%~50%的病例在病變中有鈣化灶。由於鈣化的程度不盡相同,有時需X線斷層或CT的幫助才能確定某些鈣化灶。約有30%的病例在鄰近的骨幹或幹骺端出現骨膜反應。軟組織出現包塊和並發病理性骨折者少見。
4.核素掃描
病變區域核素攝取量增加,與X線平片上顯示的病變範圍一致。由於骺板的核素攝取量也很高,與病變相互幹擾,所以核素並不能對病變進行精確的判斷。
5.血管造影
可顯示明顯的強化,雖然它不像骨巨細胞瘤那樣有豐富血管,但比其他軟骨類病變有更多的血管。
6.CT
CT最能顯示病變的特征,可清楚顯示病變與關節麵及骺板的關係,可清楚顯示鈣化點。除了為確定成軟骨細胞瘤內鈣化灶或了解腫瘤向幹骺端延伸範圍時,需采用X線斷層或CT檢查外,一般不需特殊影像學檢查。
7.MRI
病變在T1、T2加權像上為低信號,MRI可以精確顯示病灶的範圍,常常用來判斷腫瘤向軟組織侵入的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