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沙門菌感染檢查
1.血象
外周血液白細胞數多在正常範圍,亦有增高或降低者。當發生局部化膿性感染時,血液白細胞數多升高;而酷似傷寒型者則常降低。
2.細菌培養
胃腸炎型可從嘔吐物、糞便、可疑食物中培養、分離出病原菌。其中,以鼠傷寒沙門菌、腸炎沙門菌、豬霍亂沙門菌、病牛沙門菌和鴨沙門菌感染較為常見。有研究表明,直腸拭子培養的陽性率較高。傷寒型、敗血症型可從血液中培養、分離得病原體。一些病例可從局部化膿性病灶或分泌物中培養、分離出病原菌。對急性胃腸炎患者,可將其糞便標本同時接種於強選擇性SS瓊脂培養基和弱選擇性麥康凱培養基上,置37℃過夜後再挑取不發酵乳糖的可疑菌落,接種於三糖鐵培養基上培養,並作血清學分型。對已經用抗菌藥物治療或處於疾病後期的患者,由於其糞便中的沙門菌數量已經較少,用上述直接培養法有時會出現假陰性結果。為了提高培養的陽性率,可采用0.5%亞硒酸肉湯或四硫磺酸鹽肉湯作為增菌劑,將1g左右的大便標本接種於10ml增菌劑中,置37℃過夜,然後再轉種於上述培養基中進行培養。北京市防疫站介紹用磷酸鹽緩衝蛋白腖水作為增菌培養基,接種標本後置37℃,培養5~6h即能達到明顯增菌的效果。不同血清型的沙門菌在各種選擇性增菌培養基中的生長能力有較大的差異,目前尚沒有一種理想的增菌培養基,使各種沙門菌在其中都能達到增菌的效果。如0.5%亞硒酸肉湯可對鼠傷寒沙門菌、乙型副傷寒沙門菌等有良好的增菌效果,而對豬霍亂沙門菌、羊流產沙門菌等卻有抑製生長的作用。在選擇性增菌培養時,提高培養溫度,達到43℃,培養18~24h,除傷寒沙門菌外,一般都能明顯增強增菌培養基的選擇效果,對大腸杆菌、變形杆菌、假單胞菌和不發酵乳糖的非致病菌都有較強的抑製作用,使在培養平板上出現較純的菌落,更易於作進一步菌種分離與鑒定。從血液、尿液和膿液等標本中分離沙門菌的方法與從糞便標本中分離沙門菌的方法基本相同。自血液中分離沙門菌可抽取病人的靜脈血5ml,立即接種於50~100ml的0.5%~1%葡萄糖膽汁肉湯或葡萄糖肉湯增菌液中,置37℃培養,每天用鉑金環挑取增菌液接種於選擇性培養基或血液瓊脂培養基上,一般連續接種3天,必要時可連續接種2周。自尿液、痰液、漿膜腔液、膿液中分離沙門菌,可先將標本離心,3000r/min,15min,取沉澱作直接培養分離或經增菌培養後再作分離培養。國內外用於分離沙門菌的培養基種類很多,但均無法從菌落形態上將沙門菌屬與變形杆菌屬、枸櫞酸杆菌屬識別開來。鄧滌夷等研製了一種新的沙門菌分離培養基,乳糖賴氨酸十二烷基硫酸鈉瓊脂Ⅱ(LLSⅡ)培養基。沙門菌(除甲型副傷寒沙門菌外)均能在該培養基上生長,並能形成中心黑色邊緣紅色或橙黃色特征性菌落,而變形杆菌屬和枸櫞酸杆菌屬的細菌因產生硫化氫(H2S)的特征被抑製而形成黃色菌落,因而,從菌落形態上就可以把幹擾沙門菌分離的產生硫化氫的非沙門菌區分開來。沙門菌的鑒定較為複雜。目前世界上已發現2000多個血清型,我國已發現201個血清型,新的血清型還在不斷地被發現。常先用抗血清作“O”抗原鑒定,再用抗血清作“H”抗原鑒定。近年來,還用噬菌體裂解試驗、DNA雜交和聚合酶鏈反應(PCR)等技術作沙門菌的血清型鑒定。
3.血清學檢查
可用患者的血清與已知的沙門菌菌種製成的菌體抗原或亞單位抗原作凝集試驗或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以檢測血清中是否含有特異性抗體。一般於發病1~2周後即出現較高的抗體效價。若雙份血清檢查,第2次效價有4倍或以上增高者,可明確診斷為本病。但是,由於一般臨床檢驗室的沙門菌抗原種類有限,故較易出現漏檢現象。作某種沙門菌特異性抗原檢測更有助於明確診斷。如Keller等建立了2株能分泌腸炎沙門菌IgG抗體的小鼠雜交瘤細胞,用製備的單克隆抗體作ELISA,檢測標本中的腸炎沙門菌,具特異性強、敏感度高之優點。標本中隻要有10條病原菌即可呈檢測陽性。
4.分子生物學檢測
近年來,已有用DNA探針和PCR檢測沙門菌DNA的報道。而且,初步顯示PCR檢測有較高的特異性和敏感度。
如關節積液中可測得病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