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沙門菌感染鑒別
胃腸炎型的鑒別診斷
(1)金黃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金葡菌於生長時可產生外毒素,進食後可致食物中毒。潛伏期較短,於進食後1~5h,多為2~3h後即出現惡心、頭痛,繼而出現劇烈腹痛和嘔吐,體溫多半正常或僅有低熱。每天排大便數次,呈黃色水樣,惡臭,通常每次量較少,可有裏急後重感,嚴重病例也可因大量頻繁腹瀉而致脫水。大便和剩餘食物細菌培養可有金葡菌生長。
(2)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又稱嗜鹽菌。潛伏期為6~12h,先有腹痛、畏寒、發熱、繼而出現劇烈腹瀉、嘔吐。大便為黃色水樣或血水樣,可帶有較多黏液與膿血,腥臭味濃,每天排便數次,每次量較多,較易致脫水,亦可有裏急後重感。大便和剩餘食物細菌培養可有副溶血弧菌生長。較多見於沿海地區的居民或旅遊者。
(3)大腸杆菌食物中毒:
病原體為產毒素或侵襲性大腸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俗稱大腸杆菌。潛伏期為2~20h,通常4~6h,先出現食欲下降、腹痛、惡心,繼而出現腹瀉,但較少發生嘔吐。大便多呈黃色水樣,可帶黏液膿血,有惡臭味,每天數次,每次量多,多無裏急後重感。嚴重病例可致脫水。大便和剩餘食物細菌培養可有產毒素性或侵襲性大腸杆菌生長。
(4)肉毒芽孢梭菌食物中毒:
進食被肉毒芽孢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汙染肉類所致的食物中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