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腸炎預防
1.避免誘因
首先必須控製廣譜抗生素的應用,避免通用,減少長期應用,確因病情需要難免長期應用者應間隔一定階段加用抗真菌藥物,以防腸道菌群失調導致條件致病性真菌過度生長。其他如對慢性病患者加強營養,提高機體抵抗力;慎用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製藥;保護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口腔和腸道黏膜生理屏障的完整,減少創傷等均有助於防止真菌性腸炎的發生。
2.防止真菌汙染,治療原發病灶
惡性腫瘤和血液病病房應保持通風良好和幹燥,防止真菌滋生,增加外源性感染的機會。對於艾滋病和其他免疫功能抑製患者,及時發現和治療鵝口瘡及其他部位的真菌感染,以免繼發真菌性腸炎。對於行靜脈營養的患者,以及接受血管導管檢查和手術的患者,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防止真菌性醫院內感染。
3.藥物預防
對於艾滋病患者、腸道手術和器官移植術患者等高危人群,可予短期足量或長期小劑量預防用藥。
(1)血液病和惡性腫瘤患者:
製黴菌素每天200萬U口服,連用5~7天,可每月應用1次。
(2)艾滋病患者:
氟康唑或伊曲康唑每天100~200mg口服,每月應用5~7天,或兩性黴菌素B每周100mg口服加製黴菌素懸液漱口,3次/d,長期堅持。
(3)器官移植和腸道手術患者:
製黴菌素50萬U,3次/d,口服,或氟康唑每天200mg口服,於術前3天和術後7天連用。
(4)低體重新生兒或早產兒:
氟康唑12.5mg/kg口服。連服4~8周,可預防新生兒念珠菌腸炎。
(5)預防複發:
真菌性腸炎尤其是副球孢子菌腸炎治療後容易複發,在艾滋病患者和其他伴有免疫功能低下的慢性病患者更是如此。預防可用兩性黴素B 50mg,每周1次靜脈滴注,或伊曲康唑200mg,1次/d,口服,用藥期間每月常規查肝功能1~2次,注意藥物的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