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腎小球腎炎症狀診斷
一、症狀
本病可見於任何年齡,但大部分病人診斷時已超過30歲,平均發病年齡為40歲。發病年齡高峰為30~40歲和50~60歲兩個年齡段。膜性腎病大多緩慢起病,一般無前驅上呼吸道感染史。少數病人呈無症狀性蛋白尿,多數病人(70%~80%)有大量蛋白尿,表現為腎病綜合征。MN潛伏期一般為幾周至幾個月,其間腎小球上皮下沉積物逐步形成,但尿蛋白排泄量增多尚未達到足以形成臨床症狀、引起病人注意的程度。80%的病人以水腫為首發症狀,20%因蛋白尿就診。特發性膜性腎病尿蛋白排出量通常為每天5~10g,亦可高達20g/d,多為非選擇性蛋白尿。尿蛋白的量因每天蛋白質攝入、體位、活動量、腎血流動力學指標不同而波動很大。一般無肉眼血尿,50%的成人和大多數兒童出現鏡下血尿。與許多急性感染後腎炎不同,本病初期多無高血壓,但隨著疾病發展30%~50%病人出現血壓升高。早期腎功能多正常,起病數周至數月因腎小球濾過下降、間質病變等因素可逐漸出現腎功能不全及尿毒症。本病易合並腎靜脈血栓形成,我國發生率可達40%,誘發因素包括血清白蛋白過低(<2.0~2.5g/dl)、強力過度利尿、長期臥床等。
原發性膜性腎病的實驗室檢查主要有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脂尿。通常血清C3、C4和其他補體成分水平正常且無循環免疫複合物。在MN活動期,尿中C5b-9顆明顯升高。為排除繼發病因,需要進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梅毒、狼瘡性腎炎及其他結締組織病和腫瘤指標等免疫學的檢測。
MN患者起病隱匿,常表現為典型的腎病綜合征,可伴有高血壓或鏡下血尿,肉眼血尿少見;蛋白尿選擇性低,尿C3、C5b-9增高,血C3一般正常;病情常維持多年不變,部分可自然緩解。根據上述的臨床特點,可對MN進行診斷,但最後的確診尚須腎活檢。
二、診斷
本病需與腎病綜合征的其他病理類型及繼發性MN如SLE等相鑒別。在MN中,近2/3為原發,其餘1/3為繼發。有許多抗原可以引起MN的發生。在狼瘡性腎炎、膜增生性腎炎及IgA腎病中,除了有免疫複合物的沉積外還有大量的細胞增生;而原發MN基本上看不到細胞的增生,且腎移植後不易複發。兒童MN要高度懷疑和排除繼發性腎小球疾病,特別是乙肝相關性腎炎和狼瘡性腎炎。老年MN要警惕腫瘤的存在;有報道老年MN患者40%為惡性腫瘤所致,而在惡性腫瘤的成人患者中,約10%出現原發性腎病綜合征的表現;有15%的實體瘤與MN相關,而1.5%的MN患者有惡性腫瘤的表現。
據統計,除原發MN外,MN中10%~20%是狼瘡腎,1%~3%為金製劑所致,7%是使用青黴胺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還有與乙肝密切相關的MN。繼發性MN一般具有其原發病的臨床特點,除臨床特點外,原發與繼發MN僅憑腎活檢較難區別,故應結合臨床特點、實驗檢查、病理檢查及試驗性治療等協助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