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狀
動脈硬化性閉塞症的臨床症狀主要由於動脈狹窄或閉塞引起肢體局部血供不足所致。我國目前采用的Ⅲ期三級的臨床分期方法同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早期出現的症狀是患肢發涼、麻木、間歇跛行等。根據病變侵犯血管的不同,臨床表現亦不同,常侵犯的血管為:
1、主動脈分叉處閉塞:
發病年齡較輕,多在55歲以下,男多於女。表現為陰莖不能勃起,股動脈以下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若病變發展慢,閉塞程度輕,側支循環迅速建立,患肢皮膚溫度和皮色無明顯改變,早期多不出現皮膚營養障礙。5~10年後,出現下肢皮膚營養障礙,且逐漸加重,最終發生肢體壞疽。
2.髂股動脈閉塞:
閉塞的部位常見於髂總動脈起始部,臨床主要表現為:間歇跛行引起的疼痛的部位主要在臀部及股部內側,患側股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足部皮膚溫度降低,趾甲生長緩慢,足汗減少。
3.股、膕動脈閉塞:
病變常開始於關節後麵及內收肌群,股動脈是最易受累的部位。當股動脈閉塞時,小腿部肌肉供血不足,間歇跛行痛點在小腿部,足部怕冷發涼,皮膚幹燥,膕動脈以下動脈搏動消失。
4.脛前和脛後動脈閉塞:
其中一支動脈閉塞,通常無明顯的臨床症狀,但長時間的脛後動脈閉塞,足部可發生缺血,足溫低,脛後動脈或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
二、診斷
1995年10月,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周圍血管疾病專業委員會修訂的診斷標準如下:
1.男女之比為8.5:l,發病年齡大多在40歲以上。
2.有慢性肢體動脈缺血性表現:麻木、怕冷(或灼熱)、間歇跛行、淤血、營養障礙改變,甚至發生潰瘍或壞疽,常四肢發病,以下肢為重,有20%~25%發生急性動脈栓塞或動脈血栓形成。
3.患肢近心端有收縮期血管雜音。
4.各種檢查證明,有肢體動脈狹窄閉塞性改變,下肢胭、股動脈以上病變為多見(常累及肢體大、中動脈)。
5.常伴有高血壓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腦血管動脈硬化等疾病。
6.排除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大動脈炎、雷諾病、冷損傷血管病等其他肢體缺血性疾病。
7.動脈造影:①下肢動脈病變,胭、股動脈以上病變占60%以上;②動脈多為節段性閉塞,閉塞段之間的動脈和近心端動脈多呈迂曲、狹窄,因粥樣斑塊沉積,動脈呈蟲蝕樣缺損;③由於廣泛肢體動脈硬化,側支血管很少,而腸係膜下動脈,骶中動脈,髂內動脈和股深動脈等主要分支動脈,就成為側支血管,可發生迂曲、狹窄、閉塞。
X線平片檢查,主動脈弓、腹主動脈和下肢動脈有鈣化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