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硬化性閉塞症一般治療
一、動脈硬化性閉塞症西醫治療
1.一般療法
嚴禁吸煙、防止受冷、受潮和外傷。但不應使用熱療,以免組織需氧量增加而加重症狀。疼痛嚴重者,可用止痛劑及鎮靜劑,慎用易成癮的藥物,如呱替啶等。患肢應進行鍛煉,以利促使側支循環建立。如Buerger運動法:先平臥抬高患肢45°以上,維持1~2分鍾,再在床邊下垂2—3分鍾.然後放置水平位2分鍾.並作足部旋轉、伸屈活動,反複活動20分鍾.每天數次。
2.手術療法
目的是增加肢體血供和重建動脈血流通道,改善缺血引起的後果。
(1)腰交感神經切除術:
適用於膕動脈遠側動脈狹窄或閉塞,處於第一、二期的病人。先施行腰交感神經阻滯試驗、如阻滯後皮肢溫度升高超過l-2℃者,提示痙攣因素超過閉塞因素,可考慮施行交感神經節切除術—切除範圍應包括同側2、3、4腰交感神經節和神經鏈.可解除血管痙攣和促進側支循環形成。近期效果尚稱滿意,但遠期療效並不理想。
(2)動脈重建術:
手術方法有兩種:①旁路轉流術,適用於主幹動脈閉塞,但在閉塞動脈的近側和遠側仍有通暢的動脈通道者;例如僅膕動脈阻塞,可作股、脛動脈旁路轉流術。②血栓內膜剝脫術,適用於短段的動脈阻塞 利用內膜剝離器,或直視下切開動脈壁,將增厚的內膜連同血栓一並切除,然後縫合動脈壁切口。
對於動脈廣泛性閉塞,即膕動脈遠側三支動脈均已閉塞時.可試用以下手術:
①大網膜移植術:
手術原則是整片取下大網膜後裁剪延長,將胃網膜右動、靜脈分別與股動脈和大隱靜脈作吻合,經皮下隧道拉至小腿與深筋膜固定,借建立側支循環為缺血組織提供血運。
②分期動、靜脈轉流術:
原理是首先在患肢建立人為的動-靜脈瘺,意圖利用靜脈途徑逆向灌注,來為嚴重缺血肢體提供動脈血;4—6個月後,再次手術結紮瘺近側靜脈。目前雖有文獻報告稱已取得不同程度成功,但經靜脈逆向灌注的血流能否達到組織營養交換等基礎問題,有待進一步闡明;而且靜脈高壓及回心血流量增加可能造成嚴重後果。因此,應慎重考慮後方可試用本法。
3.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PDA的血管腔內介入治療: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內科降壓、降脂,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療僅能延緩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的病程進展,不能從根本上消除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血管的狹窄、閉塞。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外科血管內膜剝脫、人工血管置換、旁路重建手術創傷大、風險大,尤其不適宜於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合並嚴重心腦血管疾患、糖尿病的患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血管腔內介入治療具有微創、操作簡單、療效確切、可重複操作的優點,是診治血管性疾病的發展方向。
(1)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經皮球囊血管成形術(PTA)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PTA是血管疾病治療上的重大進展,目前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球囊成形術(BaHoon Angioplasty)已經是一項比較成熟的技術。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PTA擴張血管的主要機理在於氣囊擴張分離狹窄硬化的內膜,同時破壞中膜平滑肌強力層和膠原纖維.使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斷裂,中膜伸展,因而球囊血管擴張術是一種機械擴張導致血管重塑的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方法。為取得良好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PFA療效,血管壁的裂開深度必須達到中膜彈力層。Capek等在1989年報道的一組股胭動脈介入 。
治療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病人中,1年、3年和5年的累積通暢率分別為81%、61%和58%[171。而Schwarten等在1988年報道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144例胭動脈以下的介入治療中,介入成功率達到97%,隨訪二年的保肢成功率為86%。同樣是Capek他在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治療中發現,足背動脈搏動是股胭動脈PTA治療成功的關鍵因素,因此他認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股胭動脈PTA治療合升胭動脈以下的介入治療可以提高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PTA技術的遠期通暢率。
(2)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血管內支架(Stent)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PTA可導致血管夾層撕裂和彈性回縮,而支架植入通過擠壓斑塊和壓迫管壁,克服了PTA的兩個主要缺陷,是一種新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腔內治療手段。Palmaz等采用隨機預期試驗(Randomized prospective trial,RPT)發現兩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病人分別采用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支架植入和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單純PTA治療結果有顯著差異,隨訪2年的結果表明前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通暢率要高10%-15%.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血管內支架根據是否需要球囊擴張而分為二大類: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球囊擴張支架(balloon expandable tent)和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自膨脹支架(self-expandable stent)。美國FDA在90年代初就批準了球囊擴張式支架(Palmaz)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主髂動脈狹窄,這類支架剛性強,可支撐較長的狹窄閉塞病變。自膨脹式支架(Wallstent)是近年來使用較普遍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一種支架,具有柔性好、可通過較扭曲的病變,貼壁性佳和不易移位等優點,易受壓、血管迂曲、長段病變合適。Intracoil纏繞型自膨脹支架是一種較新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外周支架,具有理想的柔韌性、覆蓋度和支撐力,特別適宜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在關節部位釋放。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股胭動支架植入遠期療效有限,主要是由於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內膜增生導致的管腔再閉塞,目前有用覆膜支架進行外周介入治療的報道,但遠期通暢率仍未有明顯改善1201。
(3)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血管腔內硬化斑塊旋切術(PAC)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本技術始於80年代中期,其原理是利用高速旋轉裝置將粥樣斑塊研磨成極細小的微粒,被粉碎的粥樣斑塊碎屑及微粒粒可被網狀內皮係統吞噬,不致引起遠端血管堵塞。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動脈粥樣斑塊旋切術理論上能在切除血管壁鈣化硬斑同時,不損傷血管壁.該類手術有幾個優點: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一)介入操作成功率高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二)治療指征寬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三)可重複操作。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PAC導管種類眾多,主要有Kensey動力血管成形導管、Simpson導管和Auth旋切器(Auth Rotablator)。
一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46例股胭動脈阻塞病人,病變長度在2-20cm之間,應用Kensey導管治療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臨床結果顯示,操作成功率為87%,其中有4例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穿孔但無需進一步手術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半年通暢率為72%,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1年通暢率為70%。但也有報道稱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此項技術與以往PTA的報道相比,雖然該技術初期成功率高,但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近期和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無期療效比PTA低得多,可能原因包括鑽頭振動引起對血管壁的機械性刺激。
動脈硬化性閉塞症辨證論治
二、動脈硬化性閉塞症中醫治療
中醫中藥:根據辨證論治的原則進行治療:①陰寒型,多屬I期,宜溫經散寒,活血通絡,以陽和湯加減。②血瘀型.多屬II期。宜活血化瘀.以活血通脈飲,血府逐瘀湯治療。③濕熱型或熱毒型,多屬Ⅲ期.以清熱利濕治之,常用四妙勇安湯加減。④氣血兩虧型,多屬久病不愈,體質已虛者。以補氣養血輔以活血化瘀.常用顧步湯加減。
中醫中藥保守治療特色療法:
應用中草藥熏洗治療肢體血管病,可以溫陽化瘀,清熱解毒,去腐生肌,改善肢體血液循環,能使肢體發熱,疼痛減輕,腫脹消退,皮膚顏色改變活恢複,並有清潔傷麵,局部消炎,促進傷口愈合的作用。根據臨床應用,總結出不同類型及不同階段之熏洗方劑。
虛寒性症狀多見患肢發涼、怕冷、麻木、疼痛。同時伴有疲乏感,局部脹緊壓迫感,間歇性跛行,治宜溫陽通絡,活血化瘀,止痛。處方:生川烏、生草烏、獨活、桂枝、防風、透骨草、艾葉、川椒、細辛、紅花等適量。水煎熏洗患肢。有潰瘍者不得使用。
濕熱型表現為患肢怕冷、疼痛常為遊走性。行走時酸脹、沉重、乏力。下肢常出現條索狀腫塊活結節,紅腫熱痛,患肢多有浮腫。治宜清熱涼血、消腫止痛、活血化瘀。處方:金銀花、蒲公英、地丁、野菊花、伸筋草、黃柏、茜草、當歸、蘇木、木別子、紅花、土茯苓等適量洗浴患肢。
熱毒型表現為患肢怕冷,觸之冰涼,疼痛呈持續性,皮色紫紅、暗紅或青紫色,肢端皮膚有瘀點、瘀斑。治宜活血化瘀,溫經通絡,止痛。處方威靈仙、生草烏、秦艽、木別子、桃仁、蘇木、赤芍、歸尾、薑黃、元胡、絲瓜絡、丹參等適量,水蘭熏洗患肢。
熱毒型表現為患肢指趾劇痛,晝輕夜重,肢體局部紅腫,喜涼怕熱,體溫高,大便幹等。治宜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處方:金銀花、蒲公英、地丁、菊花、連翹、大黃、黃柏、玄參、茜草、丹皮、當歸、白芷等適量,水煎洗浴患肢。
上述各種類型的第三期,均有出現肢、趾端潰瘍,壞死的可能,潰瘍濃性分泌物較少或慢性潰瘍,傷口經久不愈合者,宜用金銀花、當歸、黃芪、白芨、白蘞、苦參、黃柏、乳香、沒藥、石決明、赤芍、連翹、大黃、甘草等適量。以消毒排膿,去腐生肌,收斂傷口。根據不同類型選用的“全蠍膏”具有強止痛的效果、“回陽膏”外敷後冰涼的肢體30分鍾即可恢複正常溫度;“海沸散”、“龍血竭膠囊”均有快速促進創麵愈合的作用,“紅靈酒”、“七葉皂苷凝膠”均有消腫散結,清熱利濕,能在短時間內使靜脈炎造成的肢體水腫、硬塊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