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道運動功能障礙一般治療
膽道運動功能障礙西醫治療
1.藥物治療
輕症患者可應用鎮靜藥及抗膽堿能藥物,如地西泮(安定)、阿托品、山莨菪堿(654-2)等可能奏效;亞硝酸戊酯和硝酸甘油也有鬆弛平滑肌的作用,因而能緩解括約肌痙攣而發揮作用,但可有全身性的不良反應,且長期應用後可發生耐藥現象而不能發揮作用;胰高糖素、縮膽囊素及蛙皮素盡管都可能有效,但由於其價格昂貴、使用不便及可能發生過敏反應,故而限製了其使用的廣泛性;鈣離子拮抗藥如硝苯地平(心痛定)也可用於緩解括約肌痙攣。
有疼痛、慢性非結石性膽囊炎且可能存在感染者,應采用能在膽汁中發揮作用的抗生素,如利福平等;有十二指腸炎、高胃酸症或消化性潰瘍與膽道運動功能障礙並存者,可采用抑製胃酸分泌及保護胃十二指腸黏膜的藥物進行治療,而對有胃酸缺乏者,需要時可加用0.5%稀鹽酸口服以刺激食欲。
2.手術治療
1.oddi括約肌氣囊或水囊擴張術:
有人對疑為oddi括約肌運動功能障礙的患者分別施行氣囊擴張(gruntzig氣囊)術和假性擴張,所有患者oddi括約肌基礎壓均正常,兩組間療效無顯著差異。但由於這些患者的診斷未能確定,也未對基礎壓增高者進行擴張術研究,因此目前的結論隻能說氣囊擴張術對oddi括約肌基礎壓正常者可能無效。水囊擴張術由於對患者的分類及采用的對照不合理,因此其療效尚不能作出結論。
2.括約肌切開術:
內鏡下括約肌切開術應用於膽道取石後不久,這項技術便開始應用於治療括約肌運動障礙所致的膽性疼痛,括約肌基礎壓超過40mmhg的患者,90%以上都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而在基礎壓低於40mmhg的患者,疼痛緩解率則不到40%,模擬性操作者中的緩解率約30%,但有極少數報道基礎壓與療效無關。大多數報道切開術都有一定的並發症,發生率約16%,因此這種操作應在仔細考慮後進行。總的說來,括約肌切開術對oddi括約肌靜止壓超過40mmhg者,尤其對所謂的膽囊術後綜合征患者療效較好,而對靜止壓正常者療效較差。由於胰管括約肌切開術的並發症發生率更高且療效不佳,故多數學者認為不宜施行。
3.外科手術治療
大多數患者經前述一般治療和藥物治療後,臨床症狀均有不同程度的緩解。如果患者經保守治療後症狀仍不能緩解,亦不宜行內鏡下括約肌切開術者,應考慮外科手術治療。
膽道運動功能障礙辨證論治
膽道運動功能障礙中醫治療
中藥治療:常用的藥物有柴胡、枳殼、白芍、紅花、赤芍、丹參、莪術等。膽為奇恒之腑又為六腑之一,以通為用,所以通腑泄濁也是治療膽道並發症不可或缺的法則,隻有使膽道通暢,膽腑濁邪外泄,膽道並發症才可緩解,常用藥物有茵陳、梔子、大黃、鬱金、金錢草、海金沙。經臨床觀察我們歸納,膽道並發症的治則為疏肝活血,通腑泄濁。通腑泄濁根據患者的證候類型選用溫通和寒通,濕熱瘀阻的用寒通法,加黃柏、龍膽草;寒濕阻滯的用溫通法,加附子、幹薑、桂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