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下疳一般治療
(一)治療
1.治療原則 及時、足量、規則用藥;患者的性伴應同時接受檢查和治療;治療後應進行隨訪。治療期間應禁止性生活。
2.治療方案
(1)阿奇黴素1g,單次口服(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2)頭孢曲鬆250mg,單次肌注。
(3)環丙沙星500mg,口服,2次/d,療程3天(禁用於孕婦及哺乳婦女和年齡<18歲者)。
(4)紅黴素500mg,口服,4次/d,療程7天。
3.注意事項
(1)病原體耐藥:治療無效可能是杜克雷嗜血杆菌對所用抗菌藥物耐藥。已有環丙沙星或紅黴素中度耐藥菌株的報告。
(2)包皮環切:未做包皮環切者療效較差。如果潰瘍位於包皮下,愈合較慢。
(3)HIV感染:合並HIV感染者治療失敗的可能性較大,且潰瘍愈合更慢。對這類患者療程應適當延長。
(4)皮損局部處理:對已化膿、有波動感的腫大淋巴結可行穿刺或切開引流。
在治療開始後3~7天應進行複查。如治療有效,在3天內自覺症狀好轉,在7天內潰瘍和淋巴結的腫脹也改善。如臨床無明顯改善,應考慮:
①診斷是否正確。
②是否合並其他STD。
③是否合並HIV感染。
④未按要求用藥。
⑤病原菌耐藥。
完全愈合的時間隨潰瘍大小而定,大的潰瘍可能需2周以上。
創麵完全愈合,淋巴結腫大完全消退,生理功能恢複正常為痊愈。軟下疳如在早期發現,及時得到治療,能完全恢複正常,晚期的嚴重損害,即使治愈後也會留下瘢痕組織。
4.全身療法
(1)藥物的選擇:近年來,由於對Ducrey嗜血杆菌敏感菌株已經發生變化,以前推薦的治療已經過時。已報告了通過質粒介導的對氨苄西林(氨苄青黴素)、磺胺類、氯黴素、四環素和卡那黴素耐藥的Ducrey嗜血杆菌菌株。
在體外試驗中對Ducrey嗜血杆菌最敏感的藥物是阿奇黴素、頭孢曲鬆(頭孢三嗪)、環丙沙星(環丙氟呱酸)和紅黴素。已證明,喹諾酮類如環丙沙星(環丙氟呱酸)、依諾沙星、諾氟沙星(氟呱酸)及氟羅沙星(fleroxacin)對軟下疳治療有效。
(2)治療方案:
①一線療法:阿奇黴素1.0g,1次口服;或頭孢曲鬆(頭孢三嗪)0.25g,1次肌內注射;或堿性紅黴素0.5g,口服,4次/d,連用7天。
②二線療法:阿莫西林0.5g加克拉維酸0.125g,口服,3次/d,連用7天。
③環丙沙星(環丙氟呱酸)0.5g,口服,2次/d,連用3天。
④羅紅黴素0.15g,口服,2次/d,連用7天;或克拉黴素0.5g,口服,2次/d,連用7天。
5.局部療法 潰瘍可用高錳酸鉀溶液、生理鹽水或過氧化氫溶液衝洗,再用抗生素軟膏。對有痛性橫痃不宜切開,反複抽取膿液後注入抗生素,穿刺時應從健康皮膚處進針。若已破潰,應每天換藥,保持引流通暢和創麵清潔。潰瘍周圍可外用保護性泥膏,以免發生自身接種。
6.手術療法 晚期已形成組織破壞、瘢痕及畸形者,可行外科手術治療。對包莖病人應先用以上藥液浸泡或濕敷,治愈後應行包皮切除術。
7.性伴侶的處理 對近1周內與患者有過性接觸的性伴侶要進行預防性治療。
8.隨訪 應用上述療法,一般在3天內症狀即可改善,7天內可使膿性分泌物減少,潰瘍愈合,但淋巴結消退較慢,應注意觀察並穿刺抽膿。即使治療正確,約5%的病人會出現疾病複發。複治推薦采用原先的治療方案。
(二)預後
呈自限性病程,不會發生全身播散。未治療者的生殖器潰瘍和腹股溝淋巴結膿腫偶可持續數年,局部疼痛最常見。感染不引起免疫,可發生再感染。
軟下疳辨證論治
食療法輔助治療軟下疳效果更佳。食療方法有:
1、黑豆、甘草、赤皮蔥、槐條各20g,水煎局部洗滌。紅腫熱痛者加用鯉魚膽外搽。
2、潰瘍口肉芽新鮮者,潰口摻生肌散;肉芽晦暗者用紫色疳瘡膏外敷。
相關中成藥:龍膽瀉肝丸,補中益氣丸,知柏地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