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絲孢黴病(phaeohyphomycosis)是一組暗色真菌引起的以組織中有暗色菌絲為特征的皮膚、皮下組織或係統性感染。1974年Ajello提出此命名。暗絲孢黴病在世界各地都有散在病例報道,但多見於熱帶。近年來在我國山東、東北和湛江等地有散發病例報道。致病途徑主要是外源性感染和條件致病性感染。感染途徑可能是病原菌經皮膚破損處植入或吸入真菌孢子。
臨床表現為淺潰瘍、瘀斑、褐黑色斑或疣狀增生,自覺微癢或輕度脹痛,有的可無自覺症狀。靠真菌學檢查和組織病理檢查診斷。大多對抗真菌藥物不敏感,療效欠佳。皮下組織暗絲孢黴病需要手術切除,因為對皮下組織切開引流極少成功。兩性黴素B可治愈或改善不宜切除的病例,但以後常有複發。副鼻竇感染應進行手術完全切除病灶,而合並使用兩性黴素B是阻止暗色絲孢黴性鼻竇炎進展的重要措施。即使如此,複發者依然並不少見,此時應進一步實施手術治療。口服伊曲康唑(100mg~400mg/日)有效,但最適劑量與療程仍需摸索。壞死性鼻中隔病灶可用外科切除的方式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