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來了,本來滿心歡喜的娟娟最近卻有點煩,產檢B超顯示寶寶偏小,妊娠7個多月時,娟娟出現了腹痛,出血等早產的症狀,隻好急忙趕去醫院,婦產科的醫生進行了保胎治療,還請了牙科的醫生會診,同時告訴娟娟,寶寶的早產和她的牙周炎有關係。
牙周炎可致早產低體重兒
專家介紹,牙周炎指發生在牙齒支持組織即牙齦,牙周膜,牙骨質及牙槽骨周圍的炎症,是一種慢性感染性疾病。一位未經係統治療的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牙齦內壁的潰瘍麵合計可達72cm2,相當於一個成人的手掌大小。牙周炎的致病細菌及其所產生的毒性代謝產物通過上述潰瘍糜爛的牙齦內壁進入血液,隨著血液流動到身體的各個部位,萬一侵入胎盤,即可刺激母體產生前列腺素、腫瘤壞死因子等炎症介質,這些炎症介質即可導致早產。而且,牙周炎越嚴重, 妊娠時間越短,出生時新生兒體重越低。
孕前做一次口腔檢查
專家介紹,由於母體孕期激素水平的變化也加重了牙周致病菌對牙周組織的損害,還有,孕期媽媽為了保證寶寶營養,進食次數增多,又不能及時刷牙漱口,口腔衛生較孕前差,因此,很多孕前就患有牙周炎的孕婦在懷孕期間牙周炎迅速發展,牙齦出血、口臭、咀嚼無力,甚至牙齒鬆動的情況屢見不鮮。
如何預防呢?專家建議,準媽媽孕前應該到牙周專科醫生處檢查,發現問題及早治療;懷孕期間則除了堅持早晚刷牙外,每次進食後都要及時漱口,防止細菌過度繁殖,如果牙齦出血等症狀不能緩解,應及時到牙周專科接受正規係統的牙周治療。
牙周炎的症狀有哪些?
1.早期自覺症狀不明顯
患者常隻有激發生性牙齦出血或口臭的表現,與齦炎症狀相似。檢查時可見齦緣、齦乳頭和附著齦的腫脹、質鬆軟,呈深紅色或暗紅色,探診易出血。
2.隨著炎症的進一步擴散出現下列症狀
(1)牙周袋形成
由於炎症的擴展,牙周膜被破壞,牙槽骨逐漸吸收,牙齦與牙根分離,使齦溝加深而形成牙周袋。可用探針測牙周袋深度。X線檢查時可發現牙槽骨有不同程度的吸收。
(2)牙周溢膿
牙周袋壁有潰瘍及炎症性肉芽組織形成,袋內有膿性分泌物存留,故輕按牙齦,可見溢膿。並常有口臭。
(3)牙齒鬆動
由於牙周組織被破壞,特別是牙槽骨吸收加重時,支持牙齒力量不足,出現牙齒鬆動、移位等現象。
此時患者常感咬合無力、鈍痛,牙齦出血和口臭加重。當機體抵抗力降低、牙周袋滲液引流不暢時,可形成牙周脹腫。此時牙齦呈卵圓形突起,發紅腫脹,牙齒鬆動度增加,有叩痛。患者感局部劇烈跳痛,有時同時出現多個部位的膿腫,稱多發性牙周膿腫。此時患者可有體溫升高、全身不適,頜下淋巴結腫大、壓痛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