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生後不久的孩子中喉喘鳴是很常見的現象,在哭鬧的時候症狀會很明顯,很多時候是缺鈣引起的,如果沒有什麼其他的症狀是不需要治療的,如果情況嚴重可以做氣管切開術。
一、喉喘鳴的治療方法
如症狀不嚴重,可不治療,先天性喉鳴一般至2~3歲常能自愈,故可告其家屬解除顧慮,平時注意預防受涼及受驚,以免發生呼吸道感染和喉痙攣,加劇喉阻塞。如發作較重,吸氣困難,可調整嬰兒體位,取側臥位可減輕症狀,偶有嚴重喉阻塞者,需行氣管切開術。
二、發病機製
喉鳴是由於在吸氣或呼氣時氣流通過氣道的狹窄段發生湍流所致。
1.生理解剖特點:新生兒由於氣道管徑較小而易發生狹窄,而支持氣道的軟骨又發育不良使其容易發生扭曲和萎陷,因此新生兒氣道比其他年齡組小兒更易發生生理性的狹窄。
在解剖學上氣道可分為三部分:
①聲門上段:包括鼻,鼻咽腔,口咽腔和下咽部。
②喉段(聲門段):包括聲帶,聲門下區,頸部氣管段。
③胸內段:包括胸腔內的氣管和支氣管。
2.吸氣性喉鳴:聲門上段是新生兒最薄弱的部分,此部位的梗阻性疾病常可引起吸氣性喉鳴,如小頜或巨舌畸形,都可因舌向後墜阻塞氣道。
3.雙相性喉鳴:喉部是新生兒氣道解剖學上最狹窄的部分,此處的疾病如先天性喉軟化、聲帶麻痹、聲門下狹窄、喉蹼、聲門下血管瘤和喉囊腫等均可引起喉部梗阻。氣流在吸氣和呼氣時均同樣受到影響,因此表現為典型的雙相性喉鳴。
4.呼氣性喉鳴:胸腔內氣管和支氣管的先天性異常相對比較少見,如氣管軟化、氣管狹窄、先天性大血管異常壓迫氣道、或反複發作的胃食管反流引起的氣道炎,均可造成此段的氣道梗阻,而表現為呼氣性喉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