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骨粉碎性骨折

作者:zhangqing  時間:2019-01-22 23:47:44  來源: 大眾養生網

距骨粉碎性骨折的出現,其實多數情況是由於在高處跌下或者外力的暴力衝擊而導致的,這樣的骨折對骨頭損害是非常高的,患者除了感覺到劇烈的疼痛之外,骨折位置還會容易出現畸形和腫脹的情況,應該及時的就醫治療。

距骨粉碎性骨折

病因

距骨體骨折多為高處跌下,暴力直接衝擊所致。距骨體可在橫的平麵發生骨折,也可形成縱的劈裂骨折。骨折可呈線狀、星狀或粉碎性。距骨體骨折往往波及踝關節及距下關節,雖然移位很輕,但可導致上述關節的階梯狀畸形,最終產生創傷性關節炎,因此距骨體骨折預後比距骨頸骨折更差。

1.距骨頸部及體部骨折

多由高處墜地,足跟著地,暴力沿脛骨向下,反作用力從足跟向上,足前部強力背屈,使脛骨下端前緣插入距骨的頸、體之間,造成距骨體或距骨頸骨折,後者較多。如足強力內翻或外翻,可使距骨發生骨折脫位。距骨頸骨折後,距骨體因循環障礙,可發生缺血性壞死。

距骨粉碎性骨折

2.距骨後突骨折

足強力蹠屈被脛骨後緣或跟骨結節上緣衝擊所致。

3.距骨的血液供應

(1)脛後動脈分為三支脛後動脈的跟骨支分出一支供應距骨後結節。跗骨管動脈供應距骨體的中、外1/3,與脛前動脈的分支跗骨竇動脈吻合。距跗骨管動脈約5mm處發生三角支,供應距骨體內側1/3。

(2)脛前動脈可分為三支向內分出兩支,在內踝下方與三角支相吻合。向外發生跗骨竇動脈供應距骨頭的下半部及距骨體的一部分。由足背動脈的背側動脈直接供應距骨頸及頭的內上部。

(3)腓動脈有兩支一分支與脛後動脈的跟骨支相吻合;另一支與跗骨竇動脈相吻合。

距骨粉碎性骨折

距骨骨折影像綜合以上,可見距骨頭的內上半部是由足背動脈的背側動脈供應,跗骨竇動脈供應外下半部,距骨體的中、外1/3由跗骨管動脈供應,內1/3由三角支供應。跗骨竇動脈亦供應外下一小部分,距骨後結節由脛後動脈的跟骨支供應。

距骨的血液供應雖然較為豐富,但距骨表麵大部為關節軟骨麵覆蓋,無肌肉附著;血管進入距骨的部位較為集中,容易損傷;距骨為鬆質骨,外傷時骨會被壓縮而傷及血管,故骨折或脫位容易發生缺血性壞死。

治療

距骨除頸部有較多的韌帶附著,血循環稍好,上、下、前幾個方向都是與鄰骨相接的關節麵,缺乏充分的血循供給,故應注意準確複位和嚴格固定,否則骨無菌性壞死和不連接發生率較高。根據骨折的類型及具體情況不同,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1.無移位的骨折

應以石膏靴固定6~8周,在骨折未堅實愈合前,盡量不要強迫支持體重。

2.有移位的骨折

距骨頭骨折多向背側移位,可用手法複位,注意固定姿式於足蹠屈位使遠斷端對近斷端,石膏靴固定6~8周。待骨折基本連接後再逐漸矯正至踝關節90°功能位,再固定4~6周,可能達到更堅實的愈合。盡量不要強迫過早支重。距骨體的骨折如有較大的分離,手法複位雖能成功,但要求嚴格固定10~12周。

如手法複位失敗,可以采用跟骨牽引3~4周,再手法複位。然後改用石膏靴嚴格固定10~12周。但因距骨體粉碎或劈裂骨折時,上下關節軟骨麵多在損傷,愈合後發生創傷性關節炎的比例較高,恢複常不十分滿意。

距骨後突骨折如移位,骨折片不大者可以切除,骨折片較大影響關節麵較多時,可用克氏針固定,石膏靴固定8周。

3.閉合複位失敗多需手術切開整複和用螺絲釘內固定

距骨頸骨折約占距骨骨折的30%。自高處墜落時,足與踝同時背屈,距骨頸撞在脛骨遠端的前緣,發生垂直方向的骨折。可分為三型:

(1)Ⅰ型距骨頸垂直骨折,很少或無移位。

(2)Ⅱ型距骨頸骨折合並距下關節脫位。距骨頸發生骨折後足繼續背屈,距骨體被固定在踝穴內,足的其餘部分過度背屈導致距下關節脫位。

(3)Ⅲ型距骨頸骨折合並距骨體脫位。距骨頸骨折後,背屈外力繼續作用,距骨體向內後方旋轉而脫位,並交鎖於載距突的後方,常同時合並內踝骨折。常為開放性損傷。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藥企品牌推薦

查看更多>>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