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縮穴別名筋束,屬督脈。因脈氣與肝互通,肝主筋,肝病則肌肉肌肉萎縮,其穴主冶肌肉萎縮,筋縮,因此而出名,下邊討論一下筋縮的精確部位怎麼找。
筋縮的精確部位怎麼找
科學研究精準定位:在背部脊柱區,第9胸椎棘突下凹痕中的部位。迅速選穴法:座位,在背部脊柱區,兩鎖骨下角聯線與後正中心線的相交點點處第7胸椎棘突,往下數2個錐體,即第9胸椎棘突,它的外緣凹處就是穴。
筋縮穴穴道層級解剖學
皮膚-皮下組織組織-棘上韌帶-棘間十字韌帶。淺部關鍵布有第9胸神經後支的裏側皮支和伴行的動,靜脈。深層次有橫突間的椎外(後)靜脈叢,第9胸神經後支的支係和第9肋間後動,靜脈骨間支的支係或屬支。
筋縮穴的功效
筋縮穴屬督脈經俞穴,本穴具備舒筋活血,減輕止疼,平肝潛陽的功效,對減輕腰間盤突顯有一定的功效,常見於醫治肝風內動之癲癇,小孩驚癇,脊強,經攣拘急,四肢免收諸症;肝氣犯胃,肝膽濕熱之胃痛,黃疸諸症。
筋縮穴刺灸實際操作技巧
選穴:側臥,背正中心線,第9與第10胸椎棘突中間。入針方位:從背側邊向腹側邊直刺,與反麵成90°。深層:針0.5-0.8寸,留針20分鍾;艾柱灸3-5壯,或柔和灸10-20分鍾。覺得及放射性方位:脹向周邊。作用:舒筋活血,醒神安神助眠。主冶:癲癇,胃痛,脊強,脅痛,腰背肌勞損,胃病,癔症,亦有提升免疫功能的功效。
筋縮穴常見搭配
1.配風府,大椎穴,陽陵泉穴,行與行,紮針瀉法,熄風止痙,通脈止疼,醫治肝風內動之脊強,經攣拘急,四肢免收等症。
2.配印堂,大陵,膻中,豐隆,三陰交,紮針瀉法,止咳化痰降濁,醫治痰濁蒙塵世癲證。
3.配通裏,豐隆,三陰交,行與行,紮針瀉法,止咳化痰熄風,通竅醒神,醫治痰蒙心竅之驚癇。
4.配大椎穴,瘛脈,腕骨,行與行,紮針瀉法,清熱解毒熄風,醫治溫邪熱極生風之小孩急驚風。
5.配至陽,腕骨,陽陵泉穴,太衝穴,紮針瀉法,利膽退黃,醫治肝膽濕熱之陽黃。
6.配懸樞,期門,上脘,足三裏,行與行,紮針瀉法,舒肝理氣,和胃止疼,醫治肝氣犯胃之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