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時很少得知胖瘦帶給我們的好壞,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身體輕重決定了我們的身體健康。有的人希望自己瘦,希望苗條,但是真正那些瘦的人也許是身體不健康導致的,所以不能盲目。下麵一起來看看體重跟我們壽命的關係。
遺傳性瘦,BMI值很少會低於18
瘦子中有一部分人屬於“遺傳性瘦”,廣東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鄺建博士介紹道:“在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絕大多數人的基因被進化為將所攝取的熱量能被快速儲存。隻有極少一部分人的基因不善於儲存熱量,所以怎麼吃都不胖。”遺傳性瘦者的健康狀況是正常的,BMI很少會低於18。BMI=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得出的數值,這是目前國際上通用的,衡量成人胖瘦程度的標準。
BMI﹤18的人,瘦得不正常
對BMI值小於18的人,瘦得不正常,一定能找到原因。醫學界統計數據發現,過瘦的人的平均壽命比正常體重者的壽命略低,且因瘦子脂肪過少,相對更易發生胃下垂、腎下垂等問題,生病後恢複的速度也較常人慢。
人變胖變瘦會符合一個規律:
飲食攝取熱量﹥運動消耗量=脂肪儲存
飲食攝取熱量﹤運動消耗量=脂肪消耗
因而,以下三個因素決定一個人的胖瘦:A。有無疾病,使得能量無法讓身體吸收或消耗過多;B。飲食熱量攝取是否足夠;C。運動量是否過大了。很多瘦子總說,我沒任何原因,就是吃不胖,實際是沒認真找原因罷了。不同年齡,長不胖的常見原因不盡相同。
小孩子
家長要考慮,孩子是否生蟲了?生蟲的小孩總睡不好,夜間會磨牙。消瘦是因為感染蟲子後胃口變差,食物不被身體吸收等原因引起的。腸道有蟲過去更多的是與衛生條件差有關。目前的發病更有可能與養寵物,愛吃魚生有關。
此外,孩子若偏食,如隻吃肉或隻吃菜,當然長不胖,家長就得從飲食習慣上加以改善,讓孩子均衡飲食。
成年人
1.飲食不當
一些人長不胖是飲食習慣不好造成的。“臨床上,有些人患病後會刻意忌口。”鄺建表示,他接診過一對中老年夫妻,半年來持續消瘦,仔細詢問下發覺因患糖尿病,增加運動的同時,隻吃蔬菜喝牛奶,極少進食澱粉類食物;還有個患者的親友得了糖尿病,他害怕自己也患病,就自我限製飲食,大量做運動,人當然會消瘦。“有些疾病要求限製飲食,但這是要在保證營養的前提之下減少攝取的量”。
2.減肥過度
有些愛美的女士亂吃減肥藥,變成了厭食症而日漸消瘦。他曾接診過一米六但體重隻有60多斤的女學生,因過度節食引發了厭食症。“厭食症是神經異常引發的疾病,患者根本沒有任何食欲。”鄺建表示,市麵上一些不正規的減肥藥會抑製中樞神經,影響食欲,還有抑鬱症、心率加快等副作用。
3.疾病因素
高代謝類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都會影響體重,如肺結核、糖尿病、甲狀腺疾病、腫瘤等等。例如:甲亢患者,症狀多表現為突眼、心悸、易激動、多食、容易出汗等;若愛吃魚生養寵物,考慮是否生蟲了;是否患有胃腸疾病,如胃病一吃就不舒服;焦慮症的病人休息不好,消耗會增加,人會消瘦;女性更年期處於持續高代謝狀態,也容易變瘦。中老年人慢性病多見,如糖尿病會引起消瘦,鄺建提醒道:“糖尿病人如血糖控製不佳,抵抗力將減弱,容易得肺結核等多種感染性疾病,要引起重視。”
這類疾病好了之後,很快就能胖起來。還有的人沒生病,但經常熬夜工作,身體消耗大,也會消瘦。要提醒大家的是,若原本胖的人突然變瘦,得排除疾病的因素。
■增肥寶典
總則:運動量適度減少一點點,在營養均衡的基礎上多吃一點點,讓攝取量超過消耗量。在飲食方麵,增肥者要增加澱粉類主食和高蛋白食物(魚、肉、蛋、奶)的攝入。每個月測定一次體重,檢測體重的變化而調整飲食。
體重不變:運動量不變,再多吃點。
體重仍在下降:可能是運動過大消耗大,或為飲食攝取量還不夠,也可能是原發性病沒處理好。
輕鬆的心態、規律的運動、均衡的營養、良好的休息、及時預防和治療疾病是維持正常體重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