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氣虛便難令人非常難受痛苦,同時可能伴隨其他身體不適,犯病之後睡眠質量下降、無心工作,對生活沒有激情,還會破壞人體其他組織的健康,是我們必須要重視的疾病,希望能夠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調理,早日恢複健康。
甘草釋名:亦名蜜甘、蜜草、美草、草、靈通、國老。氣味:氣味(根)甘、平、無毒。
主治:
1、傷寒咽痛(少陰症)。用甘草二兩,蜜水灸過,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一天服兩次。此方名“甘草湯”。
2、肺熱喉痛(有灸熱)。用炒甘草二兩、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兩,加入阿膠半斤。每服五錢,水煎服。
3、肺痿(頭昏眩,吐涎沫,小便頻數,但不咳嗽)。用灸甘草四兩、炮幹薑二兩,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幾次服。此方名“甘草幹薑湯”。
4、肺痿久嗽(惡寒發燒,骨節不適,嗽唾不止)。用灸甘草三兩,研細。每日取一錢,童便三合調下。
5、小兒熱嗽。用甘草二兩,在豬膽汁中浸五天,取出灸後研細,和蜜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十丸,飯後服,薄荷湯送下。此方名“涼隔丸”。
6、嬰兒初生便閉。用甘草、枳殼各一錢,水半碗煎服。
7、小兒撮口風。用甘草二錢半,煎服,令吐痰涎。再以乳汁點兒口中。
8、嬰兒慢肝風(目澀、畏光、腫閉,甚至流血),用甘草一指長,豬膽汁灸過,研細。以米汁調少許灌下。
9、兒童遺尿。用大甘草頭煎湯,每夜臨睡前服之。
10、小兒尿中帶血。用甘草一兩二錢,加水**,煎成二合。一歲兒一天服盡。
11、小兒幹瘦。用甘草三兩,灸焦,研細,和蜜成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溫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12、赤白痢。甘草一尺長,灸後劈破,以淡漿水一升半,煎至八合服下。
13、舌腫塞口(不治有生命危險)。用甘草煎成濃湯,熱嗽,隨時吐出涎汁。
14、口瘡。用甘草二寸、白礬一塊(如粟米大),同放口中細嚼,汁咽下。
15、背疽。用甘草三兩,搗碎,加大麥粉九兩,共研細。滴入好醋少許和開水少許,做成餅子,熱敷疽上。冷了再換。未成膿者可內消,已成膿者早熟破。體虛的人可加服黃芪粥。又方:甘草一兩,微灸,搗碎,浸入一升水中,經過一夜,攪水使起泡,把泡撇掉,隻飲甘草水。
16、各種癰疽。用甘草三兩,微灸,切細,浸入一半酒中;另取黑鉛一片,熔汁投酒中,不久取出,反複九次。令病人飲此酒至醉,癰疽自漸愈。又方:甘草二斤,捶碎,水浸一夜,揉取濃汁,慢火熬成膏,收存罐中。每服一、二匙。此方名“國老膏”。消腫去毒,功效顯著。
17、初起乳癰。用灸甘草二錢,新汲水煎服。外咂**,免致阻塞。
18、痘瘡。用灸甘草、栝樓根等分,煎水服。
19、陰部垂癰 (生於肛門前後,初發如鬆子大,漸如蓮子,漸紅腫如桃子。成膿破口,便難治好)。用甘草一兩、溪水一碗,以小火慢慢蘸水灸之。自早至午,至水盡為度。劈開檢視,甘草中心已有水潤即可。取出細銼,再放入兩碗酒中煎成一碗。溫服。兩劑之後,病熱好轉,但須經二十天,腫痛才會消盡。
20、陰部溫癢。用甘草煎湯,一天洗三、五次。
21、凍瘡發裂。先用甘草湯洗過,然後用黃連、黃芩共研為末,加水銀粉、麻油調敷。
22、湯火傷。用甘草煎蜜塗搽。
名詞解釋:癰:癰 yōng,基本字義1. 一種皮膚和皮下組織的化濃性炎症,易生於頸、背部,常伴有畏寒、發熱等全身症狀:~疽。吮~舐痔(喻不擇手段地巴結,厚顏無恥地迎合權貴)。詳細字義〈名〉1. (形聲。從疒( chuáng),雍聲。本義:中醫指惡性膿瘡)2. 同本義 [carbuncle]佗以為腸癰。——《後漢書·華佗傳》3. 又如:癰腫(癰疽);癰瘡(很大的毒瘡);癰囊(癰腫)4. 鼻疾,不知香臭 [nasal disease]鼻不知香臭曰癰。——漢· 王充《論衡·別通》5. 喻禍患 [disaster]。
如:癰疽(比喻禍患;毛病)常用詞組1. 癰病yōngbìng[carbunculosis] 同時或接連不斷地形成許多癰的一種狀況2. 癰疽yōngjū[ulcer;carbuncle] 毒瘡,皮膚的毛囊和皮脂腺成群受細菌感染所致的化膿性炎。病原菌為葡萄球菌
2,疽jū基本字義1. 中醫指一種毒瘡:癰~。詳細字義〈名〉1. (形聲。從疒( chuáng,表示與疾病有關),且聲。本義:毒瘡) 同本義。在皮肉深處的叫疽 [subcuaneous ulcer;deep-rooted ulcer]。如:疽疣(毒瘡和贅疣);疽食(瘡毒侵蝕肌肉。比喻禍患蔓延);疽腸(猶言狠毒的心腸);疽腫(局部皮膚腫脹堅硬的毒瘡)
3,肺痿:基本概述: ①肺葉枯萎所致的病證。一作熱痿。《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熱在上焦者,因咳為肺痿。肺痿之病,從何得之?師曰:“或從汗出,或從嘔吐,或從消渴,小便利數,或從便難,又被快藥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寸口脈數,其人咳,口中反有濁唾涎沫者何?師曰:為肺痿之病。”“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所以然者,上虛不能製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弦,多涎唾。”有虛熱、虛寒之分。虛熱者,咳聲不揚,吐稠粘涎沫,口幹咽燥,氣急喘促,形體消瘦,或見潮熱,皮毛幹枯,舌幹紅,脈虛數等。治宜滋陰潤肺,清熱生津,用舉肺湯、元參清肺飲、麥門冬湯、清燥救肺湯、紫菀散等方。虛寒者,形寒神疲,唾涎沫,口不渴,小便數,舌質淡,脈虛弱等。治宜溫肺益氣,用甘草幹薑湯,或人參、白術、茯苓等藥。
②傳屍之一種。《外台秘要·傳屍方》謂傳屍之疾氣急咳者,名肺痿。參傳屍條。
③指皮毛痿。《醫宗必讀·痿》:“肺痿者,皮毛痿也。”參見皮毛痿條。
肺痿是陰虛肺傷的慢性衰弱疾患。主要症狀為咳嗽,吐出稠痰白沫,或伴有寒熱,形體消瘦,精神萎靡,心悸氣喘,口唇幹燥,脈象虛數等症。本病多續發於其它疾病或經誤治之後,津液一再耗損,陰虛內熱,肺受熏灼而致。若病久傷氣或肺中虛寒而致者,則表現為陽虛,患者多涎唾,常吐出涎沫而無咳嗽。可伴有眩暈、遺尿等症狀。 現代醫學所遇到的肺不張,肺纖維化,肺硬化等均可參考參照本證進行辨證治療.
病因病理:
1,肺有燥熱 邪熱耗津,誤治傷陰,導致肺燥津枯而成為本症狀.
2,肺氣虛冷 虛熱肺痿日舊,或者大病之後,耗氣傷陽,氣不化津,肺失滋養而發本症狀.
肺氣虛便難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會影響患者日常飲食起居。當然, 日常飲食起居也會反作用於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