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很多喜歡晨練,這是一種積極的運動方式,這是為了增強體質,預防疾病,促進健康。但你知道嗎?生活中還有一種方法能夠有效地替代晨練,而且也能夠很好地預防住疾病的發生,下麵就來一起看看吧。
一、治療
1、保守治療:首先考慮保守治療,以局部封閉為主。封閉點為兩個壓痛點,一是胸鎖乳突肌中點後緣,另一處是3、4胸椎棘突旁3cm。作者建議每周1次,連續3~6次。輔以理療,半數患者症狀可顯著減輕。18例做3~6次頸部壓痛點封閉治療,6例症狀顯著減輕;4例改善,酸痛可以忍受;9例無效,其中7例確診後行手術治療。
2、手術治療:對保守治療無效或伴發胸廓出口綜合征症狀嚴重者,可考慮手術治療。於全身麻醉下做頸根部橫形切口或“L”形切口,切斷結紮頸橫動脈和肩胛舌骨肌,逐層解剖顯露臂叢神經根幹部及前、中斜角肌下段與止點。在近止點處切斷前、中斜角肌,沿頸5神經切斷包繞頸5神經根的纖維組織,並進一步將中斜角肌在頸5神經根部肌性組織橫行切斷,暴露肩胛背神經,切斷神經周圍組織,做神經外膜鬆解。切口閉合前局部注入曲安奈德5ml。術後可用潑尼鬆5mg,3次/d,共7天。
3、術中可見:肩胛背神經起始部在中斜角肌內走行1~3cm,能清楚判斷肩胛背神經起點,肩胛背神經在人中斜角肌處均為腱性或腱肌性組織。作者曾為23例患者25側做手術治療,有2例3側肩胛背神經除起始部有少許中斜角肌纖維覆蓋外,其餘部分行走於中斜角肌表麵;2例3側在中斜角肌內走行l~2cm;18例19側在中斜角肌內斜行走行2~3cm;其中17側能清楚判斷肩胛背神經起點,其中3側為獨立起點,14側和頸5胸長神經合幹,合幹長度在1cm內者4側,1~4cm者10側;22例24側的肩胛背神經在人中斜角肌處均為腱性或腱肌性組織。本組患者鎖骨下動脈位置較高,高於鎖骨上緣者18例,可高達鎖骨上緣4~5cm,最高1例達6cm,平均3.5cm。
二、預後
1、保守治療近期效果較好,但易複發,3~6次頸部局部封閉後複發率仍有50%。可間隔2~3個月後再進行一個療程的局部封閉治療。
2、22例患者術後頸肩背部症狀完全或大部分消失。術後3天,患者可能又感不適和術前相似,但術後1周症狀逐漸減輕,術後3周症狀大部或完全消失。隨訪時間3個月至2年,3例4側在術後2個月時症狀、體征又出現,程度同術前。其中,未做肩胛背神經起始處減壓的2側為1例雙側胸廓出口綜合征,術後第3天症狀再次出現並逐漸加重,術後1年餘時仍未愈;另2側為術後局部瘢痕壓迫,經局部封閉後,目前尚能控製症狀。前臂內側和小指感覺減退的16例患者,術後症狀均明顯改善,術後3天亦有波動,2~3周後逐漸恢複正常。
人患有肩胛背神經卡壓症是非常常見的,很多的時候一定要學會照顧自己啊,真愛生命,遠離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