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鉤端螺旋體病神經係統表現的趨勢上升很嚴重,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1、治療
首先進行病因治療。鉤體對多種抗生藥物敏感,如青黴素、鏈黴素、慶大黴素、四環素、氯黴素、頭孢西丁(頭孢噻吩)等以及甲硝唑(甲硝噠唑)。
國內首選青黴素G,常用40萬~80萬U,每6~8小時1次,至退熱後3天即可,療程一般5~7天。但其治療首劑後發生赫氏反應者較多。
赫氏反應:部分鉤體病患者在青黴素治療後發生的加重反應。一般在首劑青黴素注射後2~4h發生,突起發冷、寒戰、高熱,甚至超高熱,持續0.5~2h,繼後大汗,發熱驟退,重者可發生低血壓或休克。反應後病情恢複較快,但一部分患者在此反應之後,病情加重,促發肺彌漫出血。赫氏反應的機理可能與抗生素使螺旋體大量裂解,釋放毒素有關。為減少赫氏反應,又提高療效,首劑青黴素量宜小,同時加用鎮靜藥及腎上腺皮質激素以避免或減輕反應。出現反應後,應立即加用異丙嗪肌內注射和靜脈推注地塞米鬆。
對青黴素過敏者可用慶大黴素,或口服四環素、紅黴素等。慶大黴素每天16萬~24萬U,分次肌內注射,5~7天1個療程。鏈黴素0.5g,肌內注射,2次/d,療程5天。
甲硝唑(甲硝噠唑)容易透過血-腦脊液屏障,在CSF中濃度為血漿中的90%,可直接損傷鉤體DNA結構,殺滅鉤體及鉤體L型。甲硝唑(甲硝噠唑)14~24mg/(kg·d),靜脈滴注12天後減半量改口服維持10天。
腎上腺皮質激素用於中毒症狀明顯者,地塞米鬆0.2~0.4mg/(kg·d),靜脈滴注,1次/d,直到症狀改善,然後逐漸減量停用。有顱內壓增高症狀者用20%甘露醇125~250ml靜脈速滴,1~2次/d,約1周。
神經係統後發症,早期應用大劑量青黴素,並給予腎上腺皮質激素。鉤端螺旋體性腦動脈炎患者,可同時選用擴血管藥物或抗凝藥物,以改善腦部血液供應和腦細胞代謝。注意支持療法及水電解質平衡。
2、預後
臨床表明早發現、早休息、早搶救和就地治療“三早一就”措施,是提高治愈率減少病死率的關鍵。通過上述治療,一般不留後遺症。
鉤端螺旋體性腦動脈炎患者常有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作,尤其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部分患者因在發病時腦梗死麵積大,而留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
病都是可以從治療的,例如鉤端螺旋體病神經係統表現患者,就算不治療疾病,堅持好的心態也對你的身體有很好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