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古往今來,養生的方法很多,看看曆代名家都是怎麼養生的,這一節主要介紹養生名家:老子。
“養生”一詞,原出《管子》,是保養生命以達到長壽的意思。我國的養生文化源遠流長,內蘊深厚,和世界其他國家的養生文化相比,中國的養生理論與實踐以古代哲學和中國傳統醫學理論為基礎,顯得尤為博大精深。它融合了儒、道、釋及諸子百家的思想精華,彙集了眾多勞動人民的智慧和經驗,曆久彌新,對我們今天的生活仍然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從先秦諸子到魏晉名流,從唐宋文人到明清雅士,養生之道被不斷地傳承和發展,留下了大量的寶貴經驗。從老子的恬淡寡欲,到華佗的“五禽戲”、孫思邈的《千金方》,再到白居易的樂天隨意、蘇東坡的通脫豁達,從古人的這些養生經驗中,我們不難找到適合自己的那一部分。每個人的身體裏都藏著一套健康密碼,破譯了這套密碼,就能找到健康長壽的鑰匙。
養生不隻是鍛煉身體,使身體健康那麼簡單。除了體育運動和合理的飲食之外,養生和精神狀態、心理素質、道德修養、興趣愛好等多方麵因素有關,是一門複雜的學問。本版將開辟專欄重點將先秦以來一些著名養生專家、中醫名家、文人雅士的著作與養生觀點予以介紹,希望能為讀者提供養生延年、祛病增齡方麵的知識,讓更多的朋友們“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老子,春秋時期思想家。著作《道德經》,被後世奉為道家經典。從醫學角度來看,《道德經》共八十一章,五千字。其中不少養生的觀點,對中國傳統醫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後來中醫著名經典《黃帝內經》所論的養生之道。多是對老子學說的發揮,所以稱“黃老之學”。《道德經》涉及養生主要有:
一、順乎自然,祛病延年。老子說: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認為,自然界是人類生命源泉,人要維持生命活動,必須順乎自然,適應自然變化規律。
二、少私寡欲,怡淡為上。老子要求少私念,去貪心,知足常樂。認為追逐榮利,嗜欲無窮,是招災惹禍之源,傷身損壽之根。
三、靜氣致柔,以靜為正。老子認為柔和之氣是人體最富生機之氣,就像出生嬰兒生機盎然,朝氣蓬勃,是有利於人體的真元之氣。被後世醫家稱為元氣,指導著養生理論,演化成以柔克剛,以靜製動的道家氣功基礎。
老子的順乎自然,怡淡寡欲,靜養柔氣的養生觀點。兩千多年來不僅一直成為道家養生的指導思想,而且被我國傳統醫學所接受,後經曆代醫家和養生學家的不斷補充、提高,逐發展成為我國獨特的“中醫養生之道”。(劉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