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情誌養生概論

作者:養生專家  時間:2013-07-06 00:00:00  來源: 大眾養生網

黃帝內經情誌養生是養生學中比較重要的學術,那麼如何運用古代經典著作《黃帝內經》的情誌養生理論來調養生息呢?下麵為你詳細講解:什麼是七情?七情又對應著什麼?

情誌,是七情和五誌的合稱。七情是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緒的總稱。五誌,是怒、喜、思、憂、恐五種誌意的總稱。《黃帝內經》將其分屬於五髒:心誌喜;肝誌怒;脾誌思;肺誌憂;腎誌恐。

七情和五誌皆由五髒功能化生,是人之常情,缺一不可。七情和五誌的表現形式不一樣。七情相對五誌而言,是在外來刺激作用下表現於外的情緒。五誌是在外來刺激作用下隱藏於內的誌意。情誌是神的重要表現形式,故常稱其謂“神誌”。

1.情誌的作用

《靈樞•本藏》強調:“誌意者,所以禦精神,收魂魄,適寒溫,和喜怒者也……誌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受邪矣。”說明正常情況下,七情和五誌在維持身體健康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無可取代的。

2.情誌與疾病

情誌過用或失控容易導致疾病,甚至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伴隨科技發展和進步、人類經濟條件的改善和社會複雜化,情誌對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與影響也日趨明顯。《素問•經脈別論》曰“生病起於過用”,《素問•舉痛論》特別指出:“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情誌過用可傷人氣機發生疾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更加明確地說“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 “恐傷腎,思勝恐”。《素問•血氣形誌》具體說明形誌關係及形誌過用與疾病發生的規律性聯係:“形樂誌苦,病生於脈……形樂誌樂,病生於肉……形苦誌樂,病生於筋……形苦誌苦,病生於咽嗌……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形,指軀體。誌,即情誌。

3.情誌與疾病治療

《黃帝內經》強調,治病要根據患者的神誌狀態,決定、選擇治療措施,否則,治之無功。《靈樞•本神》開篇即謂:“凡刺之法,先必本於神”。《黃帝內經》多次提示人們:“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以上旨在告誡人們:神氣充盛,病易治,大病亦預後良好,若神氣萎頓,病雖輕亦難治。

4.情誌與養生

《黃帝內經》養生重視形神共養。《素問•上古天真論》曰:“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素問•寶命全形論》再次提出:“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並強調一曰治神;二曰知養身。《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從正反兩個方麵明確告訴人們:要順應自然界春夏秋冬四時生、長、化、收、藏的規律保養神氣,春使誌生、夏使誌無怒、秋使誌安寧、冬使誌若伏若匿,調節情誌,勿使過度,否則傷害五髒,發生病變。

 (作者:遲華基 山東中醫藥大學)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