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是很多成年人都存在的一種疾病,在早期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但是一旦惡化嚴重,就可能導致便血、肛門疼痛等情況。因此,很多人也對痔瘡可以說是深惡痛絕,堅決要做到根除,才能放心。而其實,專家研究表明,痔瘡患者如果將痔瘡徹底清除後,反而對於身體不利,還可能導致控製排便的能力下降。這是為什麼呢?
專家告訴大家,人的肛管內齒狀線上方有一寬約1.5--2厘米的環狀組織帶,通常被稱之為痔區。此區域厚而柔軟,為血管性襯墊,內含血管、平滑肌及彈性結締組織。襯墊有3個,宛如心髒的三尖瓣,通過其中血流量的多少來動態地調整其彈性,協助括約肌維持肛管的正常閉合。遺憾的是,人們對肛墊的這一重要形式和功能長期缺乏認識,對其有種種誤解。
痔瘡可使肛門緊閉
針對這一認識誤區,河北東方中西醫結合醫院教授再次呼籲:痔不是傳統的靜脈曲張團索,而是自己肥大的肛墊。那些“矯枉過正”式的治療,必將永久地損害人們自身應該有的保護器官。而臨床觀察也證實,痔是類似人體勃起組織的肛墊,就像一個天然的柔軟塞子,起到水龍頭的墊圈作用,使肛門緊閉。
需做補救手術者僅三成
專家介紹,應該保守治療的輕度痔若被全部切除,特別是采用非正規根除方法,患者的控便功能多有不同程度的損害。在他們收治的6000位痔瘡患者中,需要做補救手術者占30%。術後後遺症表現為:出現輕度大便失禁者26%,漏氣者9%--10%。
一位83歲的老人患重度痔瘡便血20餘年。醫生為他選擇了靶點,僅僅注射了5針,就使老人迅速地康複了。專家一致認為,今後對痔瘡治療的發展方向是:必須簡化手術方法,減輕手術痛苦,減少術後合並症。要正確認識痔,嚴格掌握手術適應症。
痔瘡雖然是很容易複發的,但是在治療的時候,我們可以做到盡量控製就好,不一定非要去破壞痔瘡的解剖結構,因為它還有控製糞便的強大功能。所以,平時麵對痔瘡的時候,隻要做到正確護理,不吃辛辣刺激食物,導致複發,就不需要做除根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