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的研究證明沙眼病原體為衣原體的一種,界於細菌與病毒之間,簡稱沙眼衣原體。在衛生條件差的流行區,常有重複感染。
原發感染使結膜組織對沙眼衣原體致敏,再遇沙眼衣原體時,可引起遲發超敏反應。這可能是沙眼急性發作的原因,是重複感染的表現。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沙眼的發病率已大大降低。
沙眼的並發症主要有瞼內翻及倒睫、沙眼性角膜潰瘍、上瞼下垂、沙眼性眼幹燥症。
1、瞼內翻及倒睫
在沙眼的後期,病變可侵及瞼板,因瘢痕組織收縮而變短,加之瞼結膜,特別是瞼板上溝部位因瘢痕而收縮,遂使瞼板向內彎曲如舟狀,形成典型的瞼內翻倒睫。倒睫亦可單獨發生,乃由於毛囊附近受病變侵犯後產生的瘢痕所致。倒睫的長期刺激,可使角膜淺層呈現彌漫性點狀浸潤,繼而上皮剝脫,形成潰瘍,稱沙眼性角膜炎或沙眼性角膜潰瘍。此時病人出現異物感、怕光、流淚、疼痛及視力模糊等症狀。
2、沙眼性角膜潰瘍
在血管的末端有灰白色點狀浸潤,一旦破潰,即形成淺層潰瘍,這些潰瘍可以互相融合,形成小溝狀潰瘍。這種由沙眼血管所引起的潰瘍,與倒睫所引起者,均稱為沙眼性角膜潰瘍。
3、上瞼下垂
由於上瞼結膜及瞼板組織增生肥厚,使上瞼重量增加;同時病變侵及苗勒氏肌和提上瞼肌,使提瞼功能減弱,因而發生上瞼下垂。
4、沙眼性眼幹燥症
由於結膜表麵瘢痕化,將結膜的付淚腺及杯狀細胞完全破壞,淚腺排泄管在上穹窿部的開口也被封閉,粘液和淚液完全消失,結膜及角膜變幹燥,嚴重時結膜角膜呈彌漫性實質性混濁,上皮角化、肥厚,形似皮膚、視力極度降低。
沙眼的臨床表現多為急性發病,病人有異物感,畏光,流淚,較多黏液或黏液膿性分泌物。
1、急性沙眼
呈現急性濾泡結膜炎症狀,眼瞼紅腫,結膜高度充血,因乳頭增生瞼結膜粗糙不平,上下穹隆部結膜滿麵濾泡,合並有彌漫性角膜上皮炎及耳前淋巴結腫大,數周後可轉為慢性期。
2、慢性沙眼
可因反複感染,病程遷延數年至十多年,充血程度減輕,有乳頭增生及濾泡形成,濾泡大小不等,可顯膠樣,病變以上穹隆及瞼板上緣結膜顯著,同樣病變亦見於下瞼結膜及下穹隆結膜,嚴重者甚至可侵及半月皺襞。
沙眼是一種慢性傳染性眼病,是由衣原體所引起的通過患者眼分必物汙染的手指、手帕、毛巾、臉盆及其他公用物品而傳播預防沙眼關鍵在於做好個人衛生
1、經常洗手,不用髒手擦眼睛,手帕要經常洗曬
2、推廣分巾分水,一人一巾
3、加強對服務性行業的衛生管理,做好毛巾用具的消毒工作
4、定期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檢查者的雙手必須每檢查一個人後雙手浸入消毒液中,以防交叉感染
5、發現沙眼或疑沙,都要進行治療,常用藥物有10%~30%磺胺醋酰鈉液,0.1%利福平,酞丁胺液或0.5%新黴素液等每日滴3~4次,以2~4周為一個療程,然後再複查,末愈者繼續複治至治愈為止
6、治療後一定要嚴格講究個人衛生,以防止再感染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體感染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一般本病需要做下麵的檢查:
1、病原學檢測
(1)塗片檢測衣原體包涵體是最常用的篩選方法,可用於高危人群的篩選。
(2)細胞培養法認為是檢測沙眼衣原體的金標準,但費時,且要求一定的設備技術條件。
2、分子生物學方法
原位雜交法檢測宮頸或直腸活檢標本中沙眼衣原體DNA,亦可用PCR法檢測,可明顯提高檢測敏感性,且可用於鑒定其種及血清型,可用於診斷,療效判斷及流行病學調研。
PCR法可用於診斷和治療後療效的評價,但須注意在停藥後療效隨訪時,發現有的用直接免疫熒光法查抗原已為陰性,但PCR法仍為陽性,可能為殘留部分病原DNA於體內,不表示有病原體存在。
沙眼患者在采用藥物治療的同時還要注意日常飲食,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一、沙眼患者宜食用的食物
1.多吃具有明目作用的食物,如枸杞、香蕉、桑椹子等。
2.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
3.多吃含含維生素a的食物。
二、沙眼患者忌食用的食物
1、不能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薑,火烤的食物等。
2、忌油膩食物,如肥豬肉、肥牛腩等。
1、藥物治療
沙眼衣原體對四環素族、大環內酯類及氟喹諾類抗菌藥物敏感。局部可滴用0、1%利福平或15%磺胺醋酰鈉滴眼液,晚上用四環素軟膏或紅黴素軟膏。急性期或嚴重的沙眼應全身應用抗生素治療,可口服多西環素或紅黴素。
2、手術治療
用於眼部並發症,如嚴重的內翻倒睫、性病性淋巴肉芽腫引起的化膿性淋巴結炎、象皮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