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眼雙下轉肌麻痹有先天性和後天性之分,其確切病因尚不清楚。從手術中發現部分先天性麻痹患者下直肌發育不良,肌肉窄,肌張力明顯減低,肌附著點較正常遠。一部分患者肌肉纖維化,上直肌大多攣縮無纖維化,先天性發病原因與下直肌和下斜肌發育不良有關。後天性麻痹患者多有外傷和眶內炎症病史。
單眼雙下轉肌麻痹可以合並內斜視或外斜視。常常由於調節—集合反射過強,其內直肌的作用有超出外直肌的趨向,而形成共同性內斜視。近視眼看近目標時少用或不用調節,集合力同時減弱,因此其內直肌的張力減低,有時就形成了共同性外斜視。外斜視眼位向偏斜,一般可分為間歇性與恒定性外斜視。
單眼雙下轉肌麻痹的臨床表現為上瞼下垂、重度弱視及複視等。
1、眼位:第一眼位時患眼呈上斜位,上斜度為10度~80度不等,多數大於20度,可合並外斜視和內斜視,外斜度為10度~60度,內斜度為30度~60度。
2、眼球運動:患眼外下轉,下轉及內下轉均明顯受限,同視機檢查主要表現在左下方和右下方位健眼低於患眼。
3、上瞼下垂:部分患者患眼注視時,健眼假性上瞼下垂。
4、視力:患眼可合並弱視和屈光不正,此種弱視多為中,重度弱視。
5、複視:後天性患者有複視存在而無弱視,此種複視的特點為:若下直肌麻痹占優勢,第一眼位時以垂直交叉複視為顯著,向外下方注視時,複像間距增大,向內下方注視時複像間距變小或無複視,或變為垂直同側複視;若以上斜肌麻痹占優勢,第一眼位時則表現為垂直同側複視,向內下方注視時複像間距增大,向外下方注視時複像間距變小或無複視或出現垂直交叉複視。
6、代償頭位:無論先天性或後天性單眼雙下轉肌麻痹均有不同程度的代償頭位,其(以左眼為例)特點為:若以下直肌麻痹為主者,麵左轉,頭左傾,下頜內收;若以上斜肌麻痹為主者,麵右轉,頭右傾,下頜內收。
單眼雙下轉肌麻痹無有效預防措施,平時應注意用眼健康,做好安全防護,減少和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及意外傷害,可以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另外,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也是本病預防和治療的關鍵萬一發病,應積極治療,主動幹預,防止並發症的出現
單眼雙下轉肌麻痹的診斷除具備上述臨床特征外,應做如下檢查以助診斷:
1、牽拉試驗:被動牽拉試驗顯示上直肌有機械性牽製,主動收縮試驗顯示下直肌與上斜肌肌力弱。
2、肌電圖檢查:上直肌肌電圖放電量正常排除肌纖維化,下直肌和上斜肌均有放電現象但放電量較弱,排除下直肌和上斜肌缺如。
單眼雙下轉肌麻痹患者除了一般治療外,還應注意調節飲食。
1、多吃富含維生素A、B、C的食物。
2、多吃水果蔬菜海產品。
3、吃動物的肝髒,多喝菊花茶和綠茶。
眼睛的視網膜中儲存有相當多量的遊離維生素B2。維生素B族缺乏,會導致眼睛畏光、流淚、燒疼及發癢、視覺疲勞、眼簾痙攣。含維生素B族豐富的食物有全穀類、肝髒、酵母、酸酪、小麥胚芽、豆類、牛奶(維生素B2)、肉類(維生素B1,煙堿酸)。
對於先天性單眼雙下轉肌麻痹,手術治療是惟一手段。手術原則如下。
1、以減弱麻痹肌的直接拮抗肌或配偶肌為主:健眼為注視眼時可減弱患眼上直肌或下斜肌中的1條或2條。術量不夠時可再加強健眼的下轉肌。若患眼為注視眼可減弱健眼的上轉肌。
2、反Knapp術:即將內、外直肌向下移位至下直肌附著點的兩側以代替麻痹肌下直肌的功能。
3、利用下斜肌轉位治療雙下轉肌麻痹:即將下斜肌做部分截除後移位於下直肌附著點前1.0mm的位置上。
4、合並內外:斜視者在一眼上不超過3條直肌的手術,可分期手術。
5、健眼假性:上瞼下垂不需手術,患眼眼位矯正後健眼假性上瞼下垂自然消失。
對於單眼雙下轉肌麻痹手術矯正,應以患眼施術為主,如手術量不足時可考慮行健眼的下轉肌減弱術,以充分保證正前方和前下方向的注視野無複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