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 共同性外斜視

共同性外斜視簡介

相關問答

  共同性外斜視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兩種,原發性者包括外隱斜、間歇性外斜視及恒定性外斜視。繼發性者包括知覺性外斜視,係由一眼視力不好而引起,及手術後外斜視,即內斜視手術後過矯引起。

【詳情】

01共同性外斜視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解剖因素,機械因素及神經支配因素在所有共同性斜視中起一定作用,共同性外斜視很可能神經支配因素起重要的作用,從理論上講,原發性共同性外斜視,是來自集合和分開間張力不平衡所引起,肌電圖研究證明,分開是一主動的生理過程,而不是單純集合被動抑製的結果,Duane首先提出外斜是由神經支配不平衡引起,這種不平衡擾亂了集合和分開之間的相互關係。

02共同性外斜視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共同性外斜視最常見的並發症是斜視性弱視。斜視性弱視是指眼球無器質性病變,由於眼位偏斜而產生的不能矯正的視功能低下。

  眼位偏斜後,視覺中樞主動抑製斜眼視覺功能,抑製的結果造成黃斑部視功能發育停滯,形成弱視。有的雖不產生抑製,但是形成視網膜異常對應,即健眼黃斑與斜眼黃斑外的視網膜成分建立新的對應關係,黃斑以外的視網膜成分的視功能是低下的,視網膜異常對應的結果也形成弱視。特別是在嬰幼兒時期發生的斜視,由於視網膜及視中樞功能尚未充分發育,即產生了抑製和異常視網膜對應,更容易導致弱視的形成,即使這些斜視患兒有屈光不正,也不能通過配鏡來提高視力。弱視的嚴重程度與斜視的發病年齡、持續時間、治療早晚等因素密切相關。先天性斜視、單眼斜視、持續時間長又未正確治療的斜視,易形成重度弱視。臨床上見到的單眼重度弱視的患者,多是由於斜視或屈光參差所致。有些家長認為斜視不影響孩子的全身發育,僅僅是影響外觀,甚至有些醫生也認為斜視應在成人後再進行手術矯正。這些觀點都是錯誤的,其忽略了斜視能導致弱視這一後果,使患者錯過了弱視治療的大好時機。成人後弱視的治療即使有效,也是十分困難的,尤其是單眼重度弱視,遮蓋健眼後,患者就不能正常工作和學習,治療很難堅持下去。因此應不斷強調斜視性弱視的早期治療的重要性,防止弱視發生。可致複梘、眼性眩暈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

03共同性外斜視有哪些典型症狀

共同性外斜視的具體表現有以下三點:

  1、發病年齡:大多數患者發病年齡較早,35%~70%發生在2歲以內,外斜開始為外隱斜,進一步發展為間歇性外斜及恒定性外斜視,這種進展可能是集合張力隨年齡增長而減弱有關。

 2、性別:約2/3外斜患者為女性,其原因不明,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

3、屈光不正:除了集合和分開機製相互作用外,屈光不正可以減弱神經支配而影響服位。以往認為,外斜多見於近視,根據近等統計資料,正視眼、遠視眼亦不少見,僅8%~15%見於近視,Jjampolsky強調不等散光和外斜有明顯關係,由於視網膜像清晰程度不等,可妨礙融合,很容易受到抑製,因此發生外斜。

04共同性外斜視應該如何預防

  成人斜視矯正手術和兒童不同,兒童矯正正位,力求恢複視功能,達到功能治愈,而成人由於異常網膜對應固定,很難恢複雙眼視功能,術中觀察正位或少欠矯狀態,也有少數病人出現不能承受的複視,故對大齡患者,隻能達到美容矯正,臨床滿意,以不出現複視為宜

05共同性外斜視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共同性外斜視應注意體格檢查,重點注意眼位檢查AC/A比值。

  一、雙眼視功能的檢查

  1、國內普遍使用同視機檢查雙眼視功能的三級情況。

  2、立體視功能的定量測定,用同視機立體定量畫片或顏氏隨機點立體圖測定立體視銳度。

二、屈光檢查:阿托品麻痹睫狀肌驗光,一是要了解有無弱視,二是要了解斜視與屈光的關係。

三、眼位和斜視角的測定:確定是哪一類斜視,為了手術設計必須檢查斜視角的大小。

 四、眼球運動檢查:以判斷眼外肌的功能。

五、有沒有代償頭位:不同的頭位姿勢可以幫助診斷是哪一條眼外肌麻痹。

六、確定麻痹肌的檢查:紅鏡片試驗或用Hess屏方法檢查。

七、牽拉試驗

  1、術前牽拉正位後估計術後複視及病人耐受情況。

  2、被支牽拉試驗:可以了解有無眼外肌機械性牽製或肌肉的痙攣情況;③主動收縮試驗:了解肌肉的功能。

八、隱斜的檢查:用隱斜計做定量測定。

九、集合近點的檢測:幫助診斷肌性視疲勞。

十、AC/A調節性集合/調節的比值:幫助判斷斜視與調節和集合的關係。

06共同性外斜視病人的飲食宜忌

  共同性外斜視不能吃過甜過辣刺激性的食物。應多吃維c含量高的水果和魚類,動物肝髒,還可以吃些有價值的小點心。比如,用枸杞10g、陳皮3g、桂圓肉10個、蜂蜜一匙做的湯。具體做法是先將枸杞和陳皮用紗布包起來,再讓她們與桂圓肉一起煮,煮沸半小時後將枸杞和陳皮取出,留桂圓肉和湯加蜂蜜飲用,能起到生津清目的作用。

07西醫治療共同性外斜視的常規方法

  共同性外斜視的發生率比共同性內斜視低,在兒童,隨著年齡增大,發生率增高。外斜的發生有明顯的遺傳性,為染色體顯性遺傳,父母一方或雙方有外斜,其孩子有較高的外斜或外隱斜的趨向。

  一、共同性外斜視中醫治療方法

  針灸治療目偏視,在中醫古籍文獻中,未查閱到有關記載。現代用針灸治療斜視的早期臨床文章,見於1958年。但到60年代末,資料仍不多,且以治麻痹性斜視為主。自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開始,病的治療得到了針灸界的關注。尤其是共同性斜視,在幼兒中發病率較高,而現代醫學又缺乏有效的措施,故成為針治重點。治療方法上,以針灸為主。近年用梅花針按辨證分型叩刺治療,取得較好的經驗。此外,用電針、頭針、穴位貼敷、穴位注射、磁電療法以及傳統的隔核桃殼灸等,都有一定療效。

  二、共同性外斜視西醫治療方法

  1、分開過強型:看遠斜角大於看近斜角,至少大於15△,AC/A比值高。此型發展較快,基本穩定,手術治療考慮行雙側外直肌後徙樣。

 2、基本外斜型:看遠斜角等於看近斜角,差異不超過10△,AC/A比值正常。此型外斜有發展趨勢。手術考慮為外直肌後徙伴內直肌截腱術。

  3、集合不足型:看近斜角大於看遠斜角,AC/A比值低。內轉時肌肉力量正常。其特點是發展快,間歇性,很快變為恒定性,融合機能消失,應嚴密觀察及時手術,術後獲得雙眼單視機會還是大的。

4、類似分開過強型:最初檢查看遠斜角大於看近斜角,經特殊檢查後發現看近斜角遠斜角,或看近斜角等於看遠斜角,因此不是真正的分開過強型,手術隻做外直肌效果不好,應同時做內直肌截腱術。

  這種按發病機製分類方法的優點可以指導臨床,如真正分開過強型,由於支配外直肌的神經功能過強,故應做雙眼外直肌後徙術,集合不足型,雙眼內直肌截腱術,術後進行集合訓練,使中樞集合加強。Burian觀察分開過強型基本穩定,可隨訪觀察;集合不足型發展快,要及時治療,基本外斜型有發展趨勢,故不要延誤治療。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