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角型青光眼病因不明。眼壓升高的原因是房水的外流受阻於小梁網-Schlemm管係統。部分患者有基因致病傾向,如TIGR基因、OPTN基因等。部分患者有青光眼家族史。
開角型青光眼的主要危險因素是增高的眼壓,但是也存在其他的危險因素,如視神經缺血等造成對眼壓的耐受性降低,角膜厚度薄等。在早期,眼壓可能隻表現為波動幅度增加,例如:在有的時間點眼壓偏高,而在其他的時間點眼壓則可能正常。單次眼壓測量結果正常不等於沒有眼壓升高的情況,有必要進一步測量24小時眼壓曲線,盡可能地了解眼壓的整體情況。
一般行青光眼手術後出現並發症,如前房出血、前房形成延遲或無前房,繼發虹膜睫狀體炎、惡性青光眼等。具體如下:
一、前葡萄膜炎(anterioruveitis)又名虹膜睫狀體炎(iridocyclitis),虹膜發生炎症後常影響睫狀體,故臨床上單獨的虹膜炎或睫狀體是很少見的,常同時發病。
二、惡性青光眼是一類診斷困難,眼壓不易控製的頑固性青光眼,一般認為是抗青光眼術後一種嚴重並發症,其特點是術後眼壓升高,晶體虹膜隔向前移,使全部前房明顯變淺或消失,典型病例常於術後數小時,數日以至數月發生,但個別病例並沒有施行抗青光眼手術而係局部滴用縮瞳劑後引起眼壓升高或者外傷,葡萄膜炎後發生本症,這些都是透明因素而致睫狀肌收縮,睫狀環阻滯。
開角型青光眼發病初期無明顯不適,當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方感覺有輕微頭痛、眼痛、視物模糊及虹視等,經休息後自行消失,故易誤認為視力疲勞所致,中心視力可維持相當長時間不變,但視野可以很早出現缺損,最後由於長期高眼壓的壓迫,視神經逐漸萎縮,視野隨之縮小、消失而失明,整個病程中外眼無明顯體征,僅在晚期瞳孔有輕度擴大、虹膜萎縮。
開角型青光眼需早期治療,特別是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應定期做眼科檢查、注意休息和睡眠,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激動,閱讀或從事近距離工作者,光線要充足
開角型青光眼的臨床檢查具體如下:
一、眼壓
在早期眼壓不穩定,一天之內僅有數小時眼壓升高,因此,測量24小時眼壓曲線有助於診斷,隨著病情的發展,基壓逐漸增高,當基壓與高峰壓之間的差值甚小或接近於零時,就意味著本病發展到最後階段。
二、眼底改變
視盤凹陷增大是常見的體征之一,早期視盤無明顯變化,隨著病情的發展,視盤的生理凹陷逐漸擴大加深,最後可直達邊緣,形成典型的青光眼杯狀凹陷,視盤鄰近部視網膜神經纖維層損害是視野缺損的基礎,它出現在視盤或視野改變之前,因此,可作為開角型青光眼早期診斷指標之一,檢查時要充分散瞳,使用足夠亮度的無赤光道直接檢眼鏡。
三、視野
開角型青光眼在視盤出現病理性改變時,就會出現視野缺損。
四、前房角
開角型青光眼多為寬角,即使眼壓升高仍然開放。
五、激發試驗
開角型青光眼早期診斷有困難時可作以下試驗。
1、飲水試驗:檢查前晚10點以後停止飲食,第二天清晨空腹5分鍾內飲水1000毫升,飲水前先測眼壓,飲水後每15分鍾測眼壓一次,共4次,如飲水後眼壓高於飲水前8毫米汞柱以上為陽性,檢查前應停止抗青光眼藥物至少48小時,患有心血管疾病,腎病及嚴重潰瘍病者忌用。
2、妥拉蘇林試驗:測量眼壓後,在結膜下注射妥拉蘇林10毫克,然後每隔15分鍾測眼壓一次,共測4-6次,注射後眼壓升高1.197kpa(9毫米汞柱)以上者為陽性,妥拉蘇林能使眼壓升高,是因為它有擴張血管的作用,可增加房水的產生。
3、眼球壓迫試驗:為診斷開角型青光眼較可靠的試驗之一。
六、特殊檢查
1、FarnsworthPanelD15和Farnsworth100-Hue色覺檢查:早期患者常有藍-黃色覺障礙。
2、對比敏感度檢查(contrastsensitivitytest):開角型青光眼患者對此敏感度閾值升高,敏感度降低。
3、圖形視網膜電流圖(patternelectroretinogram):早期患者即出現波幅降低。
4、圖形視誘發電位(patternvisualevokedpotentials):開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圖形視誘發電位波幅降低,潛伏期延長。
青光眼患者在飲食上,應當吃些易消化的食物,注意飲食衛生,避免腸道傳染病,並保持大便通暢。盡量的不吃或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刺激性的食物,會使患者的血壓發生變化,從而很容易導致開角型青光眼。蓮心、小麥片、核桃肉等具有養心安神功效,開角型青光眼患者可以適當多食。
開角型青光眼的治療原則如下:
一、先用藥物治療,若各種藥物在最大藥量下仍不能控製眼壓,可考慮手術治。
二、先用低濃度的藥液後用高濃度的藥液滴眼,根據不同藥物的有效降壓作用時間,決定每天點藥的次數,最重要的是要保證在24小時內能維持有效藥量,睡前可改用眼膏塗眼。
三、長期應用抗青光眼藥物,若出現藥效降低時,可改用其他降壓藥,或聯合應用。
開角型青光眼如早期治療效果較好。一旦視功能已遭受損害,治療隻能防止進一步發展,已受損害的視功能一般都不能完全恢複。
開角型青光眼的常規治療:
滴用抗青光眼眼藥水通常可控製開角型青光眼,常用首選藥物為β阻滯劑,如噻嗎心胺、貝特舒等。β阻滯劑可減少房水產生。匹羅卡品可縮小瞳孔,增加房水外引流,也有助於降低眼壓。其他抗青光眼藥物,如腎上腺素、地匹福林、卡巴膽堿等,也可增加房水外流或抑製房水產生。碳酸酐酶抑製劑,如醋氮酰胺片劑或眼藥水也可降低眼壓。
如果藥物不能控製眼壓,或患者不能耐受藥物的副作用,則可考慮激光治療或手術治療,以增加房水外引流。
開角型青光眼的常用手術:接觸瞳孔阻滯手術;解除小梁網阻塞的手術;建立房水外引流通道的手術;減少房水生成的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