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膿杆菌性角膜潰瘍係綠膿杆菌直接侵入角膜引起感染所致。該菌為革蘭氏陰性小杆菌,營養要求不高,它廣泛存在於自然界的土壤、汙水及空氣中,亦可寄生於體表乃至結膜囊內。最適宜的繁殖溫度為30~37℃,能產生熒光素和綠膿素。應該引起注意的問題是綠膿杆菌可存在於很多種眼藥水中,如熒光素、的卡因、可的鬆、皰疹淨或阿托品等溶液,都可發生綠膿杆菌浸染情況。
綠膿杆菌具有很強的毒力,但侵襲力很弱,它必須通過破損的上皮才能侵犯角膜組織引起感染。因此,各種形式的角膜外傷、角膜炎、角膜軟化症、頭麵部腫瘤放射、化學傷以及暴露性角膜炎等因素所引起的角膜上皮不健康情況,均可成為感染的誘因。
綠膿杆菌除毒性強外,還能產生一種蛋白溶酶,潰瘍本身又產生膠原酶,蛋白溶酶和膠原酶都對角膜小板具有膠原溶解作用。膠原酶活性有賴於鈣離子的濃度,在近似血清鈣的濃度下活性較大,而淚水和房水則不斷補充鈣離子,因而膠原酶更加活躍造成角膜組織大量且迅速的溶解與壞死,以致造成早期的角膜穿孔。
綠膿杆菌性角膜潰瘍是最凶猛的角膜潰瘍之一,預後差。晚期就診或治療不及時的病例,則常形成較大的斑翳或白斑。直徑常達3~8毫米左右,瘢痕致密,涉及角膜全層,組織變薄,約為正常角膜厚度的1/3~3/4不等,表麵扁平,有時尚伴有新生血管,明顯影響視力。白斑直徑在8毫米以上,或伴有前粘連者,其視力可隆至光感或手動,有時尚可發生繼續發性青光眼,預後更差。如就診時,潰瘍已經穿孔,並伴有虹膜大片脫出,或繼發眼內感染,則須行眼球摘除或眼內容挖出術。
綠膿杆菌性角膜潰瘍潛伏期很短,一般為半天至一天,半天以下及二天以上者不多。主訴眼部紅腫、疼痛、流淚、視力障礙和分泌物增加。
眼部情況:早期可見角膜出現浸潤,部位不定,一般發生在外傷或不健康有角膜處,浸潤約1毫米直徑大小,呈灰白色。裂隙燈下,角膜浸潤處表麵稍隆起,其周圍及深部有彌漫性水腫。部分病例可有角膜內皮及後彈力層皺褶。角膜後出現細小灰白及棕色沉澱物。丁道爾氏現象常為陽性。
發病後1~2天,浸潤處很快形成圓形、環形或半環形半透明油脂狀和輕度隆起的灰白色壞死區。壞死組織富有粘性,依附於潰瘍周圍或政治家角膜表麵。前房可出現少量淡黃色積膿,此時患者常表現劇烈眼痛有視力障礙,眼瞼浮腫及睫狀充血顯著。2~3天後潰瘍迅速向中央部擴大,並向深部發展,最後成為直徑5~8毫米的壞死區,而僅在角膜的周圍邊部留有1~2毫米寬的透明邊緣區。大量灰白色粘稠的角膜壞死組織,可附著於眼瞼睫毛上,形成膿樣分泌物。壞死組織一經脫落,角膜表麵即變為毛玻璃樣,色灰白,並略呈扁平狀。前房積有大量黃色膿液,甚至充滿整個前房。
隨著潰瘍的繼續發展和壞死組織的不斷脫落,變薄的角膜部分抵擋不住正常的或升高的眼內壓,乃賂前作弧形膨出。在壞死角膜組織中央,開始顯露一小點虹膜(表示穿孔、虹膜脫出),然後逐漸增大,可達到整個角膜的一半,結果形成角膜前粘性白斑或角膜葡萄腫。
在皮膚和結膜囊可有綠膿杆菌存在,因此一旦角膜外傷後,即有發生角膜潰瘍的危險應用汙染了的眼藥(如熒光素)和眼科器械,即可致感染因此,必須在無菌條件下取出角膜異物,熒光素及其他眼藥應定期更換
目前,配戴角膜接觸鏡者愈來愈多,因戴接觸鏡而發生綠膿杆菌性角膜潰瘍者也在增加在接觸鏡表麵通常有粘蛋白附著,易有綠膿杆菌的汙染加之接觸鏡本身對角膜上皮有損害特別是長期用接觸鏡,發生綠膿杆菌性角膜潰瘍者更多因此,角膜接觸鏡必須定期清洗和消毒
綠膿杆菌性角膜潰起病較急,出現症狀後即刻作細菌塗片檢查及結膜囊細菌培養有助本病的診斷,但此病的診斷主要靠病史及臨床體征。凡來勢迅猛、症狀嚴重、麵積較在的角膜潰瘍,在結膜囊培養尚未證實之前就應及時用藥,否則會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
綠膿杆菌性角膜潰瘍患者飲食原則宜清淡,少吃刺激性食物。以下推薦幾則適宜的食療方:
1、銀花複明湯
銀花、蒲公英各30克,炙桑皮、黃芩、龍膽草、黃連、蔓荊子、大黃、玄明粉各9克,花粉、生地、知母各12克,枳殼6克,木通、甘草各3克。
2、杞菊決明子茶
杞子10克,菊花10克,炒決明子10克。
3、拌黃花菜
將新鮮黃花菜15克洗淨,入沸水中約煮5分鍾,撈出瀝水切段,酌加食鹽、味精、芝麻油拌勻即成。
4、青魚膽汁飲
取青魚膽汁10滴,放入黃酒50毫升中,混勻即成。
一旦懷疑為綠膿杆菌感染,不必等待細菌培養結果,應分秒必爭按本病治療,開始治療越早,角膜組織破壞越少,視力恢複的希望就越大。在治療上,除總論中所述及者外,還應根據本病特點,進行下述處理。
1、嚴格實行床邊隔離,以免交叉感染。對患者使用的藥物和敷料,必須與其他患者分開,醫務人員在每次治療前後,也必須徹底洗手或戴手套。
2、選擇有效抗生素藥物中以多粘菌素B或粘菌素最有效,慶大黴素次之,可配成多粘菌素B或粘菌素5萬單位/毫升、0.4%慶大黴素、5%磺胺滅膿(sulfamylon)液,急性期每15~30分鍾點眼1次,同時可結膜下注射多粘菌素B,每次5~10萬單位,多粘菌素17萬單位;慶大黴素2~4萬單位,可有效控製感染。當細菌培養轉為陰性後,為防止複發,上述用藥還應持續1~2周。局部治療的同時,全身可肌注多粘菌素B或粘菌素,每日12.5毫克/kg體重。為防止和控製Gram陽性菌的混合感染,尚須用其他廣譜抗生素,如杆菌肽,新黴素、妥布黴素等。
3、散瞳用1~3%可托品液點眼或結膜下注射散瞳合劑使瞳孔充分散大。
4、可用0.25%醋酸液衝洗結膜囊,每日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