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 嬰幼兒型內斜視

嬰幼兒型內斜視簡介

相關問答

  嬰幼兒型內斜視又稱先天性內斜視,是指出生後6個月內發病的內斜視,因為很少能證明確係生後即發生內斜,多在生後6個月內才發現。

【詳情】

01嬰幼兒型內斜視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發病機製

  嬰幼兒型內斜視的確切病因尚不清楚,目前有如下2種學說:

  1、發育遲緩:發育遲緩指患兒出生後由於在皮質發育階段,保證眼球正位的正常運動融合發育遲緩或先天缺陷。Spiritus綜合了幾項對2200名新生兒進行的研究指出,新生兒階段視覺係統尚不成熟,出生時視網膜視差敏感度降低,視網膜視差是眼球轉向係統和運動融合的基礎,因此患兒出生時眼位是不穩定的。在生後早期內斜多見,外斜較少,但這種眼位偏斜大都是暫時的,3個月以內消失。Worth認為先天性融合功能缺陷是嬰幼兒內斜視的病因,因而無論在任何年齡手術,都不可能獲得雙眼單視功能。Chavasse等認為中樞或周圍性因素幹擾了雙眼視覺反射,引起嬰幼兒內斜視,而融合是一種獲得性反射。近年多數學者都支持這一觀點,認為早期手術獲得正位,能夠提供雙眼視覺發育的機會。

 2、遺傳因素:嬰幼兒型內斜視常有家族史,但遺傳規律尚待探討。Wardenburg報道單卵雙生斜視發生率為81。2%,雙卵雙生為8。9%。Helvenston發現16%嬰幼兒型內斜視患兒的父母立體視銳度下降,而非斜視患兒的父母僅2%有立體視銳度低下。

02嬰幼兒型內斜視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1、DVD或DHD:嬰幼兒型內斜視患兒DVD的發生率國外報道為46%~90%,國內報道為21.2%,較國外低。

  2、單眼或雙眼斜肌功能過強:嬰幼兒型內斜視一側或雙側下斜肌功能過強的發病率高達78%,國內報道為63.6%。因此常表現V征,合並有上斜肌功能過強者則表現為A征。

 3、隱性或顯性眼球震顫:Hiles等報道30%的嬰幼兒型內斜視患兒有旋轉性眼球震顫。Lang觀察有50%的患兒有隱性眼球震顫。國內沈潔等報道21.2%伴有眼球震顫。

  4、頭位:因伴發有垂直斜視和眼球震顫,嬰幼兒型內斜視患兒常合並頭位異常。

  5、視動性眼球震顫和眼球水平追隨運動的非對稱性。

03嬰幼兒型內斜視有哪些典型症狀

  1、6個月以內發生的恒定性內斜視可間歇出現。

  2、斜視度數較大

  先天性內斜視度數大,多大於或等於40△,且穩定,不受檢查距離,注視眼及調節因素的影響,國外文獻中Helvenston報道133例的平均斜視度為40△,Costenbader50例中48例(96%),Foster34例中17例(50%)斜視度在40△以上;vonNoorden等報道斜視度平均50△~60△,國內有作者報道55例,平均斜視度為50。

  3、一般檢查方法難以發現中樞神經係統異常。

  4、輕度遠視

  戴矯正眼鏡後斜視角無變化,Costenbader報道500例嬰幼兒型內斜視中,近視占5.6%,輕度遠視占46.2%,中度遠視占41.8%,高度遠視占6.4%;斜視度的大小與屈光不正的類型和程度無關,一般認為1~2歲嬰兒有0~3.OOD的屈光不正是屬於生理性的,隨年齡增長,遠視度逐漸減少。

  5、幼兒型內斜視多為交叉注視

  即注視右側時使用左眼,注視左側時使用右眼,表現為假性外直肌麻痹,因此很少形成弱視,如為單眼注視,可伴發弱視,Costenbader報道500例,弱視有205例占41%,因此,對此類患兒應早期治療,方法如交替遮蓋法,阿托品交替擴瞳法,使其變為交替注視。

  6、眼球運動

  嬰幼兒型內斜視患兒可表現為外轉力弱,內轉過強,應排除假性外轉不足及患兒不配合外展檢查等,方法是:當發現外轉不足時可用外轉眼作注視眼,盡力引導其外轉,若此時外轉正常則為假性;當患兒不配合檢查時,可采用“娃娃頭試驗”法,即在患兒雙眼注視正前方的狀態下,用手左右轉動患兒頭部,借頭眼側轉觀察內外直肌功能。

04嬰幼兒型內斜視應該如何預防

  確切病因不明,缺乏有效的和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做好孕期的預防保健,減少胎兒畸形的發生有一定的意義:孕婦需要注意保持心態良好,規律生活,避免壓抑和情緒緊張;飲食規律,加強營養,避免油炸煎烤類食物,以及含有防腐劑類的食物;避免接觸放射源,避免亂用藥物;注意避免受涼、勞累,以免引起感冒等病毒感染

05嬰幼兒型內斜視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1、一般檢查:常有單眼或雙眼斜肌功能過強、隱性或顯性眼球震顫、合並頭位異常、視動性眼球震顫等症狀。

 2、視力及屈光度檢查:可有固定性內斜視,而且斜視度數較大且固定,同時可伴有弱視。

 3、眼球運動檢查:當發現外轉不足時可用外轉眼作注視眼,盡力引導其外轉若此時外轉正常則為假性;當患兒不配合檢查時,可采用“娃娃頭試驗”法,即在患兒雙眼注視正前方的狀態下,用手左右轉動患兒頭部借頭眼側轉觀察內外直肌功能。

06嬰幼兒型內斜視病人的飲食宜忌

  1、綠豆藕羹:藕1節,綠豆30克。將藕洗淨切成小塊,與綠豆同煮至熟爛後食用。每日1劑。可清熱涼血、去赤止痛,適用於眼熱赤痛者。

  2、枸杞肉絲:枸杞100克,豬瘦肉300克,青筍(或玉蘭片)10克,豬油100克,各種佐料適量。將豬瘦肉洗淨,切成6厘米左右的細絲,青筍也同樣製作,枸杞子洗淨。待油七成熱時,下入肉絲、筍絲煸炒,加入料酒、醬油、食鹽、味精,放入枸杞,翻炒幾下,淋人麻油即可。枸杞可滋補肝腎、潤肺明目,豬肉富含蛋白質,兩者共食,可使氣血旺盛,營養眼內各組織。

07西醫治療嬰幼兒型內斜視的常規方法

  一、治療

  嬰幼兒型內斜治療的目的:①防止弱視的發生;②矯正眼位,使看遠看近的斜視度減少並接近正位;③促進雙眼視覺的形成和建立。但無論何年齡進行手術矯正,都很難獲得良好的雙眼單視。

  1、手術治療

  (1)防止弱視:不具備手術時機或手術條件的嬰幼兒型內斜視患兒,可采用短小交替遮蓋法,對不能配合遮蓋的患兒則用阿托品交替擴瞳法,使其變為交叉注視,以預防弱視的發生。

  (2)屈光矯正:能配合戴鏡,且有中度以上遠視者,首先戴鏡矯正,戴鏡2個月內斜度無變化者,應考慮手術。

  (3)藥物注射療法:20世紀70年代Scott首先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對眼外肌進行化學去神經治療,注射這種毒素後的肌肉會產生暫時性的麻痹。Campos曾應用A型肉毒素治療5~8個月齡的嬰幼兒型內斜視患兒,雙眼內直肌注射量分別為2~3U肉毒毒素,獲得滿意效果。內直肌注射肉毒毒素可以減少DVD的發生,改善外轉受限和隱性眼球震顫。

  2、治療

  (1)手術時機:幼兒型內斜視矯正手術年齡何時最好,目前有幾種爭論,一種認為嬰幼兒型內斜視,雙眼視功能存在先天性缺陷,缺乏中心融合功能,早期手術不能獲得雙眼單視,隻能取得周邊性融合,主張晚一點手術(2歲以後);第2種認為2歲前手術可獲得雙眼單視;第3種認為4~5歲以後手術,也可獲得雙眼單視。大多數主張2歲以前,認為早期手術獲得功能性治愈的機會多。若長期不做矯正,可引起眼外肌、眼球筋膜及球結膜的繼發性攣縮改變,造成以後手術上的困難,影響預後。

  (2)手術方法:采用雙眼內直肌後退術。對斜度≥60△,且有單眼弱視者可采用雙眼內直肌後退加弱視眼外直肌縮短術。內直肌後退量5~7mm。對合並DVD者,則要根據斜視度的大小及出現頻率來決定是否手術。對已過發生弱視年齡的兒童,一眼有DVD,且雙眼視力相近或相等者,可用壓抑療法或主眼用散瞳劑,以改變注視眼,若能獲得美容矯正,則不必手術。對DVD明顯且合並下斜肌功能過強者,可用上直肌後退,或聯合下斜肌轉位術矯正。但對嬰幼兒型內斜視手術很難一次獲取正位,需觀察數年後,根據眼位再次手術。

  二、預後

  可能需要多次手術才能獲得正確眼位。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