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人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為鏈球菌和葡萄球菌。在鏈球菌感染的心內膜炎中,據觀察隨年齡增長鏈球菌的菌株類型有改變,例如35~55歲人群常以草綠色鏈球菌為主,而>55歲者以牛鏈球菌和腸球菌為多見。牛鏈球菌菌血症所致的心內膜炎與在老年多見的胃腸道下部損害如息肉和結腸癌有關;腸球菌引起的心內膜炎和老年男性患者前列腺疾病的泌尿係感染有關。
1、入侵途徑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牙科、泌尿生殖係、胃腸道及呼吸道或器械檢查廣泛開展,菌血症相應增加。一些治療手段如長期血液透析、心髒手術、日益增多的靜脈導管操作及輸液、人工瓣膜置換、靜脈注射麻醉藥成癮均可成為心內膜炎的感染途徑。褥瘡、全身性感染及宿主機體防禦能力下降時所致的菌血症也易誘發感染性心內膜炎。
2、易感因素
在器質性心髒病中,風濕性心髒病及先天性心髒病比例下降,而由二尖瓣脫垂、老年性退行性瓣膜病變、人工瓣膜、人工心髒起搏器植入並發感染性心內膜炎有增高的趨勢。有報道,在自身瓣膜感染性心內膜炎中,老年退行性心髒病占21%。人工心髒瓣膜、主動脈瓣膜疾病、二尖瓣關閉不全、及各種先天性心髒病等為感染性心內膜炎的高危因素,二尖瓣狹窄、肺動脈瓣病變、特發性肥厚性主動脈瓣下狹窄及鈣化性主動脈硬化是感染性心內膜炎的危險因素,近年來強調二尖瓣脫垂,特別是伴有反流者更具有發生感染性心內膜炎的危險性。
老年中退行性瓣膜病、鈣化性主動脈硬化發生率高,換瓣手術在老年中相應增多以及人工心髒起搏器植入等的機會增多,可能與老年發病率增高也有關。
老年感染性心內膜炎可以並發以下疾病:
1、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最常見的並發症,可發生於任何階段。與其他並發症相比,心力衰竭可嚴重影響感染性心內膜炎的預後及其療效,也是主要致死原因。瓣膜嚴重損壞、心肌膿腫和栓塞性心肌梗死是引致心衰的主要原因。
2、栓塞
約有2/3急性心內膜炎並發動脈栓塞,而亞急性患者約占1/3。按照其發生率的次序為腦、肺、心髒、脾及四肢動脈。由於老年常患有動脈粥樣硬化,也易發生動脈栓塞,栓塞的後果取決於栓子大小和栓塞部位。
3、其他
此外尚有心肌梗死、傳導障礙、心律失常、心肌炎和心肌膿腫等。少見的並發症還有細菌性動脈瘤、腎功能障礙以及轉移性感染等。
老年患病時臨床表現常不典型,病程經過緩慢,逐漸惡化,常以虛弱、不適、厭食、體重減輕、關節痛或肌痛等非特征性症狀開始。
1、發熱
大部分病人均有發熱,熱型以不規則多見,也可為間歇或弛張型,體溫一般低於39.5℃。但約1/3的老年病人無發熱,可能因發熱前用過抗生素或激素,對感染反應遲鈍、年老、極度虛弱或伴有嚴重的心力衰竭或腎功能衰竭,即便證實有菌血症,但也可表現為無熱性菌血症。
2、貧血
此為較常見的症狀之一,主要是由於感染抑製骨髓所致,多為輕、中度貧血,晚期病人可出現重度貧血,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呈進行性下降。
3、心髒
病人常因瓣膜穿孔或腱索斷裂、心肌膿腫和栓塞性心肌梗死導致心力衰竭,多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是本病最嚴重並發症,也是最常見的致死原因,一旦出現心力衰竭,病人預後極差。
查體聞及心髒雜音可由於基礎心髒病和(或)心內膜炎損害所致,在發熱不明時如出現新的心髒雜音,強烈提示感染性心內膜炎的診斷,據統計,本病主動脈瓣受累占42%,二尖瓣占48%,三尖瓣極少見,大多數病人可聞及心髒雜音,但雜音較輕,為柔和的中等音調的收縮早期雜音,常解釋為因發熱,貧血等非心因性所致,有25%~33%老年病人聽不到雜音,僅有原因不明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髒外症狀,病變累及傳導係統時也可發生心律失常和致死性傳導阻滯,冠狀動脈栓塞可發生有或無症狀的急性心肌梗死。
4、神經係統
腦栓塞可引起各種短暫或持久性神經綜合征的突然發作,約1/3的老年病人可出現神經係統症狀和體征,如神誌恍惚、精神錯亂、語言障礙、偏癱或昏迷,這些症狀主要來自血栓形成、栓塞、大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真菌性動脈瘤或腦膿腫等所致。症狀的發生取決於血管病變的部位,以大腦中動脈栓塞引起的偏癱高達15%。也可表現為腦膿腫、腦炎和腦膜炎等其他形式的腦血管病損。有神經係統損害的病例病死率高達55%。
5、腎髒
腎髒損害也是老年病人主要的臨床表現,腎栓塞可表現為腎區疼痛。血尿和蛋白尿、尿沉渣可見白細胞和管型,偶可發生腎動脈栓塞而導致缺血性壞死,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
6、其他
約20%老年病人可有外周血管損害,常見的是瘀點、線狀出血、Roth結節、Janeway結、Osler氏結節和杵狀指;脾栓塞可有左上腹疼痛,脾區可聞及摩擦音,脾腫大較少見,僅占15%;老年病人骨骼肌係統症狀如關節痛、背痛、下肢彌漫性肌痛等較常見,常將此誤認為風濕病;另可因肺、腸、四肢動脈栓塞出現相應的臨床症狀。
老年感染性心內膜炎是治療困難和死亡率較高的疾病,因此預防本病的發生比進行積極的治療更為重要主要針對老年患本病的病因采取預防措施常可收到較好的效果例如老年常患齲齒、牙周病等,在進行牙科處理時易發生鏈球菌性菌血症,因此治療前1小時應肌內注射普魯卡因青黴素120萬U和鏈黴素1克
作泌尿科、婦科或胃腸道檢查或手術時也可發生革蘭陰性杆菌或腸球菌菌血症,故在術前1小時均應給與抗生素12小時後再給藥1次特別是老年行人工瓣膜置換術時、術前與術後均應給予抗生素進行預防性治療因為瓣膜置換術發生感染的危險性和發生菌血症的可能性均很大此外在對有心髒瓣膜的老年患者進行牙科處理或鼻咽部手術時,術前1小時均應給予抗生素口服或肌注以防引起感染性心內膜炎但是VanderMeer等對應用抗生素預防自身瓣膜心內膜炎的效果提出異議他們的臨床觀察表明其預防效果僅為6%
除了相應的臨床症狀以外,結合以下檢查結果,可以對心內膜炎進行診斷。
一、超聲心動圖
此已成為診斷感染性心內膜炎的主要手段之一。它能發現贅生物而使感染性心內膜炎得以確診,此外還可提供有關瓣膜損害,血流動力學改變及複雜並發症的信息。近年來出現了經食管超聲心動圖,在感染性心內膜炎中價值明顯優於M型超聲心動圖及經胸壁超聲心動圖。經食管超聲心動圖通過利用食管靠近心髒解剖位置的優勢,使心髒結構更清晰顯示,它是將超聲心動圖傳感器置於內窺鏡中,從食管內顯示心髒結構,避免了經胸壁超聲受胸壁和肺的幹擾。但超聲診斷也有其局限:
1、可能將瓣膜鈣化、增厚、瓣葉或腱索斷裂看作贅生物。
2、不易判別病灶是否為活動性感染,尤其是複發者。
3、與無菌性血栓性心內膜炎不易鑒別。
4、超聲結果正常不能排除感染性心內膜炎。
二、核素檢查
例如67Ga掃描可顯示感染灶,近來有報道用99mTc標記的抗NCA-95抗粒細胞抗體能在感染性心內膜炎感染灶中濃聚,可作為超聲心動圖的輔助診斷手段,提高感染性心內膜炎的診斷率。
三、其他
直接測定特異性病原抗原及抗體,如免疫沉澱實驗和補體結合試驗等;心導管造影極少用於感染性心內膜炎的診斷,因有導致贅生物脫落的危險,僅偶爾用於了解瓣膜的嚴重程度和血流動力學變化。
老年心內膜炎患者適宜選擇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纖維素、低脂、低鹽、低糖飲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飲食合理搭配,吃飯要少量多餐,勿過饑過飽。
老年感染性心內膜炎的治療原則:①對懷疑有本病且病情嚴重者(嚴重中毒症狀、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主動脈瓣區反流性雜音以及主要器官栓塞)可不必等血培養結果,即或是陰性也應給予抗生素治療。②本病一經確診,可根據菌種類型、病情程度和全身狀況選用有效的藥物進行治療。③用藥量要充足:但必須進行動態監測,即保持血中適宜的治療濃度,又要防止發生嚴重的副作用。④根據致病菌毒力、受累瓣膜以及並發症情況決定療程,一般為4~6周或更長時間。
一、治療方法
1、抗生素治療:對於不同的微生物感染應選擇不同的抗生素。
鏈球菌:對於青黴素和其他β-內酰酶敏感的鏈球菌傳統方案:青黴素G1000~2000萬U/d,加或不加一種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此方案的複發率僅為1%~2%。對草綠鏈球菌感染的心內膜炎使用頭孢曲鬆(頭孢三嗪)2g/d有效。對青黴素高度敏感的病人也可選用萬古黴素15mg/kg,用4周。一種新的糖肽(Glycopeptide)抗生素Eicoplanin也可選用,第1~2天用500mg,2次/d,此後每天10mg/kg。25%的病人可發生藥物熱,其再發率與應用青黴素相似。
葡萄球菌:20%的自身瓣膜及瓣膜修複後的感染性心內膜炎是由金黃葡萄球菌引起,並且大部分的靜脈使用毒品的心內膜炎也是由金黃葡萄球菌感染引起。治療方案的選擇主要基於藥物敏感實驗的結果、感染瓣膜的類型如為正常瓣膜或修複的人工瓣膜、感染的部位如為左心或右心心內膜炎及病人的本身身體狀況。
2、手術治療:需進行早期外科手術的情況:
臨床體征及評估:①持續性膿毒血症在正常瓣膜及修複後的感染性心內膜炎均為需行外科手術最常見的指征。②大部分的心力衰竭可經過內科治療得到控製,在合並有主動脈瓣膜病變時可引起難以控製的心力衰竭,此時需行外科治療,有多髒器功能衰竭的病人。特別是老年病人死亡率極高。③真菌感染引起的感染性心內膜炎。④反複發作的全身栓塞。⑤發生於修複瓣膜的感染性心內膜炎。⑥因為贅生物栓塞引起的心髒傳導障礙及心肌缺血。
二、預後
決定預後的因素有年齡,致病菌種類,開始接受治療的時間,病變瓣膜的部位和範圍,是否存在心力衰竭、腎功能不全,並發栓塞、動脈瘤、心肌膿腫和心肌炎等。
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病死率隨年齡增大而增加。老年患胃腸道和泌尿道腫瘤以有其他疾病者,由於免疫力降低易得感染性心內膜炎,且易為原發疾病掩蓋,延誤診斷和治療,故預後不佳,病死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