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不節,勞倦過度,憂思日久,稟賦不足,年老體衰,大病初愈,調養失慎都可以導致脾胃虛弱證。《諸病源候論·五髒六腑病諸候·脾病候》:脾氣盛,為形有餘,則病腹脹,溲不利,身重苦饑,足痿不收是為脾氣之實也,則宜瀉之。脾氣不足,則四肢不用,後泄,食不化嘔逆,腹脹腸鳴,是為脾氣之虛也。"因此其病因有三方麵:一為飲食失調,二為勞累過度,三由於急慢性病。以上諸因,耗傷脾胃,導致脾胃不足,運化失健,形成脾胃虛弱證。
脾胃虛弱病程長,泄瀉時輕時重或時發時止,大便稀溏,色淡無臭味,夾有不消化食物殘渣,食後易瀉,吃多後見腹脹、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麵色萎黃,神疲倦怠,形體瘦弱,舌質淡,苔薄白。治以健脾益氣,助運化濕。
脾胃虛弱症狀:因稍進油膩食物或飲食稍多,大便次數就時顯增多,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時瀉時溏,遷延反複,飲食減少,食後脘悶不舒,麵色萎黃,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
1、消化道:便秘or大便稀溏
從消化道上來講,脾虛導致的病症一般有:食欲不振,偏食挑食,口中無味,脾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幾乎所有的胃腸道疾病都可出現或伴有脾虛。脾虛一般會大便溏稀,不過也可能會出現大便幹結、便秘,因為脾虛會導致腸胃缺少動力。
2、肌肉:肥胖or消瘦
脾主肌肉,所以脾虛的人會感覺全身乏力,出汗多,氣短。另外眼皮屬於“肉輪”,脾虛會覺得眼皮沉重,似乎抬不起來,下肢容易水腫。身體太瘦,是因為脾虛不能運化,難以吸收。而肥胖是因為脾虛生濕,濕氣難以運化,淤積在體內。脾濕肥胖往往是肚子肥胖。
3、婦科:白帶過多
女性因為婦科炎症,也往往會引起脾虛濕重。白帶過多、月經量過多或過少都可能是脾虛引起的。月經量過少是因為脾虛引起的氣血不足,子宮內膜生長太薄,月經量過多是因為脾虛不能固攝經血。
4、睡眠:流口水也因脾虛
脾虛的人會出現記憶力減退的症狀,另外會感到頭蒙,睡眠質量差。很多人睡覺會流口水,這和脾虛也有關係。中醫認為,涎(口水)為脾之液,正常情況下不會外溢,當脾虛不能收攝津液時,才會出現睡覺流口水的現象。
5、自查:看看自己的舌頭
除了以上我們所說的症狀外,你還可以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如果舌邊齒印比較明顯,就是脾虛的表現。
中醫學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是一對表裏髒腑,共同主持對水飲、食物的消納吸收,但功能上又各有特點胃主受納,作用是受盛水穀、腐熟水穀,具有攝入水穀並對水穀進行初步消化的功能脾主運化,作用是運化水穀,具有對水穀進一步消化吸收的功能
若平素脾胃虛寒的人,或寒證的胃痛、腹痛、泄瀉等,應多食性味辛熱的蔥、薑、韭、蒜、胡椒等若脾胃虛弱的人,宜食用紅棗、山藥、扁豆、芡實、蓮子肉等而胃熱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幹寒生津之品若氣機阻滯的病人,宜多食蘿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調料,茲將與脾胃病有關者,擇要敘述
脾胃虛弱的常見臨床表現:病程較長,泄瀉時輕時重、或時發時止,大便稀溏,色淡無臭味,夾有不消化食物殘渣,食後易瀉,吃多後見腹脹、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麵色萎黃,神疲倦怠,形體瘦弱,舌質淡,苔薄白,脈虛無力。脾胃虛弱是中醫辨證的診斷,主要采用中醫辯證的方法來確診,西醫檢查無法確定,因此不需要進行西醫檢查。
脾胃虛弱含義比較籠統,包含了脾氣虛、脾陽虛、脾不統血、中氣下陷、胃陽虛、胃氣虛、胃陰虛及脾胃虛寒等中醫證候,多因飲食不節,勞累過度,久病耗傷脾氣所致。其後曆代醫家對脾氣虛證進行深入研究及發揮,指出脾主運化,是氣血生化之源,為後天之本。若先天稟賦不足,年老體衰,或大病,久病之後,元氣未複,失於調養,均可使脾氣虧虛,運化功能失常,導致氣血生化乏源,形成脾氣虛證。脾胃虛弱患者的飲食調理很重要,下麵專家介紹脾胃虛弱的食療方。
1、益脾餅白術、幹薑、雞內金、熟棗肉。前三味軋細焙熟,共合棗肉,同搗為泥,作成小餅,炭火上炙幹,晨起空腹,細嚼咽之。
2、蜂蜜蜂蜜隔水蒸熟後,於食前空腹一次服下,每日2~3次,堅持每日服用。
3、薏米蓮子粥薏苡仁、蓮子肉(去皮心)、冰糖適量。先煎苡仁,繼入蓮子肉,待粥成後加入冰糖,作早點食用。
4、山藥扁豆糕鮮山藥、扁豆、陳皮、紅棗肉。將山藥去皮切成薄片,再將棗肉切碎,共合均勻後蒸糕,做早餐食之,每次50~100克。
5、大麥湯羊肉、草果、大麥仁。羊肉切片後,與草果熬湯,過濾後用湯煮大麥仁,熬熟,加鹽少許即成,亦可在濾汁後與肉同煮食之。
脾胃虛弱的為健脾益氣,助運化濕。主要方劑:六君子湯、參苓白術散。常用中藥有黨參、白術、茯苓、山藥、苡仁、焦山楂、焦神曲、陳皮、砂仁(後下)。可水煎服,每日1劑,分2--3次服。
如時見腹痛,加木香、香附,兼舌苔白膩者,加蒼術、厚樸。大便清稀,小便色清,腹部隱隱作痛,加炮薑、肉豆蔻、益智仁。少氣懶言,便瀉不止,甚至脫肛,加黃芪、升麻、葛根。兼夾濕熱,口苦舌黃,或大便夾黏凍,加黃連、馬齒莧。
1、六君子湯適於脾虛諸證
方藥:黨參、白術、茯苓、陳皮、法半夏、炙甘草。
脘腹痞悶脹痛,惡心嘔吐者,加木香、砂仁、藿香;若泄瀉而兼腹中冷痛、手足不溫者,可加炮附片、幹薑,或咳嗽、痰涎較多且有嘔惡、頭暈者,加竹茹、枳殼克,若久咳痰多而清稀,氣短乏力者,加炙紫菀、款冬花、白前。
2、參苓白術散適於脾氣虛而挾濕諸證
方藥:黨參、白術、茯苓、炙甘草、山藥、炒扁豆、蓮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
若兼見帶下色白質稀量多者,可加蒼術、車前子、澤瀉、柴胡,若白帶日久不止,尚可再加金櫻子、芡實、煆龍牡。小兒疳積,服用此方,再加雞內金、神曲、麥芽、山楂,為細末,每次服3克,1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