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神經外科> 腦動脈瘤

腦動脈瘤簡介

相關問答

  腦動脈瘤多為發生在顱內動脈管壁上的異常膨出,是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腦血管意外中,僅次於腦血栓和高血壓腦出血,位居第三。任何年齡可發病,多數好發於40至60歲中老年女性。女性發病率比男性略高,造成腦動脈瘤的病因尚不甚清楚,多數學者認為顱內動脈瘤是在顱內動脈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內壓力增高的基礎上引起,高血壓、腦動脈硬化、血管炎與動脈瘤的發生與發展有關。顱內動脈瘤好發於腦底動脈環(Willis環)上,其中80%發生於腦底動脈環前半部。

【詳情】

01腦動脈瘤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腦動脈瘤係顱內動脈壁的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腦血管意外中,僅次於腦血栓和高血壓腦出血,位居第三。本病好發於40—60歲中老年,青少年少見。

 1、先天性因素

  腦動脈管壁的厚度為身體其他部位同管徑動脈的2/3,周圍缺乏組織支持,但承受的血流量大,尤其在動脈分叉部。管壁中層缺少彈力纖維,平滑肌較少,由於血流動力學方麵的原因,分叉部又最易受到衝擊,這與臨床發現分叉部動脈瘤最多、向血流衝擊方向突出是一致的。管壁的中層有裂隙、胚胎血管的殘留、先天動脈發育異常或缺陷(如內彈力板及中層發育不良)都是動脈瘤形成的重要因素。先天動脈發育不良不僅可發展成囊性動脈瘤,也可演變成梭形動脈瘤。

 2、後天性因素

  (1)動脈硬化:動脈壁發生粥樣硬化使彈力纖維斷裂及消失,削弱了動脈壁而不能承受巨大壓力。硬化造成動脈營養血管閉塞,使血管壁變性。40~60歲是動脈硬化發展的明顯階段,同時也是動脈瘤的好發年齡,這足以說明二者的相互關係。

  (2)感染:感染性動脈瘤約占全部動脈瘤的4%。身體各部的感染皆可以小栓子的形式經血液播散停留在腦動脈的周末支,少數栓子停留在動脈分叉部。顱底骨質感染、顱內膿腫、腦膜炎等也會由外方侵蝕動脈壁,引起感染性或真菌性動脈瘤。感染性動脈瘤的外形多不規則。

  (3)創傷:顱腦閉合性或開放性損傷、手術創傷,由於異物、器械、骨片等直接傷及動脈管壁,或牽拉血管造成管壁薄弱,形成真性或假性動脈瘤。

  (4)其他 此外還有一些少見的原因如腫瘤等也能引起動脈瘤。顱底異常血管網症、腦動靜脈畸形、顱內血管發育異常及腦動脈閉塞等也可伴發動脈瘤。

  除上述各原因外,還有一個共同的因素是血流動力學的衝擊。動脈壁在上述先天因素、動脈硬化、感染或外傷等破壞的基礎上,加上血流的衝擊是動脈瘤形成的原因。在臨床上有時可見到下列情況發展成動脈瘤:①殘餘的動脈瘤蒂:即夾閉動脈瘤時剩下一小部分薄壁。②動脈分叉處的膨隆:如頸內動脈-後交通支交界處的膨隆。③動脈壁的一部分向外突出。這些可在2~10年演變成動脈瘤。

02腦動脈瘤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腦動脈瘤並非腫瘤,它是腦動脈壁局部的異常膨出。簡單說,腦動脈瘤就好比動脈壁上吹了個小氣球,膨出的腦動脈壁極薄,隨時都會破裂。腦動脈瘤破裂後血液可進入腦實質或者一個名叫蛛網膜下腔的緊貼腦組織的間歇中,並可出現一係列危及生命的演變過程,患者可能經曆下列一種或多種病程經過。

  1、再度破裂出血腦動脈瘤當它會破裂時,壁已經變得非常薄而脆,在最薄的地方破裂,既已破裂,便有非常高的機會再度破裂,尤其前24小時,再度破裂造成的病死率在50%以上。臨床約80%的蛛網膜下腔出血是由腦動脈瘤破裂引起的。蛛網膜下腔出血病情來勢十分凶險,約10%~15%的患者會在抵達醫院之前死亡,而更可怕的是大概有40%~50%的病人,會在第一次破裂後發生第二次破裂。第二次破裂的病死率在70%~80%,如果發生第三次破裂,幾乎是100%不可能存活了。所以人們把腦動脈瘤形容為隨時能爆炸的“炸彈”。

  2、血管痙攣可分為早期(前三天)與晚期(三天後至兩周甚至更久)。晚期的血管痙攣與出血多少有關係,血管痙攣後會使得血流受阻不通,進而導致另一種“腦中風”——腦梗死,它可造成嚴重的後遺症,如癱瘓、植物人甚至死亡,是動脈瘤破裂出血致殘的最常見原因。

  3、腦積水由於腦內水流通道被血塊堵塞,便造成腦積水。腦積水也分急性和慢性,慢性腦積水可以在數個月以後才出現症狀。

  4、腦水腫因腦血管破裂對腦造成傷害,便會出現腦子腫脹。腦積水血管不通也會造成腦腫脹,而使顱內壓力升高產生危害。

  5、身體功能改變如免疫功能下降導致細菌感染,交感神經過度活躍產生心髒、肺髒或腎髒功能異常,以及體內水、電解質的異常等等。

03腦動脈瘤有哪些典型症狀

  腦動脈瘤在發生破裂之前可以不引起任何症狀,但約有半數的病人在動脈瘤發生大量出血之前有警兆症狀,其中最常見的症狀是由動脈瘤小量漏血所造成的突發劇烈的頭痛,猶如頭被棒子重擊一般。其次是因動脈瘤增大壓迫鄰近神經組織而引起症狀如眼瞼下垂、一側眼睛睜不開、複視、偏盲、視力喪失以及麵部疼痛等。另外亦有因血管痙攣而出現缺血症狀如頭暈等。因此疑似上述的警兆症狀出現時,應找神經外科醫師診治,腦動脈瘤出血前的診治是減少死亡率和致殘率的最佳方法。

  一旦腦動脈瘤發生破裂,通常出現突發劇烈的頭痛,這種頭痛是瞬間且未曾經曆過的頭部猶如晴天劈裂樣的劇烈疼痛,而不是一點點慢慢的頭痛。這種頭痛可向頸肩、腰背和下肢延伸,並伴有惡心,嘔吐,麵色蒼白,全身出冷汗,半數以上出現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輕者短暫神誌模糊,重者昏迷逐漸加深,嚴重時病人可因發生腦疝而喪命。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病人可能以突發劇烈的頭痛為唯一的發病症狀,因此對此情況必須作進一步檢查以排除腦動脈瘤破裂出血。

04腦動脈瘤應該如何預防

  對於腦動脈瘤 ,目前沒有能夠預防其發生的辦法對於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議定期進行腦血管的影像學檢查,以便能夠在動脈瘤破裂出血前發現病變並給予恰當的治療平時應當對危險因素加以控製,從而降低動脈瘤的發生率

05腦動脈瘤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腦動脈瘤又稱顱內動脈瘤,多因腦動脈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內壓力增高的基礎上引起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下麵就是專家為你講解顱內動脈瘤的檢查方法:

  1、確定有無蛛網膜下腔出血。出血急性期,CT確診SAH陽性串極高,安全迅速可靠。出血一周後,CT不易診斷。腰椎穿刺可能誘發動脈瘤破裂出血,故一般不再作為確診SAH的首選。

  2、因顱內動脈瘤多位於顱底部WiLLis動脈環,直徑小於1.0cm的動脈瘤,CT不易查出。直徑大於1.0cm,注射對比劑後,CT掃描可檢出。MRI憂於CT,動脈瘤內可見流空。MRA可提示不同部位動脈瘤,常用於顱內動脈瘤篩選。三維CT(3D-CT)從不同角度了解動脈瘤與載瘤動脈的關係,為手術夾閉動脈瘤決策提供更多的資料。

  3、腦血管造影是確診顱內動脈瘤必須的檢查方法,對判明動脈瘤的準確位置、形態、內徑、數目、血管痙攣和確定手術方案都十分重要。DSA更為清晰。經股動脈插管全腦血管造影,可避免遺漏多發動脈瘤。病情在三級以下,腦血管造影應及早進行,三級和三級以上病人可待病情穩定後,再行造影檢查。及早造影明確診斷,盡快手術夾閉動脈瘤,可以防止動脈瘤再次破裂出血。首次造影陰性,可能因腦血管痙攣而動脈瘤未顯影,高度懷疑動脈瘤者,應在3個月後重複造影。

06腦動脈瘤病人的飲食宜忌

  腦動脈瘤患者出院後首先應該讓病人在心理上保持樂觀,避免激動。其次要注意控製血壓。此外,術後需進行複查全腦血管造影,定期門診隨訪。腦動脈瘤手術後的飲食應注意:

  1、控製熱能的攝入。可使臨床症狀如呼吸困難得到改善。提倡吃複合糖類,如澱粉,標準麵粉,玉米,小米,燕麥等植物纖維較多的食物,促進腸道蠕動。有利於膽固醇的排泄。少進食葡萄糖、果糖及蔗糖,這類糖屬於單糖,易引起血脂升高。

  2、限製脂肪的攝入。膳食中應限製動物脂肪的攝入,烹調時,多采用植物油,膽固醇限製在每日300毫克以下。可多吃一些魚,海魚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能使膽固醇氧化,從而降低血漿膽固醇,還可延長血小板的凝聚,抑製血栓形成,預防中風,還含有較多的亞油酸,對增加微血管的彈性,預防血管破裂,防止高血壓並發症有一定作用。

  3、適量攝入蛋白質。以往強調低蛋白飲食,但目前認為,除合並有慢性腎功能不全者外,一般不必嚴格限製蛋白質的攝入量。高血壓病人每日蛋白質的量為每公斤體重1克為宜,例如:60公斤體重的人,每日應吃60克蛋白質。其中植物蛋白應占50%,最好用大豆蛋白,大豆蛋白雖無降壓作用,但能防止腦卒中的發生,可能與大豆蛋白中氨基酸的組成有關。每周還應吃2~3次魚類蛋白質,可改善血管彈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鈉排出,從而降低血壓。平時還應多注意吃含酪氨酸豐富的食物,如去酯奶,酸牛奶,奶豆腐,海魚等,如果高血壓合並腎功不全時,應限製蛋白質的攝入。

  4、多吃含鉀,鈣豐富而含鈉低的食品,如土豆,芋頭,茄子,海帶,萵筍,冬瓜,西瓜等,因鉀鹽能促使膽固醇的排泄,增加血管彈性,有利尿作用,有利於改善心肌收縮能力。含鈣豐富的食品如牛奶,酸牛奶,芝麻醬,蝦皮,綠色蔬菜等,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選用含鎂豐富的食品,如綠葉蔬菜,小米,蕎麥麵,豆類及豆製品,鎂鹽通過舒張血管達到降壓作用。

  5、膳食宜清淡。適當的減少鈉鹽的攝入有助於降低血壓,減少體內的鈉水瀦留。每日食鹽的攝入量應在5克以下或醬油10毫升,可在菜肴烹調好後再放入鹽或醬油,以達到調味的目的。也可以先炒好菜,再醮鹽或醬油食用。在注意減少鈉鹽的同時,應注意食物中的含鈉量,例如掛麵含鈉較多。蒸饅頭時,避免用堿,應改用酵母發麵。可用食鹽代用品如無鹽醬油等,都有利於高血壓病患者。

  6、多吃綠色蔬菜和新鮮水果,有利於心肌代謝,改善心肌功能和血液循環,促使膽固醇的排泄,防止高血壓病的發展。少吃肉湯類,因為肉湯中含氮浸出物增加,能夠促進體內尿酸增多,加重心,肝,腎的負擔。

  7、 忌食用興奮神經係統的食物,如酒,濃茶咖啡等,吸煙者應戒煙。

07西醫治療腦動脈瘤的常規方法

  腦動脈瘤是指腦動脈內腔的局限性異常擴大造成動脈壁的一種瘤狀突出。腦動脈瘤多因腦動脈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內壓力增高的基礎上引起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

一、腦動脈瘤非手術治療

  主要目的在於防止再出血和控製動脈痙攣等,適用於下述情況:①病人病情不適合手術或全身情況不能耐受開顱。②診斷不明確需進一步檢查。③病人拒絕手術或手術失敗。④作為手術前後的輔助治療手段。

  1、控製性低血壓

  是預防和減少動脈瘤再次出血的重要措施之一,但不宜降得過多,最好用經顱超聲監測,因為出血後顱內壓增高,若再伴有動脈痙攣,腦供血已相應減少,血壓降得過低會造成腦灌注不足而引起損害,通常降低10%~20%即可,高血壓患者則降低收縮壓原有水平的30%~35%,同時注意觀察患者病情,如有頭暈,意識惡化等缺血症狀,應予適當回升。

  蛛網膜下腔出血後可能出現顱內壓增高及腦積水,應用甘露醇,腦室引流,維生素E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等。

  2、降低顱內壓

  甘露醇不僅能降低顱內壓,增加腦血流量,推遲血-腦脊液屏障損害並減輕腦水腫,還能增加手術中臨時阻斷腦動脈的時間,動物試驗證實甘露醇對腦組織有保護作用,在其保護下,缺血腦組織的腦電波能恢複得較好,維生素E加地塞米鬆和甘露醇有很強的抗水腫作用,如再加上人造血效果更佳,給蛛網膜下腔出血的Ⅱ及Ⅳ級病人可使用甘露醇,每小時給20%甘露醇1.5mg/kg,以後2天增加20%,臨床症狀顯著進步,在24h即恢複到Ⅰ或Ⅱ級,甘露醇保護腦組織的具體機製尚不清楚。

  然而動物試驗阻斷局部腦血流30s,出現可逆性變化。阻斷120min,則出現神經細胞的皺縮,星形細胞膨大。12h星形細胞崩潰。24h神經細胞即已破壞,出現大量粒性白細胞,一支毛細血管阻塞120min後,管腔即變小,內皮細胞增多,可見腦梗死的形成是很快的,而在應用甘露醇後120min,毛細血管及神經細胞均未發生明顯的病理性改變,用動物的腦水腫模型發現:5例應用甘露醇並阻斷血流2h,僅1例出現腦水腫,阻斷4h,仍半數有效,如阻斷6h,則無作用,所以甘露醇的有效作用時間大約為2h,用兔做試驗,如用甘露醇加人造血,則阻斷6h仍無腦水腫出現,但單純用甘露醇或人造血,則不能控製丘腦出血性腦梗死的發生。

  二、腦動脈瘤的手術治療

  腦動脈瘤病人發生了蛛網膜下腔出血應早期手術(夾閉瘤蒂或栓塞動脈瘤),術中采取保護腦的措施(甘露醇,巴比妥類藥,異氟烷),術後擴容治療,目前對於腦前半循環動脈瘤及後半循環的動脈瘤,椎基底動脈連接部動脈瘤,小腦前下動脈及小腦後下動脈動脈瘤在蛛網膜下腔出血後早期手術,而對基底動脈及大腦後動脈第一部分的動脈瘤多等待其神經症狀改善及穩定後再手術。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