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因素單獨或共同成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易感因素,而大量飲酒則是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易感因素。脂肪肝的致病因素有化學因素,營養因素,內分泌代謝因素,生物性致病因素,遺傳因素等。
1.化學性致病因素:包括化學毒物(黃磷,砷,鉛,苯,四氯化碳,氯仿等),藥物(甲氨蝶呤,四環素,胺碘酮,糖皮質激素等),酒精等,嗜酒一直是歐美脂肪肝和肝硬化最常見的原因。
2.高熱量飲食及肥胖:高熱量飲食及肥胖是近年來引起脂肪肝最常見的因素之一,蛋白質及熱量缺乏是脂肪肝的另一重要原因。
3.生物因素:包括病毒和細菌等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蟲,這些致病因素主要引起肝細胞變性壞死及炎性細胞浸潤,導致肝細胞脂肪變性。
4.遺傳因素:通過遺傳物質基因的突變或染色體的畸變可直接致病,引起先天性代謝性肝病,其中肝豆狀核變性,半乳糖血症,糖原累積病,果糖耐受不良等遺傳性疾病可引起大泡性脂肪肝,而尿素循環酶先天性缺陷,線粒體脂肪酸氧化遺傳缺陷等則可引起小泡性脂肪肝。
脂肪肝的常見並發症包括:
1.由於維生素缺乏可伴有貧血、舌炎、外周神經炎以及神經係統症狀。
2.肝髒腫大常見,表現為輕度至高度腫大,但有時亦可見到重度脂肪肝在臨床上無肝大。
3.重症脂肪肝患者可以有腹水和下肢水腫,其他還可有蜘蛛痣、男性乳房發育、睾丸萎縮、陽痿,女子有閉經、不孕等。
輕度脂肪肝可無任何臨床症狀,尤其是老年由於飲食過量或高脂飲食造成者,臨床稱為“隱性脂肪肝”。中度或重症患者,特別是病程較長者症狀較明顯。常見的症狀有症狀者多表現為疲乏、食欲不振、右季脅痛、惡心、腹脹等肝功能障礙症狀。 可伴腹痛,主要是右上腹痛,偶爾中上腹痛,伴壓痛,嚴重時有反跳痛、發熱,白細胞計數增高,似急腹症的表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起病隱匿,發病緩慢,常無症狀。少數患者可有乏力、右上腹輕度不適、肝區隱痛或上腹脹痛等非特異症狀。嚴重脂肪性肝炎可出現黃疸、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症狀。常規體檢部分患者可發現肝髒腫大。發展至肝硬化失代償期則其臨床表現與其他原因所致肝硬化相似。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一般情況良好,常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可有乏力、食欲不振、右上腹隱痛或不適。
脂肪肝的發生,主要因為飲食結構不合理和酗酒所致,因此預防本病的發生,應建立合理、平衡的飲食結構和規律性的飲食方式不酗酒,常飲淡茶堅持適當的體育鍛煉積極治療原發病
每日三餐要調配合理,做到粗細搭配,營養平衡主食不可太精太細,應適量多吃一些粗糧,如燕麥、玉米、甘薯、豆製品等這些食物中含極豐富的亞油酸,鈣、硒、卵磷脂、維生物E和較多的纖維素,可降低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中和體內因過多食用肉食和蛋類所產生的過多的酸,保持人體酸堿平衡,並可將腸道內過多的脂肪、糖、毒素排出體外,起到降脂作用;保證充足的蔬菜、水果,以保證體內的維生素與食物纖維需求;水果含糖量較多,食用量要適當
節製飲食就是要控製高能量、高糖、高脂肪飲食首先要控製熱能,把體重減輕至標準體重作為目標,做到能量消耗高於能量攝入多吃副食,限製主食,戒煙限酒,特別要限製脂肪類食品;不吃或少吃甜食、油炸食品及肉湯、雞湯、魚湯;不吃動物內髒、蛋黃等高膽固醇食物,促進體內多餘脂肪氧化消耗,使體重減輕
脂肪肝的診斷主要依靠肝髒超聲檢查,並進行血清學檢查,明確肝功能情況。常用的化驗檢查項目包括:
1.血清學檢查
血清轉氨酶和γ-穀氨酰轉肽酶水平正常或輕、中度升高(小於5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升高為主。
2.影像學檢查
B型超聲檢查是診斷脂肪性肝病重要而實用的手段,其診斷脂肪性肝病的準確率高達70%~80%左右。CT平掃肝髒密度普遍降低,肝/脾CT平掃密度比值≤1可明確脂肪性肝病的診斷,根據肝/脾CT密度比值可判斷脂肪性肝病的程度。
3.病理學檢查
肝穿刺活組織檢查仍然是確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主要方法,對鑒別局灶性脂肪性肝病與肝腫瘤、某些少見疾病如血色病、膽固醇酯貯積病和糖原貯積病等有重要意義,也是判斷預後的最敏感和特異的方法。
脂肪肝患者合理的膳食應是低脂飲食,飲食應選擇高蛋白,適當熱量和低糖類飲食。肥胖者在保證機體蛋白質及各種營養素的基本需要的基礎上造成一種熱能消耗的負平衡狀態。營養不良性脂肪肝應以高蛋白的飲食,足量糖類和脂肪為原則。
控製飲食對高脂血症的防治是十分重要的。低脂飲食提倡清淡,基本吃素,但不宜長期隻吃素。宜限製高脂肪、高膽固醇類飲食,如紅肉(豬、牛、羊)、動物腦髓、禽類的皮、蛋黃、蟹黃、魚子、雞肝、黃油等攝入。限製脂肪攝入量在每天30~50克。健康人每天膽固醇的攝入量應低於300毫克,患有冠心病、高脂血症的患者每天膽固醇的攝入量應低於200毫克。糖類食品也要限製,不吃甜食和零食。多吃蔬菜和水果。食油宜用豆油、花生油、菜油、麻油等。蛋白的攝入以白肉為主,如禽類、有鱗魚等。饑飽適度,每餐進食量以下一餐就餐前半小時有饑餓感為度。
1.低脂肪飲食
(1)每日脂肪量限於40g以下,禁用油炸物,肥肉,豬油及含脂肪多的點心。
(2)食物烹調可采用蒸,鹵,煮,燴等,少用油或不用油的方法來改善食物的色香味。
(3)可選用脫脂奶,或肉湯去油,忌用油脂糕餅,奶油糖果,果仁等。
2. 低膽固醇飲食
(1)膽固醇每日限製在300mg內。
(2)以大米,小麥,蔬菜,水果為主,可適當選用牛奶,雞蛋,瘦肉,鴨肉,草魚,鯽魚,大黃魚,海蟄頭,豆製品等含膽固醇低的食物
(3)對含膽固醇的食物,如動物內髒,蛋黃,腦,魚子,鳳尾魚,蟹黃等應盡量少用。
(4)不宜用動物油,宜用植物油。
西醫治療脂肪肝主要控製危險因素,防止脂肪肝進一步進展,對於嚴重的脂肪肝患者可考慮給予藥物治療。
(1)針對危險因素的治療
如能控製引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單純性脂肪性肝病和脂肪性肝炎可以逆轉乃至完全恢複,是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最重要措施。減肥和運動可改善胰島素抵抗,是治療肥胖相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最佳措施。限製熱卡及脂肪攝入,使體重逐步下降,但注意過快體重下降可能會加重肝損害,應在減肥過程中監測體重及肝功能。運動鍛煉要足量、要堅持。對高脂血症者飲食限製及結構調整是主要措施。降脂藥的使用應慎重,因降血脂藥會驅使血脂更集中在肝髒進行代謝,常會導致肝細胞的進一步損害。一般認為降脂藥隻用於血脂升高明顯者,用藥過程中應密切監測肝功能情況。對糖尿病患者應積極控製血糖。
(2)藥物治療
目前臨床用於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藥物,療效不肯定。多烯磷脂酰膽堿、S-腺苷甲硫氨酸等因不良反應少,可試用。維生素E具抗氧化作用,可減輕氧化應激反應,有建議可常規用於脂肪性肝炎治療。
(3)戒酒
戒酒是治療酒精性肝病的關鍵。如僅為酒精性脂肪肝,戒酒4~6周後脂肪肝可停止進展,最終可恢複正常。徹底戒酒可使輕、中度的酒精性肝炎臨床症狀、血清轉氨酶升高乃至病理學改變逐漸減輕,而且酒精性肝炎、纖維化及肝硬化患者的存活率明顯提高。
(4)營養支持治療
長期嗜酒者,酒精取代了食物所提供的熱量,故蛋白質和維生素攝入不足引起營養不良。所以酒精性肝病患者需要良好的營養支持,在戒酒的基礎上應給予高熱量、高蛋白、低脂飲食,並補充多種維生素(如維生素B、C、K及葉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