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肝膽外科> 轉移性肝癌

轉移性肝癌簡介

相關問答

  轉移性肝癌是由全身其他部位原發的惡性腫瘤轉移至肝髒,並在肝髒形成單個或多個的癌灶。大多數病人原發癌的臨床表現先於轉移性肝癌,但有部分病人的原發病灶起源不明確或同時發現包括肝髒在內的兩處或兩處以上的髒器發生腫瘤。

【詳情】

01轉移性肝癌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全身各髒器的癌腫幾乎均可轉移至肝髒。惡性腫瘤可以向周圍組織直接浸潤,或侵入淋巴管、血管及體腔,之後癌細胞隨淋巴液、血液及各種腔道轉移至遠處。癌細胞的浸潤及轉移主要取決於其本身的惡性生物學特性及機體免疫狀態。癌細胞具有阿米巴樣活動能力,能自主地向周圍組織浸潤和運動。癌細胞之間黏著力下降使其具有易脫落傾向,增加了轉移的機會。癌細胞高表達某些整合素可能賦予癌細胞遷移的動力,使其易於穿透基底膜。機體某些黏附分子(adhesivemolecule)有助於癌細胞在轉移髒器中的滯留,癌細胞表麵蛋白水解酶活力的增高也有利於其浸潤和轉移。由於荷瘤宿主大多存在機體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有效識別和殺傷轉移的癌細胞,一旦癌細胞在遠處髒器停留,可釋放多種生長因子及其受體。如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EGF),使癌細胞自主性無限製生長。癌細胞的這種惡性生物學特性與其所攜帶的遺傳信息,如DNA倍體或幹係水平有一定關係,異倍體的癌細胞較二倍體的癌細胞更易發生轉移。肝髒由於本身解剖及血供的特點,可能更易給多種癌細胞提供滯留的生長空間和營養來源。人體各部位癌腫轉移至肝髒的途徑有門靜脈、肝動脈、淋巴路和直接浸潤4種。

02轉移性肝癌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轉移性肝癌患者可由惡性腫瘤的代謝消耗與進食少、營養不良引起消瘦、乏力。 患者常因肝功能損害、腫瘤壓迫胃腸道致食欲不振。此病還可能會並發上消化道出血、肝腎綜合征、感染及癌性發熱。

03轉移性肝癌有哪些典型症狀

  肝髒轉移癌早期可無明顯的症狀和體征,晚期其症狀和體征與原發性肝癌相似,但因無肝硬化,常較後者發展緩慢,症狀也較輕。早期主要為原發灶的症狀,肝髒本身的症狀並不明顯,大多在原發癌術前檢查,術後隨訪或剖腹探查時發現。隨著病情發展,腫瘤增大,肝髒的症狀才逐漸表現出來,如肝區痛、悶脹不適、乏力、消瘦、發熱、食欲不振及上腹腫塊等。晚期則出現黃疸、腹水、惡病質,也有少數患者(主要是來源於胃腸,胰腺等)肝轉移癌症狀明顯,而原發病灶隱匿。

  1、原發癌的症狀和體征

  隨原發癌的部位和性質不同而不同,但卻可能是病人的主要臨床表現,如肺癌病人的咳嗽和胸痛,胰腺癌病人的上腹痛和黃疸等。此時往往是肝轉移癌的早期,容易隻注意原發癌而忽視癌腫可能已發生肝髒、腹膜、肺髒等髒器的轉移。

  2、肝轉移癌的症狀和體征

  當肝髒出現廣泛轉移或轉移灶較大時,病人可出現類似於原發性肝癌的症狀和體征,右上腹或肝區脹痛或不適。肝髒腫大,如觸及癌結節,其質地堅硬並可有觸痛。晚期可有黃疸、腹水及其他惡液質的表現,有時上述症狀和體征可為病人的惟一表現而較難發現原發病灶。由於肝轉移癌多不合並肝硬化,故與原發性肝癌相比,上述表現程度稍輕,發展較慢,並發症亦較少。

 3、全身症狀

  隨著病情的進展病人可出現乏力、腹脹、食欲不振、體重減輕、發熱等全身症狀,並呈進行性加重。

04轉移性肝癌應該如何預防

  轉移性肝癌在預防時首先要明確肝癌會不會傳染雖然在醫學案例有家族聚集式的肝癌病發現象,但原因在於肝炎的交叉傳染,而並非是肝癌的傳染還要杜絕病毒性肝炎的傳染在接觸肝癌病人時,如果肝癌患者是由於乙肝病毒引發的肝髒癌變,就要注意防護,尤其是那些體質較弱的小孩和老年但是肝癌是不會傳染的,這是不用擔心的此外,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戒煙戒酒

05轉移性肝癌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肝髒轉移癌早期可無明顯的症狀和體征,晚期其症狀和體征與原發性肝癌相似,但因無肝硬化,常較後者發展緩慢,症狀也較輕。此病的具體檢查方法如下。

一、肝功能

  亞臨床期繼發性肝癌常無酶學異常,已有臨床表現者多伴有ALP、GGT升高,但無助於肝轉移癌的直接診斷。即使肝髒已有明顯的腫大,肝功能也可正常或輕度異常。病情重者可有血清膽紅素、堿性磷酸酶(AKP)、乳酸脫氫酶(LDH)和γ-穀氨酰轉肽酶等升高,其中AKP往往明顯升高且對肝轉移性癌的診斷較有意義。

二、腫瘤標記物檢測

1、血清甲胎蛋白(AFP):90%以上的肝轉移性癌的病人AFP陰性,但少數來自消化道,胰腺和生殖腺的癌腫肝轉移後可測得低濃度AFP陽性。

2、血清癌胚抗原(CEA):CEA升高有助於肝轉移癌的診斷,結直腸癌肝轉移時CEA陽性率高達60%~70%。在原發於胃腸、乳腺和肺的癌腫轉移至肝後,病人的血清CEA可顯著升高。

3、CA19-9:在胰腺癌轉移至肝時常可升高。

三、肝病毒標誌物檢測

  本病病人的血清乙肝病毒標誌物檢測多為陰性。

四、影像學檢查

  有B超、CT、磁共振成像(MRI)等,這些檢查基本上無創傷性,可根據需要反複進行檢查,不應隻進行一次或一種檢查未有陽性發現就輕易排除本病,超聲顯像多呈現增強回聲。CT表現為混合不勻等密度或低密度,典型的呈現“牛眼”征,多不伴肝硬化征。MRI檢查肝轉移癌常顯示信號強度均勻、邊清、多發,少數有“靶”征或“亮環”征,B超和CT檢查可顯示肝內多個散在的或單發的實性占位,二者可發現直徑在1~2cm以上的癌腫。

五、特殊檢查

  根據選擇性肝血管造影的檢測,可檢出病灶直徑的低限約為1cm,超聲顯像約為2cm。因此,早期肝轉移多呈陰性,待增至一定大小始出現陽性結果,已有臨床表現者,各項定位診斷方法的陽性率可達70%~90%,選擇性腹腔或肝動脈造影多顯示為少血管型腫瘤。

1、血管造影:可行選擇性肝動脈造影多顯示少血管性腫瘤結節,能發現直徑1cm以上的腫瘤。

 2、肝穿刺活檢:在B超或CT引導下行細針肝穿刺組織病理學活檢,有助於明確診斷和尋找原發癌,但此方法有引起腹腔內出血的可能,應注意。

3、放射性核素顯影:超過2.0cm的肝轉移瘤在含硫膠體的放射性核素顯影上表現為不顯影區,應注意的是這一技術的敏感性很高,但其假陽性率也很高。

4、腹腔鏡檢查:可檢測到上述影像學方法檢測不到的微小轉移灶。

06轉移性肝癌病人的飲食宜忌

  轉移性肝癌患者飲食要注意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如檸檬、蘆筍、杏仁露、荸薺、紅棗、大蒜和紅蔬菜以及黑木耳等是抑癌物質,可以阻斷癌細胞的生成。待病情穩定後,可在患者主食基礎上再加用稀飯、麵條、豬肝等,以營養豐富,滋潤生津為宜。

07西醫治療轉移性肝癌的常規方法

  近年來,轉移性肝癌的治療有了較大進展。由於隨訪製度的完善,新的影像檢查技術的應用和血清標記物的檢測,轉移性肝癌患者獲得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的機會增多,其生存率得到了相應的提高。在繼發性肝癌的治療同時需結合原發灶的治療。目前治療方法有手術切除、化療、肝動脈栓塞化療和生物治療等。

1、手術治療:有肝葉切除術、肝動脈結紮術和肝切除術。美國有學者報告,在有3個或3個以下轉移灶的患者中,如轉移灶被切除且切緣幹淨,5年生存率可達30%~40%,肝轉移的複發率小於20%。對於肝轉移灶在4個或4個以上者,如采取肝髒病灶切除術,罕有生存至3年的,而且肝內病灶通常會有所增加。除類癌外,在無肝外轉移的情況下,應盡可能切除所有可見的肝轉移病灶。

2、肝動脈灌注化療(HAI):Bterman等(1950)首創本法治療,20世紀60年代方引人注目,直至70年代由於操作技術日臻完善和並發症明顯減少而被廣泛采用。但是所用藥物的選擇、適應證以及給藥方案等問題仍無定論。目前認為HAI可用於不能切除的無肝外病變或肝外病變較小的肝轉移癌患者。

3、經其他途徑化療:有全身化療和肝動脈插管化療兩種方法。前者不但療效差,且毒副反應大,晚期的病人多不能耐受,因而臨床較少采用。經皮股動脈穿刺肝動脈插管化療藥物灌注或栓塞適用於原發癌已無法根治或未能找到原發灶病例,以及肝內廣泛轉移或還有肝外多處轉移者。常用的化療藥物有氟尿嘧啶(5-Fu)、絲裂黴素(MMC)、多柔比星(阿黴素)和順鉑等。肝動脈栓塞治療常用碘化油、吸收性明膠海綿、藥物微球或微囊等,可明顯提高療效。

4、合並應用化療:20世紀80年代初,有人應用降解澱粉微球暫時阻斷肝小動脈毛細血管通道,再經肝動脈注射卡莫司汀(卡氮介),提高肝腫瘤局部藥物的濃度,減少藥物外逸至體循環。Kato等(1981)應用含絲裂黴素的降解乙基纖維素微球,同時具有阻塞肝小動脈分支和緩釋藥物的作用。這種栓塞化療方法雖較合理,但常因腫瘤與正常肝組織之間存在動靜脈瘺分流而影響療效。Looney等(1979)試驗動脈灌注治療18例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中位生存期為8個月,其中2例死亡與治療有關。再手術或屍檢時肉眼觀察發現腫瘤消失者4例,其中1例死於肝壞死。由於本療法並發症的發生率和病死率均較高,應用受到一定限製。此外Grady(1979)應用鐿微球經肝動脈注射作為內照射治療25例患者,其中17例症狀緩解,3例因此療法死亡。雖然各種去動脈療法均可因肝腫瘤有明顯的動脈供血而獲得療效,但是Ekberg等(1986)報道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經暫時性去動脈療法後長期持續經肝動脈灌注氟尿嘧啶(5-Fu)的療效反而不及單用氟尿嘧啶(5-Fu)者。近年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應用肝動脈化療栓塞結合無水乙醇局部注射治療肝轉移癌取得了一定的療效。

5、輔助療法:此法適用於原發癌根治術後有可能複發者、已知抗癌藥物確實有效或複發時治愈的機會較小,以及所有輔助療法無不良反應者。大多數患者術後不需要使用輔助性化療。

6、放療:除少數對放療敏感的腫瘤如精原細胞瘤外,放療對多數腫瘤的療效並不理想,可作為一種輔助治療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症狀。

7、無水乙醇注射局部治療:在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瘤內無水乙醇注射是近年興起的一種局部治療方法,適用於肝內孤立性病灶,或最多不超過3個病灶,直徑在3cm以內。該方法可使腫瘤凝固壞死和纖維化,延長病人生存時間或為腫瘤手術切除創造條件,單個病灶經多次治療還有可能完全消退。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