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局部病因
1、感染和鼻腔疾病
常繼發於呼吸道感染或急性鼻炎。鼻中隔高位偏曲、中鼻甲肥大、鼻息肉、鼻腫瘤、異物或填塞物留置過久,均可妨礙竇口引流而致病。遊泳時潛水或跳水方法不當,可使汙水經鼻腔進入鼻竇而發病。
2、外傷
前組鼻竇,特別是上頜竇和額竇位置表淺,易受外傷而發生骨折,細菌可由皮膚或鼻粘膜侵入鼻竇。也可因彈片、塵土等異物進入而引起感染。
3、牙源性感染
上頜第二雙尖牙及第一、二磨牙的牙根,位於上頜竇底壁,當其發生牙根感染時,可能穿破竇壁,或拔牙時損傷底壁均可引起上頜竇炎,稱牙源性上頜竇炎(dentogenicmaxillarysinusitis)。
4、氣壓改變
航空、潛水、登山時,可因氣壓驟變,鼻腔內發生負壓而引起損傷,稱氣壓創傷性鼻竇炎(baro-traumaticsinusitis)。
二、全身病因
過度疲勞、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變應性體質、內分泌失調,以及患得患失有各種慢性病如貧血、結核、糖尿病、慢性腎炎等,身體抵抗力減弱,亦為鼻竇炎的誘因,也可繼發於流感等急性傳染病後。
眶骨壁骨炎、骨膜炎,眶壁骨膜下膿腫,眶內蜂窩織炎,眶內膿腫,球後視神經炎。硬腦膜外膿腫,硬腦膜下膿腫,化膿性腦膜炎,腦膿腫,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
1、鼻阻塞
因鼻粘膜充血腫脹和分泌物積存,可出現患側持續性鼻阻塞及暫時性嗅覺障礙。
2、膿涕多
患側鼻內有較多的粘膿性或膿性分泌物擤出,初起時涕中可能帶少許血液,牙源性上頜竇者膿涕有臭味。
3、局部疼痛和頭痛
急性鼻竇炎除發炎鼻部疼痛外常有較劇烈的頭痛,這是由於竇腔粘膜腫脹和分泌物瀦留壓迫或分泌物排空後負壓的牽引,刺激三叉神經末梢而引起,前組鼻竇接近頭顱表麵,其頭痛多在額部及患側局部,後組鼻竇在頭顱深處,其頭痛多在頭頂部、顳部或後枕部。
1、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預防感冒
2、應積極治療急性鼻炎(感冒)和牙痛
3、鼻腔有分泌物時不要用力擤鼻,應堵塞一側鼻孔擤淨鼻腔分泌物,再堵塞另一側鼻孔擤淨鼻腔分泌物
4、及時、徹底治療鼻腔的急性炎症和矯正鼻腔畸型,治療慢性鼻炎
1、局部紅腫及壓痛
前組急性鼻竇炎由於接近頭顱表麵,其病變部位的皮膚及軟組織可能發生紅腫、由於炎症波及骨膜,故在其竇腔相應部位有壓痛。後組急性鼻竇炎由於位置較深,表麵無紅腫或壓痛。
2、鼻腔檢查
鼻腔粘膜充血腫脹,尤以中鼻甲、中鼻道及嗅溝等處為明顯。前組鼻竇炎可見中鼻道積膿,後組鼻竇炎可見嗅溝積膿。
3、體位引流
如疑為鼻竇炎,鼻道未查見膿液,可行體位引流試驗,以助診斷。
4、X線鼻竇攝片
X線鼻頦位和鼻額位攝片有助於診斷,急性鼻竇炎時可顯示鼻竇粘膜腫脹,竇腔混濁、透光度減弱,有時可見液平麵。
1、新鮮水果和蔬菜,以攝取維生素C和生物類黃酮;
2、貝類和堅果,以攝取鋅;
3、全穀類和豆類,以攝取維生素B;
4、葵花子、種子油,以攝取維生素E;
5、具減充血作用的草藥和調味品,例如大蒜、洋蔥和薑、接骨木花、麝香草。
1、全身治療
采用足量抗生素控製感染,因多為球菌感染,以青黴素為首選藥物。若頭痛或局部疼痛劇烈,可適當用鎮靜劑或鎮痛劑。一般療法與急性鼻炎相同。
2、改善鼻竇引流
常用1%麻黃素液或呋喃西林麻黃素液、氯黴素麻黃素液滴鼻。若為急性額竇炎或篩竇炎,滴鼻時應采用頭後仰位。若為急性上頜竇炎應采用側頭位,使粘膜消腫,改善鼻竇的通氣引流而減輕頭痛。
3、物理療法
局部熱敷法或紅外線照射、超短波理療等。
4、上頜竇穿刺衝洗術
急性上頜竇炎宜在全身症狀消退、局部急性炎症基本控製後施行。衝洗後可注入抗菌溶液,每周1-2次,直至痊愈。
5、鼻竇置換療法
適用於各鼻竇炎及急性炎症基本得到控製,而仍有多量膿涕及鼻阻塞者,以利鼻竇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