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部結核多為肺結核病人痰中結核杆菌接觸損傷的咽部粘膜而發病,或由喉結核向上蔓延而來,也可發生於結核杆菌的血行播散。
結核杆菌為專性需氧菌,對某些理化因子的抵抗力較強。結核杆菌無內毒素,也不產生外毒素和侵襲性酶類,其致病作用主要靠菌體成份,特別是胞壁中所含的大量脂質。脂質含量與結核杆菌的毒力呈平行關係,含量愈高毒力愈強。結核杆菌的致病作用可能是細菌在組織細胞內頑強增殖引起炎症反應,以及誘導機體產生遲發型變態反應性損傷有關。結核杆菌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和破損的皮膚粘膜進入機體,侵犯多種組織器官,引起相應器官,引起相應器官的結核病。
咽部結核是由結核菌引起的慢性全身性傳染病,肺外結核病變,多為肺結核病人痰中結核杆菌接觸損傷的咽部粘膜而發病。
1、患者可有鼻塞、流涕、涕血、聽力減退等並發症。
2、咽結核常因疼痛、吞咽困難,造成極度營養不良。
3、聲音嘶啞、咳嗽、痰中帶血。
4、發熱、盜汗。
5、消瘦(營養不良)等全身中毒症狀或有淋巴腫塊等。
咽部結核常表現為粘膜潰瘍或肉芽形成,病人有鼻塞、流涕、聽力減退等症狀。扁桃體結核,常無明顯症狀,稱為隱性結核,伴有頸部結核性淋巴結炎。咽部結核一般分為急性粟粒型和慢性潰瘍型兩類。
1、急性粟粒型咽結核:常繼發於活動性開放性肺結核或粟粒性肺結核。為全身免疫力不良的表現,也是嚴重肺結核的一種惡性並發症。病人體溫高,全身情況極差,咽痛劇烈,吞咽尤甚,常放射至耳部。病初起時,在粘膜下出現多數粟粒狀小結節,迅速潰爛形成邊緣不整齊的潰瘍,上覆灰黃色汙穢分泌物。好發於軟齶,咽後壁和咽側壁,也可以發生於扁桃體及其他部位並常向口腔及喉部蔓延。
2、慢性潰瘍型咽結核:發展較慢,除吞咽痛外,其他症狀不明顯。好發於咽齶弓及咽後壁,在蒼白水腫的粘膜上有局限性浸潤病變,繼而潰破形成淺表潰瘍,潰瘍可局限於一處或數處,邊緣不整齊,呈鼠咬狀,其上覆有灰黃色假膜。若有繼發感染,潰瘍發生死而深陷,形成潛行性邊緣。
咽部結核的預防主要防止結核杆菌的感染,如果發現要及早治療,其具體預防控製措施如下所述
1、加強衛生教育,使青年人懂得結核病的危害和傳染方式養成不隨地吐痰的良好衛生習慣對結核病患者的痰要焚燒或藥物消毒
2、要定時對青少年進行體格檢查,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除此之外,還要按時給嬰幼兒接種卡介苗,以使機體產生免疫,減少結核病的發生
3、發現有低熱、盜汗、幹咳、痰中帶血絲等症狀時,要及時到醫院檢查確診結核病以後,要立即用鏈黴素、雷米封、乙胺丁醇藥物進行治療同時,還要注意增加營養,以增強體質隻要發現及時,治療徹底,結核病是完全可以冶愈的
4、結核病是由結核杆菌經呼吸道傳播的疾病,主要通過病人咳嗽、打噴嚏和大聲說話時噴出的飛沫來傳播,所以為了避免傳染,一定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打噴嚏時要用手帕捂住嘴,避免麵對他人;房內要經常換氣,人群密集的地方更要注意;還要多鍛煉,提高免疫力
咽部結核的診斷除了依靠臨床表現和病史外,相關的輔助檢查也是必不可少的。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及有關化驗檢查,可以找出原發病灶,通過活檢可以確診本病。
咽部結核病人的飲食應符合四高一適量的原則,即高熱量、高蛋白、高鈣、高維生素、適量礦物質和水。
1、熱量:供給充足,以維持標準體重(男性身高―105、女性身高―107),每公斤體重40~50千卡/日。熱量主要來源於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如動物油和植物油、蔗糖,麵粉、大米、玉米、小米等。
2、蛋白質:供給足量優質蛋白質有助於體內免疫球蛋白的形成和糾正貧血症狀,每公斤體重1.5~2克/日,以優質蛋白為主,如肉類、奶類、蛋類、禽類、豆製品、含酷蛋白高的食物,促進結核病灶鈣化。
3、鈣:補充含鈣豐富的食物。
咽部結核的治療以全身抗癆治療最為重要。局部治療主要在於減輕疼痛及吞咽困難。如飯前可用0.5%~1%的卡因噴霧咽部,以暫緩疼痛。對慢性潰瘍型而病變範圍不方法者,可用50%~80%乳酸、20%硝酸銀或鈍鉻酸燒灼,促使潰瘍愈合。局部用1%鏈黴素漱口或噴咽。飲食不宜過熱或過冷,宜與體溫相當。此外,尚需注意增加營養和維持口腔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