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首頁 > 疾病大全 > 耳鼻喉科 > 喉痹

喉痹簡介

相關問答

  喉痹是指以因外邪侵襲,壅遏肺係,邪滯於咽,或髒腑虛損,咽喉失養,或虛火上灼所致的以咽部紅腫疼痛,或幹燥、異物感、咽癢不適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咽部疾病。西醫學的急、慢性咽炎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在咽部的表現可參考本篇進行辨證施治。

 

【詳情】

01喉痹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喉痹的形成,多因起居不慎,肺衛失固,致風熱邪毒乘虛侵犯,由口鼻而入直襲咽喉,以致咽部紅腫疼痛。若因失治、誤治,或平素肺胃積熱,則邪熱傳裏而出現肺胃熱盛。素體虛寒者,風寒之邪犯於皮毛,內應於肺,壅結於咽喉,則可表現為風寒喉痹。

02喉痹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喉痹在發展過程中,感染向上蔓延引起中耳炎、鼻竇炎;向下蔓延可致喉炎、氣管炎、肺炎。嚴重者還可並發急性腎炎、風濕熱、敗血症等。

03喉痹有哪些典型症狀

  喉痹患者主要有咽部疼痛或微痛、咽幹、灼熱感、異物感等症狀。該病指以因外邪侵襲,壅遏肺係,邪滯於咽,或髒腑虛損,咽喉失養,或虛火上灼所致。

04喉痹應該如何預防

  由於喉痹的發生常因氣候急劇變化,起居不慎,風邪侵襲,肺衛失固;或外邪不解,壅盛傳裏,肺胃鬱熱;或溫熱病後;或久病勞傷,髒腑虛損,咽喉失養;或虛火上爍咽部所致所以預防喉痹平時應該:1、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不酗酒,不過食肥甘厚膩食物;2、極治療原發病及鄰近器官的疾病(如傷風鼻塞、鼻窒、鼻淵、齲齒等)以防止誘發本病

05喉痹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喉痹的體格檢查可見咽部黏膜微紅或充血明顯,微腫,懸雍垂色紅、腫脹,或見咽黏膜肥厚增生;喉底紅腫,咽後壁或有顆粒狀隆起,或見膿點,或見咽黏膜幹燥。輔助檢查有血常規檢測,咽部細菌培養等,有助於本病的診斷。

06喉痹病人的飲食宜忌

  喉痹除了常規的治療方法,飲食也需要注意以下方麵:患者宜吃清淡、具有酸、甘滋陰的一些食物,如水果、新鮮蔬菜等。忌過食辛辣醇酒及肥甘厚味,以免加重病情。

07西醫治療喉痹的常規方法

  喉痹在西醫稱慢性咽炎,常用抗生素治療。但臨床發現,絕大多數慢性喉痹並非細菌感染,用抗生素無效,反會對身體有害。慢性喉痹的最佳治療法是用中醫辨證論治,具體如下:

  1、外邪侵襲,邪聚咽喉
  臨床表現:咽部幹燥、灼熱、微痛,吞咽感覺不利有異物阻塞感,兼有風熱者有發熱、惡寒、頭痛、咳嗽、痰黃;風寒者頭痛無汗,身痛,咳嗽痰稀,舌質淡,舌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
  治法:疏風散邪,宣肺利咽。
  方藥:風熱外襲者,宜疏風清熱,消腫利咽,疏風清熱湯加減。方中以荊芥、防風疏風解表;金銀花、連翹、黃芩、赤芍清熱解毒;玄參、浙貝母、天花粉、桑白皮清肺化痰;牛蒡子、桔梗、甘草散結解毒,清利咽喉。

  2、邪毒傳裏,上攻咽喉
  臨床表現:咽部疼痛較劇,吞咽困難,咽喉梗阻感,兼有高熱、頭痛、口渴喜飲、口氣臭穢、大便燥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舌苔黃,脈洪數或數有力。
  治法:清瀉肺胃,消腫利咽。
  方藥:清咽利隔湯加減。方中荊芥、防風、薄荷疏風散邪;金銀花、連翹、桅子、黃芩、黃連瀉火解毒;桔梗、甘草、牛蒡子、玄參利咽消腫止痛;生大黃、玄明粉通便瀉熱。若咳嗽痰黃,可加射幹、瓜蔞仁、夏枯草;高熱者,可加水牛角、大青葉;如有白膜,可加蒲公英、馬勃等。

  3、髒腑陰虛,咽失濡養
  臨床表現:咽幹少飲,灼熱感,隱隱作痛不適,午後較重,或咽部哽哽不利,幹咳痰少而稠,或痰中帶血,兼有手足心熱、午後唇紅顴赤、腰膝酸軟、失眠多夢、耳鳴眼花,舌幹紅少津,脈細數。
  治法:滋養陰液,降火利咽。
  方藥:偏肺陰虛為主者,宜養陰清肺,可選用養陰清肺湯加減。若喉底顆粒增多者,可加桔梗、香附、鬱金、合歡花等以行氣活血、解鬱散結;偏腎陰虛為主者,宜滋陰降火,可選用六味地黃丸加減;若咽部幹燥、虛煩盜汗、骨蒸勞損、虛火亢盛者,可用知柏地黃湯加減。

  4、脾胃虛弱,咽失溫養
  臨床表現:咽部幹灼不適,吭喀微痛,痰黏不利,異物感,脘腹脹悶,納呆便溏,少氣懶言,氣短乏力,四肢倦怠,稍遇寒涼咽痛加重。舌體胖大,舌邊有齒痕,舌苔薄白,脈弱無力。
  治法:益氣健脾,升清利咽。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減。若咽部脈絡充血,咽肌肥厚者,可加丹參、川芎、鬱金以活血行氣;痰黏者可加貝母、香附、枳殼以理氣化痰、散結利咽;咽幹較甚、苔幹少津者,可加玄參、麥冬、沙參、百合等以利咽生津;易惡心、呃逆者,可加法夏、厚樸、佛手等以和胃降逆;若納差、腹脹便溏、苔膩者,可加砂仁、藿香、茯苓、薏苡仁等以健脾利濕。

  5、脾腎陽虛,咽失溫煦
  臨床表現:咽部異物感,微幹痛不適,痰涎清稀量多,哽哽不利,咽部冷痛而欲熱飲,畏寒肢冷,腰膝冷痛,麵色蒼白,夜尿頻多而清長,五更泄瀉,舌質淡嫩,舌體胖,苔白,脈沉細弱。
  治法:補益脾腎,溫陽利咽。
  方藥:真武湯合附子理中丸加減。方中人參、白術益氣健脾;幹薑、附子溫補脾腎之陽氣;白術、茯苓健脾利濕、化痰祛濁;甘草調和諸藥。若腰膝酸軟冷痛者,可加枸杞子、杜仲、牛膝等;若咽部不適、痰涎清稀量多者,可加半夏、陳皮、茯苓等;若腹脹納呆者,可加砂仁、木香等。

  6、痰凝血瘀,邪滯咽喉
  臨床表現:咽部異物感、痰黏著感,咽微痛,咽幹不欲飲,兼有惡心嘔吐、胸悶不適,舌質暗紅,或有瘀斑瘀點,苔白或微黃,脈弦滑。
  治法:祛痰化瘀,利咽散結。
  方藥:貝母瓜蔞散加味。方中貝母、瓜蔞清熱化痰潤肺;橘紅理氣化痰;桔梗宣利肺氣、清利咽喉;茯苓健脾利濕。可加赤芍、丹皮、桃仁活血祛瘀散結;若咽部不適,咳嗽痰黏者,可加杏仁、紫菀、款冬花、半夏等。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