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中醫內科> 老年血管性癡呆

老年血管性癡呆簡介

相關問答

  血管性癡呆(vascular dementia,VaD或VD)是一組由腦血管疾病導致的智能及認知功能障礙綜合征,是老年性癡呆的常見病因之一。患者的遺忘及認知障礙與腦血管病事件有時間與空間的相互關聯病程波動,呈階梯性進展;認知功能呈進行性下降,伴記憶功能、定向力、注意力、語言功能、視空間功能、運用能力、運動自控和行為等缺損,由臨床表現及神經心理檢查證實;且患者功能缺損的程度足以妨礙日常生活,不完全由腦卒中引起的軀體功能障礙所致。

【詳情】

01老年血管性癡呆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目前認為導致血管性癡呆的病理生理因素主要有以下5種:

1、腦動脈閉塞導致多發性梗死和腦組織容積減少

  頸內動脈或大腦中動脈起始部反複多次的發生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及閉塞,使大腦半球出現多發性的較大的梗死病灶,或出現額葉和顳葉的分水嶺梗死,使腦組織容積明顯減少。一般認為當梗死病灶的體積超過80~100ml時,可因嚴重的神經元缺失和腦萎縮出現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表現。

2、缺血和缺氧性低灌注

  大腦皮質中參與認知功能的重要部位以及對缺血和缺氧較敏感的腦組織,由於高血壓和小動脈硬化所致的小血管病變,長期處於缺血性低灌注狀態,使該部位的神經元發生遲發性壞死,逐漸出現認知功能障礙。臨床常見的血管性癡呆患者可在反複發生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之後,出現近記憶力減退、情緒或性格改變。國外學者通過對心血管疾病患者發生認知功能障礙所做的調查發現,有多次心力衰竭病史或心律失常病史的患者中,癡呆發生的比例明顯高於同年齡組的對照者。

 3、皮質下白質病變

  白質內的小動脈壁出現玻璃樣變性、管壁纖維性增生及變厚、白質發生廣泛彌漫的脫髓鞘改變,使皮質和皮質下的聯係受到影響,出現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障礙。最常見的類型為Binswanger病,其次還可見於伴有皮質下梗死和白質腦病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腦動脈病(CADASIL)。

4、出血

  性病變包括腦組織外出血的硬膜下血腫和蛛網膜下腔出血,以及大腦半球內出血性血腫,對腦實質產生直接破壞和間接壓迫,並阻塞了腦脊液循環通路,臨床逐漸出現不同程度的癡呆表現。

5、各種類型的炎症性腦血管病

  包括非特異性血管炎,以及結核、梅毒、真菌、寄生蟲等均可成為腦血管性癡呆的病因。此外,血液病、一氧化碳中毒,以及中樞神經脫鞘病等偶爾也可引發腦缺血或腦梗死,進而出現癡呆症狀。Wallin等曾提出過一種以神經遞質缺損為主的非多梗死的腦血性癡呆,值得注意。

02老年血管性癡呆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老年血管性癡呆可並發皮質功能障礙,如失語、假性延髓麻痹等。

  1、失語(aphasia)是指在神誌清楚、意識正常、發音和構音沒有障礙的情況下,大腦皮質語言功能區病變導致的言語交流能力障礙,表現為自發談話、挺理解、複述、命名、閱讀和書寫六個基本方麵能力殘缺或喪失,如患者構音正常但表達障礙,肢體運動功能正常但書寫障礙,視力正常但閱讀障礙,聽力正常但言語理解障礙等。不同的大腦語言功能區受損可有不同的臨床表現。

  2、假性延髓麻痹又稱假性球麻痹,咽部感覺及咽反射存在,無舌肌萎縮和震顫,常有下頜反射(+),掌頦反射亢進和強哭、強笑等;為雙側大腦皮質上運動神經元或皮質延髓束損害所致。係二側皮質延髓束損害所產生。其臨床表現為吞咽困難、聲音嘶啞、講話不清、流涎,甚至強哭強笑等,嚴重者往往危及生命。

03老年血管性癡呆有哪些典型症狀

  老年血管性癡呆的臨床症狀可分為2類,一類是構成癡呆的精神症狀,另一類是血管病繼發的腦損害神經症狀。

  1、在構成癡呆的精神症狀中,記憶力衰退是早期的核心症狀,包括近記憶、遠記憶以及即刻識記。最早出現的是近記憶力的缺損,遠記憶力障礙多在後期出現。隨著記憶力減退,逐漸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計算力、定向力、理解力均有不同程度減退,真正的精神症狀相對較少。

  2、由於血管病變引起的腦損害,根據部位不同可出現各種相關的神經精神症狀。一般來說,位於左大腦半球皮質(優勢半球)的病變,可能有失語、失用、失讀、失書、失算等症狀;位於右大腦半球的皮質病變,可能有視空間覺障礙;位於皮質下神經核團及其傳導束的病變,可能出現相應的運動、感覺及錐體外係障礙;也可出現強哭、強笑假性延髓性麻痹的症狀;有時還可出現幻覺、自言自語、木僵、緘默、淡漠等精神症狀。

04老年血管性癡呆應該如何預防

  老年血管性癡呆的預防與腦血管病的預後密切相關,同時癡呆的預後因病變部位、範圍不同也不一致,但總認知功能衰退的過程,呈不可逆的進程,進展速度不一

一、一級預防

  主要是對危險因素的預防幹預,而血管性癡呆的危險因素分為2種:

1、可以幹預的危險因素

  包括所有導致缺血性和出血性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以及各種類型的心律失常我國部分地區和日本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均顯示,吸煙、高鹽飲食和過量飲酒是腦血管病區域性發病率較高的主要危險因素

2、無法幹預的危險因素

  高齡、性別差異、種族易感性和家族遺傳病史等是血管性癡呆無法幹預的危險因素

  而已知可幹預的危險因素主要是預防腦血管病的發生,需治療和預防腦動脈硬化,控製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等還要積極治療原發病,在腦血管病急性期,控製腦水腫,應用腦代謝激活劑等,盡量減少神經細胞損傷對防止癡呆極為重要

  新近的資料分析顯示,外源性雌激素或雌激素與孕激素(progestin)聯合應用,均可降低腦卒中的發病率,腦卒中的相對危險性為0.69,95%可信區間為0.47~1.00,致死性腦卒中的危險性為0.37,95%可信區間為0.64~0.920,外源性雌激素替代療法,對絕經後婦女腦卒中的一級預防是有效的除采取藥物治療外,對老年在離退休後均應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廣交朋友,培養興趣與子女生活在一起,不脫離家庭,不脫離社會這些均對癡呆的預防起到藥物所不能起的作用,可延緩癡呆的發生、發展,應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二、二級預防

  主要是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

  1974年Hachinski提出了“多灶梗死性癡呆”的診斷,認為缺血性腦血管病是中老年患者癡呆的第2種常見的危險因素和直接病因以往臨床曾用“腦動脈硬化”來描述老年患者在出現典型的癡呆症狀之前的腦功能退化表現,包括頭暈、頭痛、耳鳴的軀體症狀;注意力減弱、記憶力減退、工作效率降低的智能損害;以及抑鬱、焦慮、性情和人格改變的精神情緒異常等,目前將這些表現統稱為“腦功能不全綜合征”,但有的學者認為這些症狀是癡呆前期的臨床表現特別是在患者出現腦功能不全綜合征的臨床表現時,及早進行對症治療,可防止血管性癡呆狀的出現和加重因此,血管性癡呆比Alzheimer病有著更為重要的預防和治療意義

三、三級預防

  是對癡呆病人的康複治療除藥物治療外,包括心理治療、語言訓練、肢體功能訓練,均應有計劃進行,循序漸進,堅持不懈,肯定會有所改善大部分病人均可望好轉

05老年血管性癡呆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目前對血管性癡呆的診斷尚無公認標準,臨床診斷基本程序是:①肯定為癡呆;②有癡呆發病相關的腦血管疾病,經影像學證實;③除外其他類型的癡呆,用Hachinski缺血評分量表與AD鑒別。

一、實驗室檢查:測定腦脊液、血清中ApoE多態性及Tau蛋白定量、β澱粉樣蛋白片段,有診斷與鑒別意義。

二、其他輔助檢查
  1、影像學檢查:CT和MRI所示與腦血管病變表現一致。
  2、電生理檢查:如腦電圖、負相關誘發電位P300分析。
  3、神經心理測驗:常用的工具有韋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CR)、韋氏記憶量表(WMS-CR)、簡易精神狀態量表(MMSE)、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Blessed行為量表和認知能力甄別量表(CASI)等。上述量表可以組合使用,也可單獨應用。主要是依據臨床的需要和患者的依從性而定,神經心理測驗主要用於在認知功能方麵鑒別癡呆與非癡呆,但不能單獨依據某一測驗結果來做出癡呆的診斷。

06老年血管性癡呆病人的飲食宜忌

  患有腦血管疾病的老年在日常飲食方麵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貪肉

  老年過多地食用肉類食物,會引起營養平衡失調和新陳代謝紊亂,從而易患高膽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不利於心腦血管病的防治。

2、不貪精

  精細米麵中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含量較少,營養不及粗米粗麵。因此,老年應適當多吃些粗糧。

3、不貪硬

  老年的胃腸消化、吸收功能較弱,如果貪吃堅硬或未熟爛的食物,時間久了易患消化不良或胃病。

4、不貪快

  老年往往牙齒脫落不全,飲食貪快易造成咀嚼不爛,從而增加胃的負擔,引起消化不良或胃部不適。同時,飲食太快還會增加發生魚刺或肉骨頭鯁喉等意外事故的危險。

 5、飲食宜清淡、饑飽適宜

  不可吃刺激性食物,戒煙酒,多吃蔬菜。此類病人多有陰血不足,可給予清淡營養豐富的食物,如桂圓大棗湯、瘦肉、雞蛋、魚等。而對那些形體肥胖者,則宜給予清淡飲食,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如芹菜、豆芽、黃瓜、香蕉、桔子等。忌辛辣肥甘厚味之品,忌煙酒、咖啡、濃茶。

07西醫治療老年血管性癡呆的常規方法

  老年血管性癡呆治療包括治療原發性腦血管疾病和腦功能恢複兩方麵。
一、治療高血壓:使血壓維持適當水平,可阻止和延緩癡呆的發生。有學者發現,VD伴高血壓患者,收縮壓控製在135~150mmHg可改善認知功能,低於此水平症狀惡化。
二、改善腦循環,增加腦血流量,提高氧利用度
  1、二氫麥角堿類:消除血管痙攣和增加血流量,改善神經元功能,常用雙麥角堿0.5~1mg口服,3次/d,以及尼麥角林(麥角溴煙酯)。
  2、鈣離子拮抗藥:增加腦血流、防止鈣超載及自由基損傷,二氫吡啶類如尼莫地平,治療白質疏鬆症病人伴認知障礙,1年後病情平穩或改善,二苯烷胺類如氟桂利嗪。
  3、煙酸:可增加腦血流量和改善記憶。
  4、中藥:選用叁七總皂苷(血栓通)、葛根(普樂林)和甲基吡嗪(川芎嗪)等,有活血化淤、改善血液黏滯度及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三、抗血小板聚集:常用阿司匹林75~150mg/d口服,抑製血小板聚集,穩定血小板膜,改善腦循環,防止血栓形成;噻氯匹定(抵克力得)250mg/d口服,作用於細胞膜,直接影響血小板黏附與聚集,抑製血小板間凍幹人纖維蛋白原(纖維蛋白原)橋形成。
四、腦代謝劑:促進腦細胞對氨基酸、磷脂及葡萄糖的利用,增強病人的反應性和興奮性,增強記憶力。
  1、吡咯烷酮:常用吡拉西坦(腦複康)及茴拉西坦,可增加腦內ATP形成和轉運,增加葡萄糖利用和蛋白質合成,促進大腦半球信息傳遞。
  2、甲氯芬酯:可起中樞激素作用,增加葡萄糖利用,興奮中樞神經係統和改善學習記憶功能。
  3、甲磺酸雙氫麥角毒堿(雙氫麥角堿):增強突觸前神經末梢釋放遞質,刺激突觸後受體,改善神經功能及腦細胞能量平衡。
  4、阿咪叁嗪:如阿米叁嗪/蘿巴新(都可喜)增加動脈血氧分壓和血氧飽和度,增加供氧、改善微循環和腦代謝。
  5、其他如腦蛋白水解物(腦活素)、胞磷膽堿(胞二磷膽堿)、叁磷腺苷(ATP)、輔酶A等。
五、腦保護藥
  1、鈣離子拮抗藥:如尼莫地平和氟桂利嗪。
  2、興奮性氨基酸受體拮抗藥:如硫酸鎂和MK801。
  3、自由基清除劑如維生素E、維生素C和銀杏葉製劑等。
六、對症治療
  1、患者有抑鬱症可用選擇性5-HT再攝取抑製劑(SSRI),如氟西汀20mg,1次/d,選擇性5-羥色胺與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製劑(SNRI)萬拉法新25mg,2~3次/d。
  2、焦慮症可用地西泮(安定)5mg,3次/d,症狀明顯可用抗焦慮藥丁螺環酮30mg/d。
  3、失眠患者白天應處於明亮的光線下,為恢複正常覺醒周期提供良好環境,可用佐匹克隆等。
七、康複治療:由於血管性癡呆的智能損害常為斑片狀或非全麵性,伴局灶性神經體征,康複治療常可收到較好療效。康複要有針對性,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訓練、肌肉關節活動度訓練和言語障礙康複等。情緒低落和自發性淡漠是加重癡呆的重要原因,應使病人多與外界接觸,參加一定的社交活動。通過中西藥綜合治療、康複及護理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使之部分地回歸社會。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