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中醫內科> 無痛性心肌梗死

無痛性心肌梗死簡介

相關問答

  無痛性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梗死時病人缺乏典型的心絞痛症狀,或僅表現為輕微的胸悶。糖尿病、閉塞性腦血管病或心衰的老年病人易出現無痛性心肌梗死。容易漏診。

【詳情】

01無痛性心肌梗死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無痛性心肌梗死以老年多見,可能與老年心髒自主神經變性、痛覺閾升高,以及敏感性和反應性差有關。老年常有腦動脈硬化,以致感覺遲鈍而對疼痛的反應降低。糖尿病病人由於並發自主神經纖維變性,尤其是交感神經痛覺纖維的改變,使痛覺衝動傳入受阻,痛覺閾值升高。另外也與梗死的部位有關,無痛性心肌梗死在右冠狀動脈阻塞的發生率明顯多於左冠狀動脈。

  1、年齡多數學者認為心肌梗死有無胸痛與年齡有關,老年組發生率明顯高於低年齡組,其原因可能與老年,尤其是60歲以後心髒自主神經變性、痛閾增高,以及敏感性、反應性差有關。

  2、腦循環障礙無痛性心肌梗死患者,尤其是陣發性暈厥、嚴重心律失常、傳導阻滯發病患者,均有嚴重的腦供血不足、缺血缺氧,以致意識障礙、感覺遲鈍而對疼痛反應減低。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肌梗死時有40%無胸痛,可能與糖尿病患者的心髒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的形態學異常,嗜銀性增強、密度改變,神經纖維減少及破裂,尤其是交感神經痛覺纖維的病變,使痛覺衝動傳入受阻。因此,糖尿病患者痛閾較無糖尿病患者明顯增高,與疼痛發生延遲有關。

  4、心髒並發症心肌梗死後,尤其是並發休克、嚴重心力衰竭、嚴重心律失常、腦卒中時,其疼痛被並發症的嚴重症狀所掩蓋,造成無痛的假象。

  5、吸煙國內學者報告50例急性心肌梗死中,吸煙20支/d,≥20年者7例,其中無痛性心肌梗死者10例,占58.8%,兩者有顯著差異,說明長期大量吸煙者無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發生率顯著高於不吸煙者。

  6、心肌梗死的部位無痛性心肌梗死多為後壁、右冠狀動脈梗死,而有痛者多見左冠狀動脈梗死。另外發現無痛組的心肌缺血、壞死性改變散在,以灶性、陳舊性為主。有痛組病理改變出現新鮮與陳舊性梗死灶並存。

02無痛性心肌梗死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無痛性心肌梗死的發生與年齡、吸煙、腦循環障礙、糖尿病、心梗並發症及心梗部位有關。其臨床表現除症狀不典型。可出現心力衰竭、休克,乳頭肌功能失調或斷裂、心律失常、心髒破裂、心室室壁瘤、血栓形成與栓塞、梗死後綜合征、梗死延展等並發症。

  休克是機體由於各種嚴重致病因素引起的急性有效循環血量不足導致的以神經-體液因子失調與急性循環障礙為臨床特征的臨床綜合征。這些致病因素包括大出血、創傷、中毒、燒傷、窒息、感染、過敏、心髒泵功能衰竭等。或者強烈的神經刺激。由以上特點,休克分為7種,失血性、燒傷性、創傷性、感染性、過敏性、心源性、神經源性創傷為機械因素加於人體所造成的組織或器官的破壞。一旦受傷要及時送醫院救治。

03無痛性心肌梗死有哪些典型症狀

  無痛性心肌梗死臨床表現除症狀不典型,僅體檢時可疑心肌梗死圖形。心電圖以及心肌酶學或心肌標誌物的動態演變均與有典型胸痛症狀的心肌梗死相似,臨床上無痛性心肌梗死以下三種分為以下三種。

1、無痛症狀性:常見症狀有上腹部堵悶、不適、惡心、嘔吐、胸悶、憋氣、低血壓狀態、休克、突然心悸、心律失常、腦卒中、感染等,僅體檢時可疑心肌梗死圖形。

2、其他部位疼痛性:主要表現為異位疼痛,如上腹痛、牙痛、下頜痛、肩臂痛、下腹痛、足趾痛等。

3、完全無症狀性:沒有任何自覺症狀,僅心電圖發現可疑心肌梗死圖形,亦無心肌酶學改變,可被心電向量圖證實,多見於灶性或陳舊性心肌梗死。

04無痛性心肌梗死應該如何預防

  正急性心肌梗塞(AMI)典型者一般診斷不難,但對首發症狀不典型、無典型胸痛,臨床上稱之為無痛性心肌梗塞,則往往誤診為其它疾病而貽誤治療在門診和急診的接診工作中,醫護人員應對此有較深的認識和足夠的警覺,才不致失誤凡遇到下列情況者需要及時做心電圖及心肌酶學的動態觀察,以便對無痛性心肌梗死早發現早治療

  1、凡40歲以上突發心力衰竭,或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礎上突然加重而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釋者如在慢性支氣管炎感染的基礎上,突然胸悶、氣短、憋氣加重,與肺部體征不符合者

  2.、以意識障礙為表現者,如突發意識障礙、暈厥、抽搐等腦循環障礙者

  3、以除胸部以外的異位疼痛為表現,而無明顯原因者

  4、以低血壓、休克為表現而無其他原因者

05無痛性心肌梗死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無痛性心肌梗死沒有任何自覺症狀,僅心電圖發現可疑心肌梗死圖形,亦無心肌酶學改變,可被心電向量圖證實。具體實驗室檢查和其他輔助檢查如下:

1、血清心肌酶學及心肌標誌物

在急性心肌梗死時,可出現CK、CK-MB、穀草轉氨酶、乳酸脫氫酶等顯著升高。

2、心電圖

在相應的心肌梗死的部位可出現典型的病理性Q波、ST-T改變等,可進行定性、定位診斷。

  3、放射性核素

利用缺血的心肌對放射性核素及其標記的化合物可選擇性攝取之特點。放射性核素心肌顯像可以發現梗死,確定梗死的範圍和程度,測定心室功能,並可估計預後。

4、超聲心動圖

通過測定心室容量、室壁運動和左心室射血分數等情況,有助於確立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部位、範圍及左、右心室功能障礙程度,提供預後信息。

06無痛性心肌梗死病人的飲食宜忌

  心肌梗死除了保暖防寒外,還瘀功能和營養豐富的食物,尤以各種藥粥最為適宜。陳舊性心肌梗塞病人的飲食,可按一般冠心病患者的飲食安排。心肌梗死患者的飲食也需要按以下病情的恢複期調配:

1、急性期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發病後3天內,必須絕對臥床休息,一切活動(包括進食)皆需專人護理。起病後1~3天,以流質飲食為主,可予少量菜水、去油的肉湯、米湯、稀粥、果汁、藕粉等。凡脹氣、刺激的溶液不宜吃,如豆漿、牛奶、濃茶等。避免過熱過冷,以免引起心律失常。食物中的鈉、鉀、鎂,必須加以注意。一般應低鹽飲食,尤其是合並有心力衰竭的患者。但由於急性心肌梗死發作後,小便中常見鈉的丟失,故若過分限製鈉鹽,也可誘發休克。因此,必須根據病情適當予以調整。

 2、緩解期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發病4天至4周內,隨著病情好轉,可逐步改為半流食,但仍應少食而多餐。膳食宜清淡、富有營養且易消化。允許進食粥、麥片、淡奶、瘦肉、魚類、家禽、蔬菜和水果。食物不宜過熱、過冷,經常保持胃腸通暢,以預防大便過分用力。3-4周後,隨著病人逐漸恢複活動,飲食也可適當放鬆,但脂肪和膽固醇的攝人仍應控製。飽餐f尤其是進食多量脂肪)應當避免,因它可引起心肌梗死再次發作。但是,飲食也不應限製過分,以免造成營養不良和增加病人的精神負擔。

 3、恢複期心肌梗死

  心肌梗發病4周後,隨著病情穩定、其活動量的增加,一般每天熱量可保持在1000千卡-1200千卡左右。足量的優質蛋白和維生素有利於病損部位的修複,乳類蛋白、瘦肉、類、蔬菜、水果等均可食用,特別是綠葉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性質疏利通導,宜經常攝食。每天的飲食中還要含有一定量的粗纖維,以保持大便通暢,以免排便費力。此外,恢複期後,應防止複發,其膳食原則還應包括維持理想體重,避免飽餐。戒煙、酒,如伴有高血壓和慢性心力衰竭者應限鈉。

 4、心肌梗死患者的飲食禁忌

  心肌梗死患者,應忌暴飲暴食和刺激性飲料。暴飲暴食會加重心肌耗氧,加重或誘發心肌梗死。特別是高脂飲食後,還易引起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局部血流緩慢,血小板易於聚集凝血,而誘發心肌梗死。此外,還應注意少食易產生脹氣的食物,如豆類、土豆、蔥、蒜及過甜食物等,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濃茶、白酒、辣椒、可可粉、咖啡等。

07西醫治療無痛性心肌梗死的常規方法

  因無痛性心肌梗死多見於年齡較大、既往有高血壓、糖尿病和慢性心肌缺血史的病人,且發病時多無典型胸痛,僅表現為呼吸困難、胃腸道反應、意識障礙等。故其出現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並發症及病死率明顯高於19~59歲組。因此認為年齡是決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後的重要指標之一。無痛性心肌梗死治療原則、程序和方法與一般心肌梗死大致相似。但老年患者機體各係統均有較大改變,治療上有很多的特殊性,臨床應注意以下問題:

  1、吸氧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往往合並慢性肺部疾患,吸氧顯得更為重要。但常規高流量吸氧,可使原有肺心病患者PO2升高、呼吸抑製,CO2進一步瀦留。通常采用鼻導管法持續低流量吸氧(1~2L/min),必須確保吸氧鼻導管的通暢;對於呼吸頻率快,而張口呼吸者,鼻導管法給氧不能保證氧氣的有效吸入,此時可選用麵罩法,氧濃度以40%為宜。合並腦血管意外者,常有呼吸功能障礙,單純自鼻導管或麵罩吸氧常難以糾正嚴重的低氧血症,此時應考慮進行氣管內插管,用呼吸機輔助通氣。

  2、鎮靜止痛藥的應用對有呼吸功能障礙和意識不清的患者,尤其既往有慢性肺部疾患,或合並腦血管意外患者,嗎啡、呱替啶(度冷丁)及強鎮靜劑(如巴比妥類藥物,氯丙嗪)等應禁用。因為這些藥物可引起呼吸抑製,加重低氧血症,使心肌、腦缺氧進一步加劇,甚至小劑量亦有誘發呼吸功能衰竭的可能。如病人極度恐懼、譫語、狂躁不安或出現精神症狀,可在嚴密觀察監護下,給小劑量地西泮(安定)2.5~5mg肌內注射。常選水合氯醛10~15ml加生理鹽水20ml保留灌腸。一旦出現呼吸抑製,應立即給予呼吸興奮劑並進行輔助呼吸。

  3、老年心肌梗死的治療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特點是冠狀動脈病變的分支多,梗死範圍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並發症較多,且常有肺、腦、腎等多係統病變,病死率較高。因此在選擇溶栓治療、介入治療、抗凝治療及應用正性肌力藥物時均應慎重考慮。根據每個病人的具體情況慎重選用,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在心肌梗死急性期過後,且病人無確切靜脈途徑給藥的指征,可將胰島素改為分次皮下注射,三餐前應查尿糖,並做好記錄,以利觀察尿糖水平與所用胰島素劑量的關係,根據血、尿糖水平調節胰島素用量。病程超過4~6周以後可改為精蛋白鋅胰島素皮下注射。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